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的特点:钱少,人不够,时间紧。和大公司的成熟产品思路会有显著差别。 一,精益迭代,快速交付,快速验证 因此,第一点是要全员贯彻一个思路:瀑布流式的产品模式不再行得通,精益迭代是更好的办法。 精益迭代不是口头说说而已,而是贯穿整个开发过程的思路,核心思想就是: 关键点: 一:洞察需求后,快速完成demo来验证需求是否真实 二:根据验证结果来决定每一次迭代加强什么,减去什么 三:将需求拆分到每周可交付,每个月可上线更新 四:观察用户的行为:他最喜欢点哪里,他经常会点错哪里,他到哪里就不进行下去了,他抱怨什么,他问了什么问题,等等。 我们自己的例子: 在初期我们快速测试了4个模块的重要性:远程外包,程序员展示,用户活跃激励,解决方案。然后根据用户行为的反馈(对什么感兴趣,愿意点击哪个模块,不会关心什么,讨厌什么,等)来决定每一次迭代加强什么,减去什么,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产品的路径。 每次测试的时间不超过2周,一周出demo,一周上线给用户使用。 程序员客栈产品模块演化表 关键功能演化图 探索期收获(3个月,用户0-1500) 快速测试寻找能够直接为用户带来利益的功能点(页面热点分析,用户反馈,访谈等) 外包分发(最热门且利润空间最大,但难度最大) 解决方案销售(开发者对于做售后比较排斥,有难度) 程序员招聘(热门但竞争激烈,难度小) 首页热点图 二:而进行优化充分满足需求的时候,又同时要考虑这么几点: 用户可感知:你的C端客户,B端客户,后台使用者 用户不可感知:系统性能提升,系统安全性,SEO 例子:只关注用户可感知的部分,不关注不可感知但是重要的部分,会有什么问题? 参考资料:论产品的内外兼修 要同时协调好这两个方面的规划,才能让你的产品内外兼修,带给用户持续的满意。 三,创业过程中,我认为重要的产品文档: 是要可以让阅读者一目了然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的。 复杂不是目的,沟通实现才是。 1:产品总述: 说明本次主要要做什么事情,优先级别如何,负责人是谁。 我自己web和 APP 的文档一般是分开写,这样负责人比较固定。 以下部分的文档,一般都会嵌入到总述里面,组成完整的产品文档。 2:产品架构图:产品的全局观 并不是每次迭代都要做,当你有部件上的改变的时候才需要更新。 相当于骨架。 产品架构图一般用脑图完成,目的在于描述整个产品的结构,模块以及页面数量。 3:业务流程图 就是用户如何通过产品来解决痛点的核心流程。 主要用于阐述核心业务流程,便于后端开发业务逻辑,以及各端配合。 4:产品线框图(每个页面布局及交互)-我们常说的原型 以程序员客栈某期的登录流程为例,线框图及交互的目的在于根据功能需求设计每个页面的布局,以及页面与页面之间的交互。 这一步的关键是布局,以及页面切换逻辑。高保真不是必要的。 可以使用的工具: Axure, Sketch, modao,Balsamig mockups, PPT,one note, 都可以。 还可以用principle, pixate来做交互的辅助。 我自己一开始用modao, 然后当页数变多后墨刀的速度变慢,并且墨刀不能直接导出交互图(当时),因此改用sketch了, 一般效果如下: APP 3.0 原型-预约流程.png 5:页面描述表 这一步是对于主要页面进行分解详述,让设计师,开发者明白每个部分如何展现,作用是什么。 例子:待定。 6:测试用例 在从细节上反过来完善产品,以及为下个版本的优化提供素材。 7:产品的路径规划表:平衡资源,用户感知以及不可感知的部分,找到其中的节奏来发展产品。 四,最后来讲讲,怎么获取用户反馈 做客服:产品经理花时间来做客服是很值得的事情,每天兼职做1,2个小时,或者可以查看之前的客服记录,了解用户主要会针对哪些地方提问题,那么这些地方就是你之后要考虑解决的问题-真正的好产品,是让用户流畅使用下来没有问题的。 关注相关社区对于自己的讨论:我们会经常到V2EX, 知乎,或者其他的程序员社区去看是否有相关的讨论,并给予即时的回答。 为了能够及时获取相关讨论,我自己做了一个爬虫工具,每天爬取指定网站的信息,便于我及时了解并反馈。 鼓励用户在自己的社区讨论并给与即时的反馈:我们现在除了嵌入了可即时反馈的客服应对系统以外,还有一个公开展示的意见反馈栏。目的就是为了鼓励用户,有问题就提出来,我们会即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