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洛杉矶安魂曲》读后感 难得看到一部侦探小说成为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著中的一员,甚至福尔摩斯都没有上榜。当自己看完这部《洛杉矶安魂曲》之后,才深深体会这本书与福尔摩斯那么多案件的不同,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侦破一个大案,找到一个连环杀手,更是在走一段人生历程,每个人的生活都因为案件的进展而改变,而精神层面,思想的改变更是巨大的。 悬念并不是很复杂的一个故事,一位老人的女儿被杀,两名侦探和警方介入调查,结果发现被害者只不过是连环杀手的第五个目标,侦探和警方在杀手的身份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结果侦探派克被冤枉入狱,另一名侦探柯尔在警探多兰的帮助下继续调查最终发现了杀手的真面目,洗刷了派克的清白,同时找到了多年前一件凶杀案的真相。用这么简单的语言概括一看确实不算多么复杂,作者在书中(请帮助宣传好范文 网WwW.haOwOrD.COm)主要渲染了派克这个人物,这在代译者序里面做了详细的说明。不觉想起电影《王牌对王牌》,片中的谈判专家也是被冤枉,但最终还是邪不胜正,真正的罪犯居然就藏在警局的眼皮底下,这与本书中的罪犯和侦探极其相似,书中和电影中两个被冤枉的人宁愿做出疯狂的举动(一个是劫持人质,一个是越狱)都不愿屈打成招,正是这种反抗精神和誓死查明真相的决心让他们获得了本该拥有的自由。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典型显得很常见,冤枉一个人显得太寻常,与美国宣扬的那种追求自由人性的国家不同,中国人往往会选择默认,承受自己莫须有的林林种种。有时一件小事,本不是你做的,但有人认为是你所为,你拿不出证据,只好大声辩解,但这样别人反而更加认定是你。长年累月下来,我们都认为辩解无用,于是就懒得去辩解,只等某一天事实会站出来,可惜这样往往不能如愿,在忍受了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的莫须有后,自己好像都适应了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这时事实来了,所有人都只是略略吃惊一下,然后依然像从来不知道事实那样对你,当这成为了一种习惯,无论事实如何,一切就都无法改变了。所以最有效的办法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发现真相,哪怕做出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把莫须有扼杀在摇篮之中,否则等他长大了,就算拿着事实这把利剑也无法将其打败。 书中除了塑造主要人物派克的高大形象外,对于柯尔和多兰也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柯尔的家庭因为这件案件一步步走向低谷,而多兰更是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柯尔是相信派克选择了这一切,而多兰是为了重回抢劫凶杀组这个愿望而死,虽然怀着不同的愿望,但信念都是一个:发现真相。尽管凶手隐藏的很深,但在”世界上最伟大的侦探“和最努力的女警的面前仍然无法遁迹。也许这个故事算不上一个完美的结局,但正如柯尔最终所说的那样,我可以重新振作起来,填满那一片空白。洛杉矶不是终点,它是起点,我也如此。 终点亦是起点,到处都能听见这样的话,一段路走完了,该走下一段路了,你可以选择带着什么样的心态去开始,一种平静的心态也许是正确的选择。当把每一学期,每一年,每十年当成自己的一段段路时,漫长的岁月就被切割成大大小小的段落,本来不该带着回忆上路,但往往做不到,只好把这回忆不断的缩小,放在某个角落之中,偶尔才打开看看,在新的路上,除了性格和生活的积淀以外,一切都该重新来过。在终点处卸下一些包裹,无论里面装着的是闪闪发光的荣耀还是黑色的回忆,自然会有某种神灵帮自己一路收集这些,我们只需要轻装开始一段新的征程。 第二篇:《南京安魂曲》读后感 ]读《南京安魂曲》有感 一直在读一些人物传记,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主人公有了全新的认识。读《大外交家周恩来》,我领略了周总理的幽默风趣,卓然的胆识;读《基辛格》,我体会到他的毅然和果断,也被他敏锐的眼光所折服??但这次在老师的推荐下,读了《南京安魂曲》,,使我对读历史书籍有了强烈的欲望。 我是一次性读完《南京安魂曲》的,只是很难相信这是发生过的事情,没有也不敢细细想象其中的细节。