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康伟追逐持久梦想


  2月25日。上海浦东陆家嘴。
  康伟坐在时代金融中心30层中海基金总经理办公室里,望着窗外船来船往的黄浦江,不禁有些感慨:来中海基金不到两年的时间,尽管公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做出了一些业绩,但是要实现"创一流的资产管理公司"的目标,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持久投资:"决不赌博"
  记者注意到康伟,是从中海基金去年的业绩引起的。在2008年的综合业绩评比中,中海基金在6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前列。根据晨星的统计,在224只股票型基金中,中海优质排名22位,中海能源排名63位,去年才成立的中海收益债券基金也在同期发行债券基金中名列前茅。
  提起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业绩,中海基金总经理康伟认为,除了投研操作方面的成功之外,投资理念上的"决不赌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股市暴跌导致基金业整体损失惨重,一些通过激进投机换取业绩的"明星基金"已经被打回原形。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不少基金并不是没有意识到风险,只是为了"抢反弹,争排名"经常保持高仓位,结果损失惨重。
  "中海基金预见到了2008年的市场风险,并在年初就已经减仓了。"康伟告诉记者,"但是市场仍有很大的诱惑,我们也想过是否通过激进的操作去换取好的排名。不过理性最终告诫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以帮投资者取得长期回报为宗旨。"
  康伟笑着说,中海基金不会拿投资人的钱开玩笑,我们的重仓股很少超5%,一般不超过3%,通过组合降低风险,以求得稳健的收益。
  正因为把投资人的利益放到首位,在2008年6月份即拿到中海蓝筹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发行批文的情况下,中海基金推迟了新基金的发行,直至上证指数在11月跌破2000点时才正式发行。如果一批准就发行的话,当年中海还可能再获批一只基金。在公司利益与投资人利益相冲突时,他们选择了维护投资人利益。
  "基金投资是一项长跑运动,我们不会在意一时能跑多快,如果业绩能长期稳定在中等偏上,就能帮投资人获取稳定的回报。"康伟坦白地说,今年1月,由于基金仓位比较低,反弹中就比较落后,但他并没有着急,他提醒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的是:"用时间发挥你的优势,不用计较一时得失。"而这也是他的一贯态度。
  持久研究:"群狼战术"
  在投研上,中海基金奉行的是"群狼战术"。
  "我们不会像有些基金公司那样刻意培养明星基金经理。"康伟解释说,基金业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不要一头雄狮带领一群绵羊",那样是人都会犯错误。如果推出一个神,神破灭了,那么团队也将走向泥潭。康伟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资产管理行业是一个风险比较高的行业,这个行业是一个团队的行业,长远来看,"狼群"的团结决定公司成败。
  中海基金之所以能在2008年取得相对较好的业绩,一个重要原因是投研的成功。人们很难想象,现在业绩不错的中海基金,两年多前投研队伍人气并不旺盛。
  中海基金前身为国联基金,成立于2004年3月18日。2006年7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旗下的中海信托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公司股东背景从一家地方券商一跃成为"国"字号公司。但当时,中海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只有不到16亿元,基金经理只有2位,研究员只有4名,其中两个还是刚毕业的学生。
