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苏州河


   很小的时候,以为既然叫做苏州河,自然是从苏州流过来的,想着寒山寺边夜泊枫桥的客船,告别钟声,一路摇曳,便来到了这个上海滩。姑苏文人荟萃骚客云集,兴之所至挥笔泼墨罢,便就着河水濯笔洗砚,于是整个苏州河就象墨浸一般,似乎用一枝羊毫蘸一下,就能在薛涛笺上写字了。
   以后知道这条苏州河是源于太湖,虽说离苏州不远,但还是有些距离的。说上海人是喝着黄浦江的水长大的,未免有些牵强。我们信步走在浦江两岸,其实是看不见多少属于生活的迹象的,听一声海关大楼的洪钟高鸣,看满眼艋艟,广厦沿岸,鳞次栉比的高楼让人徒然仰止,亲近不得。
  然而,到了外白渡桥一转弯,走不上几步,到了福建路一带,立时便有生活的空气迎面而来。能看见两边民居里伸出窗台的晾衣杆,各个桥的桥墩边往往有小贩落脚,篮子里有的是水果蔬菜生活什物,河岸的弄堂里还时不时会有生炉子的烟雾缭绕,清晨,会有提着马桶的老妪蹒跚行过,熟识的人们彼此间会亲切地点头招呼,扯上些时候的家常。这里破旧的房子和相对落后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了大城市的一个疮疤,但是,你在人们的言谈行止间感受到很浓郁真切的生活气息,曾经有一段时期,我很沉浸在这样的气息之中,因此会去徜徉在江南的很多古镇,去感觉人们真正和自己居住的环境亲和的生活态度,而不是鳞鳞居大厦的那种脱俗。我甚至固执地认为,那样的生活才是很美的,全然没有想到如果自己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会有多少生活上的不便。
   我以前是闻到过苏州河的味道的,特别是在夏天,说它周围是鲍鱼之肆亦不为过,河水是漆黑的,你掩鼻而过,丝毫不会有浪漫到想在河边缓缓散步的念头,更是没有办法想象居住在两岸的居民们经年累月地这样生活着。如果站在黄浦公园的角上,正是苏州河和黄浦江的交汇之处,可以看见很明显的夹水,苏州河的黑流和黄浦江那浑浊的黄色形成了一条界线,好象是把两条河边截然不同的景象硬生生地切剖开来。
   现在的河边已经有了拂动着的垂柳,从杨柳的间隙中吹过来的风是那种微微带着泥土味的,没有了异味的轻风也将河边的人们脸上紧皱着的眉头吹得舒展开来。河水是绿色的了,竟然能看见人们在河边垂钓,他们早就忘记了曾经弥漫着的恶臭。这使我更加喜欢上了这亲水的生活,因为人们的乐观与悠闲。
   浙江路桥的钢架结构仿佛是外白渡桥的影子,虽说没有后者那样具有代表性,但是桥上没有那些远道慕名而来的旅游者驻足,只有穿梭往来的车辆叙述着城市的繁忙。桥边会有无所适从的人们在张望,却有更多的人们在飞快地踩着自己的节奏。河面上已经见不到那些黑漆漆的机驳船,与地上的繁忙相比,河中却显得平静得多了。苏州河上的桥就是这样,除了外白渡桥可以介入上海标志性景观这样的地位,其余的就只是在承载着,默默地。窄窄的苏州河就是隔着岸也是眉目可辨,不需要黄浦江上那样飞跨两岸的大桥,不需要那样的雄伟气势。
   艺术家的眼光和嗅觉是敏锐的。从前的驳船从黄浦江上来,在交汇处一拐弯,就转到了苏州河上,找一个小埠头一靠,就有大包小包的货物从船上卸下。于是河两岸有着许多仓库,著名的抗日八百壮士曾经坚守的四行仓库也在其中。一下子平静下来的苏州河把周围的仓库也带入了萧条,河边的路太狭窄了,没有了船,汽车的运输并不方便,所以很多仓库一下子就变成了空置闲地。只有那些着意人文气息的艺术家们发现了这样的地方,仓库很快变成了创作室,渐渐的不少圈中人前来效仿,大家做了邻居,于是一片文化的氛围便这样铺陈开了,或许以后,这里会有一个苏活,我这么想。
   牵着情人的手是可以走在这样的河岸边的,不需要刻意制造浪漫,也不要嫌弃街道的逼仄。因为吻到你面上的风是清新的,看不见外滩的光鲜亮丽,只有近迹于生活的亲切,没有要你拍照留念的摊贩,没有执意要把玫瑰塞在你手里要你买下的小女孩,却有人们的邻里相闻,夹杂着窗户里透出的麻将声,你和她并着肩趴在河栏上看水,焉得不是一种风情?自去体会,不能说。
   历史沉积久了,终究会泛出白来。改容后的苏州河是怎么样?不去想了,至少河边的人们会悠闲许多了,这正是这里的人们所希望的。忽然想起由娄烨导演,周迅和贾宏声主演的那部《苏州河》,这部被禁的影片的确让我们看见了河边的黑暗,揭开了人性的疖子,暂不去理解导演的意图,也不了解河边人们的生活,但是会有一个影片中一样的幻想:河边坐着一个美人鱼,静静地梳头,转眼间,扑通一声,溅起一片水花,就不见了……
   苏州河到了华东政法学院那里,莫名其妙地拐了很大的一个弯,不管你的诧异,自顾自地流向另一个方向了。
网站目录投稿: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