和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相比,我觉得安魂曲更加描写得残酷真实,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大多拿数据说话,倒难引起共鸣了,因为毕竟我们对数据的敏感度并不是很强,缺乏对数据的想象力。所以我还是觉得《南京安魂曲》 更让人感觉到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显得逼真。 看着书中的每一个细节,自己就沉溺在痛苦中,对日本人的仇恨又一次被唤醒,但是作者在写《南京安魂曲》时,他的叙述却是如此的平静,平静得让人很难察觉到叙述的存在,可是却让我一次有一次的感受到日本人的残忍和当时许多中国人的无知。以前看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了解到侵华日军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平民和战俘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并对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地方进行了焚烧,屠杀了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自己的心里只是产生微微的痛,但这次每一个场景的叙述都能勾起我无限的想象,唤起我对日本人的痛恨。 "我们都站了起来。只见这对日本兵领头的中尉,命令一个新兵拿刺刀去刺张先生。那年轻的士兵有些犹豫,可是中尉高声地再次下了命令。年轻人朝张先生刺了过去,他的棉衣很厚,刺刀没能刺穿??接着,让我们震惊的是,张先生自己解开了口子,把大衣丢到了地上,身上只剩下一件薄薄的上衣,他就这样面对刺刀??那中尉再一次冲着年轻士兵高喊一声,那士兵猛地朝张先生冲去,伴随了一声狂叫,他一刀将张先生刺穿??"读到此处,我的脑海中不断地重复着出现着这样的场面,仿佛是在不断地回放,也许那位年轻的新兵并不想去杀戮张先生,但是他们就是这样一个个被带上了罪恶的道路,开始了他们屠杀之路,是我对他们的痛恨油然而生。看看张先生的行为,也许他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折磨,所以直接通过自己结束了生命,这从侧面也凸显了日本人的残酷,他们对中国人的折磨就从未停过,无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残忍。 在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总感觉金陵女子学院在南京大屠杀时期是个相当安全的地方,但疑惑的是这样一个有外国人"守护"的地方为什么还会有几十万的大屠杀呢。读到后来,我才意识到:原来日本人也根本没有把美国或是德国人放在眼里,依旧闯入这些难民区夺人。而这些庇护所的外国人,面对日本人也是束手无策的。正因为金陵女子学院和其它学校都并不是完全安全的,所以才让日本人依旧我行我素,肆意践踏,抢走了很多难民,而接下来的当然就是三光政策了,使他们的暴行给我们留下痛苦的记忆。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少数成年男子在这里开始了噩梦般的经历,日军在南京城的强奸杀戮也在这里展开,而中国难民之间的友情和猜忌、互助和冲突也同时展开,这也使得《南京安魂曲》的情节更加真实,更加符合人性的特点。 书中有着惨不忍睹的情景,也有温暖感人的细节:有友爱、信任和正义之举,也有自私、中伤和嫉妒之情??在巨大的历史悲剧面前,人性的光辉和人性的丑陋都在不断放大,在一个人的身上在不断地放大。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战时金陵学院的临时负责人――明妮 魏特林,她勇敢而又执着地开展自己的工作,竭尽全力与日军抗争,努力保护所有的难民,但却经常遭到中国难民的嫉妒和诽谤。"上帝用他自己的方式做事,而我们难以理解。"明妮这般说着,却是无法真正说服自己。明妮・魏特林后来因遭受诽谤,黯然回国,最后以被投入精神病院终了一生。魏 特林在南京的作为,已可不用一个基-督徒作要求,而是在凭着良知本能行事。竭尽全力的她尽管有信仰傍身,却因曾身处过巨大的黑暗,而终究无法释怀,并对信仰产生了怀疑。"谁能想到我最终也精神错乱了呢?""我想知道日本人在南京的所作所为,会有什么报应。" 明妮・魏特林成为这场悲剧里成千上万苦难者中的一名。但在那南京女子金陵学院作临时负责人时,她经常说:"这个国家需要的是基督教。" 并且在金陵女子学院处在罪孽猖狂之时,却依然坚持做礼拜,把基督帝要拯救他的百姓,赦免他们的罪孽,令他们作他的儿女的教义传达给难民,给他们以信念,从而给他们心里注入希望和活力,使他们首先在心理上结束痛苦。虽然曾有一度,当明妮看着日本人不要脸面地横行霸道时,也曾有过对信仰的质疑,只因心中的虔诚,选择相信信仰,遵守教义,尽一切所能,勇敢、执着、竭尽全力地与日军抗争,努力保护所有的难民。 