  面对如此局面,康伟到中海基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建中海基金投研团队。因为他很清楚,基金公司最核心的优势来自投研,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
  康伟首先招募了第一届《新财富》杂志排名第一的策略分析师施恒新出任首席策略分析师。随后又挖来在上海投资界素有"才子"之称的朱晓明,由他担任公司投研中心副总经理,并兼任公司改制后的第一个产品也是公司最重要的品牌基金——中海能源策略基金经理。之后,从加拿大聘请了拥有7年海外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李延刚,任投研中心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充实一线核心投研力量。
  在此基础上,他又从中金、国泰君安和海通等其它知名研究机构吸收了8位研究员,同时自己培养了一批研究员,从北大、清华等高校招收了一批新人。2008年8月,引进有多年成功投资经验的魏延军任研究总监。
  目前,中海基金已经建立起一支近40人的投研队伍。康伟的目标是让"狼群中的每一分子"都能发挥各自的长处,把大家的优势集中起来,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尽管他认为投资是很偏执的事,成功的人大多很偏执,作为一个研究员自己也很偏执,但作为一家基金公司老总,他又很开放,相信团队的智慧,尊重不同意见,并不忌讳在讨论会上就市场看法跟他们争得面红耳赤,因为康伟笃信"真理越辩越明"。
  持久发展:"在个性中超越"
  目前,国内基金"同质化"现象非常突出,遭到业界的强烈批评。批评者认为,有的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不少,但是各基金重仓股相差无几,看法和操作策略也基本一样。
  中海基金是少数几家在基金个性化上下了大功夫的基金公司。光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中海能源、中海优质、中海分红、中海收益等,每只基金都特色鲜明。
  康伟坦承,与老牌基金公司"老大哥"相比,中海基金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产品数量不多,规模不是很大。但是有一点他很清楚,就是在中国基金业爆炸式增长的大背景下,中海基金不能被数字所迷惑,只有坚持差异化的发展策略,做出自己的特色,才能赢得投资者的认同。
  之所以有这样的发展思路,与康伟在中海信托的经历有关。中海信托的成功,很大程度就来自于它差异化的定位。在信托公司中,中海信托以低风险、稳健、大资金的运营能力作为其标志性的品牌。对中海基金而言,也希望在公募资本市场中塑造一个不同于传统基金公司的形象,在产品设计、投资策略、营销策略、公司品牌上突出国有企业稳健务实的风格,把体制的优势转换为生产力,彰显大资金管理能力。
  因此,在2006年10月来到中海基金之后,康伟就明确提出,基金公司要两条腿走路,除了投研,另一条腿就是产品创新。他认为,只有"两轮驱动",才能实现"创造一流资产管理公司"的目标。为了推出一些新基金,他们总是费尽心思,不断地找专家论证,还提前在公司内部进行模拟试验。比如,现在准备推出的中海量化策略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就在中海基金内部已经"试运行"了1年多时间,事实证明业绩比现有的几只基金还要好。
  中海基金对目前几个产品做了一个划分:中海优质成长基金定位为"成长股的成长性挖掘",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产品;中海分红增利基金定位为"分红专家",选择敏感时点分红,让老百姓自主决定是"落袋为安"还是继续投资;中海能源策略基金定位为"以配置为主的大基
  金",采用自上而下的运作模式,注重行业配置、趋势性热点配置和能源相关行业方面的配置。中海蓝筹、中海收益和已报中国证监会的中海量化等每个产品都特色鲜明。
  中海基金努力塑造一种差异化的形象,但这种个性化不是偏激,不是剑走偏锋,恰恰相反,他们希望塑造一个更为稳健和长远的品牌形象。康伟强调说:"作为一个后来者,中海基金要超越前者,想做一流,必须要走这样的一条道路。"
  持久形象:"请别神化基金"
  2008年在股市持续下跌的情况下,所有股票型基金均损失惨重。对此,康伟是怎么看的呢?
