鲍赛昂夫人形象分析 通过分析《高老头》中鲍赛昂子爵夫人的婚姻和爱情失败的现实,来透析她的贵族悲剧和性格悲剧。突出鲍赛昂子爵夫人光彩照人的形象。 《高老头》中有关鲍赛昂夫人的叙述中主要讲了这个气概非凡,才情过人的宫廷贵妇的情场失意与隐退。通过这场恋情的失败揭示复辟时期旧贵族的衰落和资产阶级在金钱上取得的胜利。《人间喜剧》中《弃妇》一篇里鲍赛昂夫人与加斯东侯爵在拥有了9年的幸福生活后,又一次被弃,更加证明了金钱万能的社会现实。 一、鲍赛昂夫人的贵族悲剧 (一)共同点: 鲍赛昂夫人是复辟时期贵族妇女的典型,出身高贵,是普高涅王室最后一个女儿,巴黎社交界的王后。巴尔扎克为他青睐的贵族涂抹了一层灿烂的光环,极力渲染鲍赛昂夫人在退出上流社会时的悲壮气氛,唱出了一曲无尽挽歌。在描写鲍赛昂夫人舞会悲壮场景时《高老头》"全身穿着白衣服,头上简简单单的盘着发辫,没有一点装饰,安闲静穆,既没有痛苦,也没有高傲,也没有假装的快乐","这种态度叫一般最麻木的人也看了佩服,犹如古时的罗马青年対一个含笑而死的斗兽士喝彩"。《弃妇》中描写鲍赛昂夫人高贵优雅的气度"她把头转过来,作了一个询问和讨好的姿态,这姿态的微妙之处,是语言无法形容的,它完全出自善意,属于那种利落而又十分优雅的动作,这是和早期的教育和长期习惯于高雅趣味的事物分不开"。 (二)不同点: 1、我认为封建旧贵族的门第观和新兴资产阶级的金钱观在实质上一样,它们都是人类社会中名利的代名词,只是在不同的社会中追求的重心不一样而已。 门第威力是"一朝踏进了这个比任何社会都不容易进去的地方,就可以到处通行无阻",金钱力量是"钱能买到一切,包括女儿"。金钱和名望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一个是享乐,一个是虚荣。所以对鲍赛昂夫人高贵的身世,优雅的身世,优雅的谈吐并不比资产阶级暴发户的铜臭气高明得多。 2、鲍赛昂夫人的贵族身份,上流社会声色犬马的环境也是她遇人不淑的一个重要原因。她和鲍赛昂子爵的婚姻只是一种利益关系,毫无爱情可言;后来两次热烈的爱情遭受失败的厄运也是受当时社会名利观的影响。腐败淫荡的上流社会产生的婚姻只有极少数的美满幸福。而在《人间喜剧》中幸福的婚姻大多产生于市民阶层,如《幻灭》中的大卫和夏娃,《赛查皮罗多》中的赛查丽娜和小包比诺,他们的爱情令人感动不已。贵族身份从某种意义上看只能带给鲍赛昂夫人外表的浮华,而不能给予她最想要的爱情。 二、屈服于爱情又执着于爱情 (一)、共同点: 鲍赛昂子爵夫人拥有高贵的身份,娇媚的容颜,洞察世情的智慧,善于经营爱情,这使得她成为巴尔扎克笔下最富有魅力的形象。更可贵的是她不满于贵族社会的虚伪和不合理的婚姻制度,勇敢地冲破旧制度的樊笼,大胆的追求爱情和幸福。她是一个新旧社会执着勇敢的女人。《弃妇》中她说道"我不顾法律的束缚,打破了婚姻的枷锁,这是错误,这是罪过,随便说什么都可以;可是,对我来讲,那种生活就等于死亡,而我却想活下去"。 (二)、不同点: 1当爱情遭到背叛时,这个把爱情作为全部的女人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爱情的奴隶,显露了她优柔寡断的一面。在第一次被西班牙侯爵抛弃的时候,鲍赛昂夫人心甘情愿,假装不知道情人的婚事。"宁愿在楼梯上打滚,也不愿从窗口庄严地跳下去"。第二次被加斯东侯爵抛弃后,鲍赛昂夫人虽伤心欲绝,却仍然没离开他们以前的爱巢。 2鲍赛昂夫人既聪明又洞悉人情世故,当新的爱情再次来临时,她就对加斯东说"可是你到了三十岁,人生经验就会促使你没有力量每天为我做出牺牲,而我也会由于接受这些牺牲,而深受屈辱"。饱经痛苦的子爵夫人在爱情开始时就预料到了可能出现的结果。后来事情发展的态势也正如她所说的:加斯东侯爵为了4万法郎的嫁妆也遗弃了她。明知道前途的黑暗,可她仍然抑制不了对爱情的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奋不顾身地与加斯东侯爵进行了长达9年地热恋。鲍赛昂夫人就如一只寻找荆棘的荆棘鸟,她生命中的荆棘就是她的爱情。明知是在走向一条死亡之路,但为了唱出生命中最动听的歌声,让生命价值得到最大的展现,不惜流尽鲜血,令人感到既惋惜又悲壮。 鲍赛昂夫人的性格特点 鲍赛昂夫人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她既有清醒的头脑,又坚持顽固的立场。清醒的头脑使她准确的看清了本阶级的命运;顽固的立场使她拒绝与资产阶级合流。 鲍赛昂夫人是复辟时期贵族妇女的典型。她出身高贵,是普高涅王室的最后一个女儿,巴黎社交界的皇后。她的客厅是贵族社会中最有意义的地方,谁能在她的客厅露面,"就等于有了一封贵族世家的证书",在上流社会通行无阻。巴黎的资产阶级妇女,做梦都想挤进去。但实际上她表面虽然显赫一时,内心却有衰落的感觉。她意识到金钱才是社会的真正主宰,唯利是图即道德原则。但是她自己却因袭着贵族的传统和傲慢,诋誉资产阶级妇女。 可以说,她这个人是识时务的,但又不肯顺应潮流。她和西班牙侯爵阿瞿达相爱了三年,她的爱情是真挚的。但是她的情夫为了要娶一个有400万陪嫁的资产阶级贵族小姐而抛弃了她。因此,她要告别巴黎社交界。临别时她举行了一个隆重的舞会,巴尔扎克用无限同情和婉惜来描写了这个告别舞会的场面。小说写到:"鲍赛昂府四周被五百多辆车上的灯照得通明透亮,无数上流社会的人都来送她,犹如古时的罗马青年对着一个含笑而死的斗兽喝彩。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乐队奏着音乐,她内心却一片荒凉。在别人眼里,她身着白衣,安闲静穆,背地里她流着眼泪焚烧情书,作着出走的准备。"巴尔扎克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极力渲染了她退出历史舞台时的悲壮气氛,唱出了一曲无尽的挽歌。以后鲍赛昂夫人在《弃妇》中再次被弃。她的悲剧,形象地说明了复辟时期贵族阶级的衰落和资产阶级的得势。高贵敌不过金钱,爱情敌不过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