可能有人说,是明妮的善良,是明妮的无私把一首凄凉的歌变成了安魂曲。而我觉得,这当中更有一种信仰的力量。对生命的尊重,对信仰的虔诚,使她有信心,更有信念。或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我们应当有信仰,信仰与科学并不冲突,那是个美好的寄托。有时候,信仰,是苦难中给人以力量的依赖,它可以创造奇迹。就如这本书一样,把一首凄凉的歌变成了一首宁静的安魂曲! 第三篇:《洛杉矶之战》读后感 2014年4月2日,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我们****员工怀着感恩的心,尽情享受着公司给员工的福利,欢欣鼓舞的观看了《洛杉矶之战》这部蜚声海外的著名战争科幻电影。 该片讲述了一个美国海军陆战排深入敌后拯救在敌占区的平民百姓,而在洛杉矶街头与外星入侵者进行巷战的故事。 “决不能抛弃一个平民”,“为国而战,为人民而战”,活生生一个美国军队的征兵广告——这是专业影评给予该片的概括。该片的主题颇多,对我而言,感悟如下: 1、领导下达的命令,不要问原因,坚决执行。 影片中,我印象中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下命令吧,我们执行……少尉为下达可能错误的命令而犹豫,部下的执行精神鼓励了他:你是指挥官,不管命令是什么,我们将誓死执行! 在工作中,我们其实也时时面临类似的境况,作为执行者,我们必须无条件的服从指挥。在领导给自己下达一个看似复杂、艰巨的任务时,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记下来,然后去做,而不需要问类似的问题:我已经很忙了,把这个工作交给我是不是不太公平?这个工作是不是交给其他部门或同事做更合适?因为领导下达任务之时,必然是从全局宏观角度来考虑问题,作为局部的一份子,我们所考虑的可能会有失偏颇,因此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尽全力执行好这项任务。 2、为了公司利益,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影片中,在救人小分队的整个任务接近尾声的时候,参谋指挥官南兹又发现了新的更大敌情,于是毅然放弃可以安全撤退到后方的机会,冒着生命危险重新加入新的战斗。 在公司面临可得利益的时候,应该主动为公司的利益而争取,哪怕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作为****的员工,如果遇到对资金有需求的公司或人员,即使不是专门业务人员也应该主动推介****的品牌,有机会的话通知公司业务人员,共同为公司争取到该笔业务。因为公司的利益其实就是自己的利益,一定要在内心深处把公司和自己作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来考虑,正所谓——没有大家,哪来小家? 第四篇:《梦之安魂曲》观后感 《梦之安魂曲》观后感 10:05我看完了这部电影,说实话如果当初我看了简介,我肯定不会下载也不会看的。非要说原因的话,就是太压抑了,让我有点喘不过气来,我还记得当初是看到这片被吸引的,哎!既然看了,并且还看完了,我就说说我的感受吧。 梦境往往都是美好的,正是因为这种美好的驱使,人人都想置身其中,而不只是围观者,这部片子很巧妙的让几个主角的梦想和毒品融合在了一起。 莎拉,老年丧夫,儿子也不在她身边生活,虽然有一帮朋友,日子过得也还算舒适,这一切都被一个奇怪的电话打破了、可以说是颠覆了一切。电话的内容到底是什么,怎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这或许就是选秀节目在留给人们欢乐的同时,也把希望留给了有想法的人可见梦想不仅仅是年轻人的专属。一天,莎拉她幸运地接到了她钟爱的电视专栏打来的电话,她被通知选中参加演播,这令她兴奋不已。由于她最喜爱的一件红色衣服穿不上身,她开始节食,可效果不太明显,于是她求助医生――这个无耻的人,我就这么称呼吧,给的速效减肥药、其实就是毒品。起初效果确实不错,可后来即便是加大药量也不能满足她了,此时的她已经瘦得不成人样,她也觉得自己头脑不大清楚,当她再次去医院时,医生只是让她填单子,说这些都是正常的,让她下个月再去复查,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竟然冒出"国外也有如此伤心病况的医生啊,看来天下的乌鸦都是一样的"点小欢喜,他再后来的状况,就跟所有"瘾君子"一样的,先是出现幻觉、家里的一切都像是恶魔压迫吞噬她,然后她在大冬天的穿着松松垮垮的红色礼服、顶了一头红橙相间的枯槁头发、隐隐约约还能见到几团白发,一路狂奔;在地铁上拼命的向他人说:"我要上节目了" 尽管人家不屑一顾,她自己却兴奋的手舞足蹈她终于到了电视台,工作人员还算是有素质的听她讲完,并安慰了几句;然而迎接她的不是绚丽的舞台、也不是忘乎所以的观众的尖叫声,而是警察。