  他说,对于亏损基金肯定有歉意,不过基金只是一个投资工具,投资者也应该用一种平常心去看待,客观看基金。
  "它有自身的规律,不要因为一时损失就想踩死它,但也别神化基金。如果基金每年都能做到2007年那样100%的收益,那谁还去储蓄?谁还买债券?显然,这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尤其是公募基金,应当以稳健为追求,然后才尽量追求高增长,不大可能创造神话。"
  "如果你买了一只基金,不管牛熊市都能保持中等偏上的业绩,那就是一只牛基了。要知道,股神巴菲特30年的平均年回报也只有20%多。"
  在很多人的眼里,基金经理都很神秘,他们在投资上也很神奇。对此,康伟谈笑吐"真经":"人的智商都差不多,基金经理也是普通人,只是投资上更专业一点而已,但绝对不是神,也不能被神化。天才肯定有,但天才毕竟是少数。"
  投资者总喜欢追逐热点,这让康伟很无奈。他说,2007年市场正热时,他提醒投资者买股票基金的风险,但是根本没人听。他当时也没意识到美国的次贷危机会这么严重,只是直觉告诉他股市收益太高,不正常。到今年股指跌到1700多点的时候,他也在投资会上提出市盈率已经到了合理范围,可以买股票型基金,但是投资者依然不敢买,而是选择买债券基金。
  他提醒说,在市场大跌大涨时,投资者容易剑走偏锋,理性的投资应该是少受情绪支配,看准一只基金后要相信基金的眼光,长期持有。
  持久梦想:融入中国海油大产业链
  作为全国最年轻的基金公司总经理不少人对康伟的经历都特别感兴趣,但公开的信息很少。其实,康伟尽管年轻,但他的经历绝不平凡。
  "我跟中海基金的缘分,很早就有了。作为中海基金前身的国联基金,它的第一只基金就是我在申银万国时参与设计的。与国内第一批基金经理,大多也在那时侯打过交道。"
  从当年声名鹊起的申银万国研究所策略研究部负责人,到中海信托总助、副总经理,再到中海基金,康伟一路走来,经历了不少年轻的激情。
  康伟说,中海基金应该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比如依托中海油集团的优势,让投资深入到中国海油的大产业链当中,从而获取持久的好业绩。
  中海基金第一大股东——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控股95%的子公司,2008年累计管理信托资产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中国第三大国家石油公司和中国三大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截至2008年年底,公司总资产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连续入选美国《财富》杂志"世界企业500强"及《福布斯》杂志"亚太50强"。中国海油连续4年入围国务院国资委业绩考核A级榜单。2008年公司在世界500强的排名上升60位。在普氏能源资讯公布的世界250家能源公司排名中,中国海油位居第34位。公司标普评级A+,穆迪评级A1,继续保持等同于国家主权级评级。
  康伟的设想是,让基金公司的研究深入到中国海油集团的大产业链当中。那样,基金经理个人的能力也许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产业研究将帮助他选股,并实现超额收益。
  康伟并不认为基金要做一个全能的投资者。他认为,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在自身研究比较透彻的行业里去获取超额收益,而在自身没有优势的领域努力跟上,不输给对手就行了。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长期下来超越别人就是个时间问题。
  康伟指出,渠道是目前中海基金能够把握的主流,正好碰上市场大发展,渠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能够和竞争对手比一比。因此,中海基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建立营销网络和营销渠道。相反,在机构客户这里,中海基金认为在短期内与一线的基金公司相比没有优势,因此就采取关注策略,不需要机构客户现在就买我们的产品,只需要他们能保持关注我们,相信随着我们做的越来越好,这些机构客户就会逐渐的接受我们。
  康伟最后表示,投资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很多时候你很难要求一个非常完美的结果。公司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可能也会犯错,但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中海基金一定会越做越好,慢慢形成自己持久的竞争力,从而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同。
  康伟
  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经济学学士。历任中兴信托上海总部研发部研究员、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部研究员、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部经理,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
  2001年下半年,奉命组建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策略研究部,担任经理。在2001年市场高点上,他和同事提出"每一次高点都是卖出的机会";2002年,提出"保值和避险"策略;2003年,研究成果是"寻找基金的核心资产",发现的"五朵金花"引起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因为对市场趋势判断准确,声名鹊起。
  2004年,加盟中海信托,担任总经理助理,后担任副总经理。
  2007年7月30日,担任中海基金公司总经理。中海基金2008年的年度业绩在6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前列。他一直致力并着手打造了一支精干而有力的投研队伍,这支队伍目前人数接近40人。这样大规模的投研团队在同等规模的基金公司中并不多见,并形成了以定量为基础,投研一体的投研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中海基金为投资者持续创造价值的执着追求,也成为中海基金投资绩效的根本保障。
  
网站目录投稿:晓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