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为龙世界 岛为龙故乡 庄和刚 龙文化,华人称之为"根"文化。"海为龙世界,岛为龙故乡" 舟山群岛因其广阔的海域和众多的岛屿,还有丰富的鱼虾,自然成了人们口述中最理想的东海龙宫所在地,其地域龙文化颇具特殊的区域属性和丰富的内涵。 据元大德《昌国州志》和清康熙《定海县志》中所载,在宋元年间舟山已有了大量的龙王宫和崇龙风俗,龙以桃花龙王、灌门龙王和岑港龙王的三大龙王为甚。传说四海龙王中,东海龙王是老大哥,统帅四海龙王和海内的鱼蟹水族。在《民国志祠庙》篇一览表中,在志可查的龙王宫,在定海377个祠庙里,其中龙王宫有24个。至今,舟山各地流传着大量的龙神话和龙故事,并渗透在生产、生活、信仰、礼仪、娱乐以及岛名、村名、潭名等各个层面。 一、船饰上的龙文化。 舟山渔民"以船为家",对船的依赖性较强,渔船又称"木龙",造船时,舟山渔民俗呼船的筋木为龙筋,船的骨架为龙骨,船头下首称龙下头等等,均以龙来称呼船的结构、骨架和部位。 1/4 丰富多彩的船饰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船文化"。 如船头是倒"八字型",两边的顶端渔民称为"老鼠角"、"木龙角";船眼睛外围用白漆涂底,中间漆成黑色,恰似一对圆睁的"龙眼";在新船骨架搭成后,用一块小木头,挖个圆形小孔,小孔内放进钢板、铜钱、银元等物,选用"龙喷水""龙腾四海"等图案,称为"龙魂灵"。渔船的船饰画缤纷多彩,但总是离不开龙文化,如在船舷两侧描一幅"二龙抢珠"或"双龙戏凤",驾驶台上挡浪板上画一幅"龙宫借宝"或"张羽煮海"等等,最有趣的是船屁股上画一幅龙外甥,即"海泥鳅","小小泥鳅,掀不起巨浪"。 二、服装衣饰的龙俗。 舟山渔民衣着打扮的服饰文化中体现出对龙的崇拜。其中,以舟山"龙裤"最具特色。据传,龙裤始于康熙年间,特征为直筒大裤脚,裤腰宽松并左右开衩,前后叠皱成纹,在裤腰的开衩处有四条带子,用于穿戴时束腰保暖。其形状像龙灯中的筒裤式龙体,又称渔民是大海的儿子、龙子龙孙,可着"龙裤"。渔民冬天出海要穿一种厚的袜子,俗称"龙袜",海上捕捞时穿的长统靴子又名"龙靴"。渔姑戴的花头巾上绣金龙的、白头巾上绣的往往是条小青龙,俗称"龙巾"。布拦是渔姑们必备之物,具有保暖、遮尘、盛物等多种功能。布拦由玄色或青色的土布做成,上面绣着龙凤鱼图案。儿童服饰有龙虎鞋、龙肚兜等。舟山海岛渔民的服饰,表现出一种先人自觉或不自觉的对龙的崇敬心理和生活状态。 三、渔民礼仪中的龙俗。 舟山渔民生老病死,婚丧喜事,逢年过节,出海谢洋都有一些古老而奇特的礼节和仪式,因地处海岛,贯穿在舟山渔民礼仪习俗中的龙崇拜比内地更甚、更烈。首先是生育龙俗。舟山渔民要儿子传宗接代,孕妇在怀孕期间要用"龙眼"即桂圆滋补,丈夫和公婆要去龙王庙供祭和祈祷,求龙王保佑,产妇平安,早生"龙子",日后好跳"龙门"。孕妇产子时,门口、廊檐暗角处都要贴"青龙纸",以驱妖除鬼;婴儿生下一月,要办满月酒, 2/4 满月衣中一个红肚兜,一双"龙虎鞋"是决不可少的,并打扮的"闹海的小哪吒"样;满月那天,大人们要抱新生婴儿去大街和邻居家周游,亲朋好龙送五色彩线或"龙凤锁"等礼品相赠;婴儿满月,大人要抱着他去海边戏浪,俗称"浴海",与大海结缘,与海龙王攀亲。其二,结婚龙俗。