在一行人带走她的时候,她还以为是要登上舞台而雀跃着~~当然她不可能面对观众了,他要面对的是冰冷的病房、粗鲁的护理人员以及非常理性的治疗。在此期间,她的两个好朋友去看她,她空洞的眼神让她俩抱头痛哭,就像是在哭诉好端端的一个人怎么就这样了。 她等啊等,终于在梦境里,她的梦想成真,穿着红色的礼服、盘了一个很棒的发髻、画着精致的妆容已经乐的无法用语音来形容,紧紧的跟儿子抱在一起~~我已然分不清到底是梦境还是现实。既然她有儿子,她的朋友都去医院看望她了,为什么她的儿子没有出现,那是因为她的儿子也在医院,为什么她的儿子会在医院呢?这还要从故事的开始说起。 哈里――莎拉的儿子,就跟大多数问题青年一样,学习成绩不好、没有工作,成天做着发财梦,当然她的"财"并不是广义的财,而是想让妈妈开心、帮女朋友开店、有自己的事业。起初他为了凑钱,多次搬家里的东西去卖,也不愿伸手问妈妈要钱,他老妈也没点破,一面由着他,一面向典当行的老板赎回那些东西。他的桥段跟大多数刚做毒品生意的人很像,先是在朋友的帮助下赚钱了,还给老妈买了一台崭新的电视,他和他的朋友一渡过上了有钱人的生活。然而他们是年轻人,毒品比烟酒还能刺激他们的神经。他自己用注射器注射,他的朋友(带他入行的)吸,他的女朋友也吸。把各自的梦吸进自己的灵魂深处。他们的发财梦,就像泡沫一样,在泡形成的那一秒,还没等到下一秒就成了沫,什么都没有了。我说的这些或许是夸张了,咱继续往下看。先是他的朋友被"陷害"坐牢,他花了大多数的钱把他保释出来,再是毒品涨价、而且量很少,他们没钱也没货。吸毒的人没有了毒品,身体就像被掏空了一般,他们疯狂的找货源。然后他的女朋友玛丽先是通心理医生上床,再是同一个毒品头子"口交";再到"公开场合做爱给他人看"目的都只有一个换毒品,后来她确实拿到了一些毒品,但自己没有食用,而是拿着它蜷缩在沙发上,像是在等待哈里回来开启新的生活;而他的朋友在监狱里劳动,看得出他是在尽全力做事,可能是想忘却痛苦吧,我想他此刻一定很想念他的家人~~~最后哈里的左手臂被截掉了――由于常时间注射毒品,血管已经彭脏到极限了。他一个人孤零零的躺在病床上,当护士问他有没有很挂念的人,她可以帮他通知,他看都没看那护士,只是喃喃道:"她不会来的"。 我现在来整理一下。哈里的妈妈在影片的最后牵挂的是哈里以及她死去的丈夫,哈里牵挂的(虽然剧情没有交代)是他的妈妈和他的女朋友,他的朋友牵挂的也是妈妈。我能把这种现象理解为:当人一旦受到重创之后,最挂念的是亲情,其次是爱情,即便是挂念却不相见、宁愿一个人面对,这又是为什么,人的心门一旦关闭之后,是感受不到任何人的温暖的,这或许可以解释莎拉的朋友去看她,为什么她的眼神空洞、表情麻木了。不管你此刻扮演的是何角色,好好的珍惜,善待身边的人,特别是你的亲人,等到有一天不得不离去的时候,自己能有粮食抚慰心灵,即便是孑孓一生、也有梦的安魂曲为我们送行。 第五篇:一封寄往洛杉矶的"感谢信" 感谢菲尔――你是最棒的教练,身体允许的话,一定要留下啊~!~致敬 感谢阿泰――当初很反对你的到来,因为我们要送走阿里扎,我们懂得感恩~!~如今....用上当初对阿里扎的那句"没有你,我们拿不到总冠军"...... 感谢加嫂――或许你自己都不知道你今天有多man...让"软蛋"见鬼去吧 .....你是湖人的mvp... 感谢奥多姆――嘿,哥们~!~你总算醒了...你只需要每场比赛保持"一只手"的注意力就ok啦 @50%?no....是5%.... 感谢老鱼――忘了你多少次拯救球队,只记得在最困难的时候,一条神鱼总会出现,而那或许就是"奇迹"...你是我的榜样... 感谢sasa――现在的你配的上莎娃啦......祝你们幸福... 感谢法玛尔――夏天你或许会离开了,但是我们永远记得你曾今带给我们的***... 感谢香浓――你的扣篮真的真的...很暴力~!~哈哈... 感谢鲍威尔―― 该感谢你什么呢~!~下赛季好好干吧... 感谢姆本加――你的盖帽太cool了 感谢莫里森――辛苦啦~!~每天让你穿西装,当吉祥物~@~下赛季努力哈... 感谢令人尊敬的对手(波士顿凯尔特人队)――你们的坚强,勇敢,信念,教会了我很多... 凯文,你真的真的真的太强了,还记得我床头第一张海报就是你的,当时你还在明尼苏达... 还要感谢"beat la",正是这句话让我们撑到了最后那举起香槟的一刻... 最后感谢你――你懂的!!!前面没有mj,更没有lbj...只有你自己~!~还有三年,还有三枚...5+3=8(号)...冥冥之中,自有定数...go,我的信仰,我们的24... 此文绝无它意,发自内心,留个纪念... 用宇哥的话说就是真性情... 一切以结束... 重新回到学习轨道... tofight for the ideal...愿有一天我能问老外"how to get the staplescenter"....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