在舟山渔民结婚仪式中有"过庚贴"、"喜花轿"、"拜龙王"、"送龙王"、"抱龙灯"等习俗,在举行婚礼的大堂上,要设一个龙王神位,新娘新郎需向龙王神位叩拜,"银烛辉煌金花红,拜谢龙王福寿隆。龙凤参生龙凤子,他年攀柱步蟾宫""龙王头上一盏灯,香烟袅袅透天廷;夫妻双双齐来拜,保佑家门万年春",后新娘新郎将"龙灯"抱入新房。亲朋好友在闹洞房时,要唱龙婚歌:"走进新房满堂红,金纱帐里两蛟龙。雄龙交雌龙,雌龙交雄龙,一到十月小阳春,生下一条小金龙"。其三,寿诞龙俗。舟山渔民做寿,做九不做十。做寿时,寿星已出嫁的女儿挑寿礼时,必须盖上"龙印"的寿桃和寿镘头,还有"龙须寿面"。挑礼的礼盒、礼盆,最好有"双龙抢珠"、"金龙盘粒"图案,在寿宴上,有一只菜肴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一只特大的龙虾。至于寿烛、寿椅、寿堂等,都是用龙凤图案来装饰点缀,充分显示了海上渔家的龙俗情趣。其四,丧葬龙俗。在舟山,与龙有关的主要是"潮魂"。旧时,大海上风波浪险,渔民的船具十分简陋,翻船死人之事常有发生。有时,渔民淹死在海里,连尸体也找不回来,为此形成了一种"潮魂"习俗。当海潮上涨时,死者家属就到海滩边去设台"招魂",供祭龙王,祈求龙王发慈悲,把失散在海上随潮漂泊的阴魂招进稻草人中,然后,以稻草人代尸体葬入墓穴,场面十分凄惨。 四、海上生产的龙禁忌。 舟山渔民对龙的自然崇敬与恐惧之情,还具体的表现在许多龙禁忌之中。如七男一女不准出海,此禁忌的典故是"八仙过海"的神话,因为渔老大惧怕开船后,巧遇龙王或龙三太子,把渔船误为"海中八仙",龙三太子来抢何仙姑,就会惹来翻船死人的恶果。如女人不能踏上龙下头,男人不能在龙下头小便。在船上不许双脚荡出船舷外,不许头搁膝盖,手捧双脚,因姿势象哭。 3/4 禁忌向海中抛制约金属物,东海龙王是不喜欢刀具的。海岛渔民饮食时筷子不准搁在碗上盘边(意为船搁触滩),吃鱼时不可以把鱼翻身(意为船翻)等等。这些禁忌,客观上是旧时渔民的海上生产工具非常落后,渔民的命运十分悲惨,从而造成了对龙王的敬畏和恐惧。主观上是舟山渔民求安、求生的心理比内地劳动人民更为强烈。 我国海龙王信仰是综合了龙崇拜中的王权思想、海神信仰、佛经中的诸大龙王以及道教中的龙王杂说,而舟山地处"外海孤悬处",渔民对海龙王的信仰具有双重性的心理特征。一方面昔日舟山地处汪洋大海,风暴频生,渔民出海捕鱼,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加上船只、网具等生产工具落后,"三寸板内是娘房,三寸板外见阎王",渔民只得祈求海龙王保祐他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舟山渔民以捕捞海中鱼虾为生,鱼虾是海龙王的子民,是否赐予渔民?丰歉如何?在渔民的传统观念中,全靠海龙王的恩赐。出于此,渔民信仰和崇敬海龙王。另一方面,传闻中的海龙王相貌怪异、狰狞,性格暴戾无常,常常兴风作浪翻船死人,使渔民遭受无比的痛苦,是以恶神的形象出现,不像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故而与观世音相比,舟山渔民对龙王的恐惧感,又有蔑视和轻视的一面。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