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观念里,关于"死"的话题是一直很避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思想的迸发,不少人开始转变这个观念。丧葬方式也不单单只有土葬,还有火葬、树葬、水葬等等。 在古代南方有一种丧葬习俗,那就是船棺葬。 船棺,是一种葬具,将整木掏空凿成船形,人葬在里面。安放船棺的方式有悬挂岩洞、架在树上和埋在土中。 中国古代南方水运发达,有"北人骑马,南人乘船"之说,以船棺为葬,意喻乘一叶小船到达彼岸。这是古代巴蜀人盛行的一种丧葬习俗,同时,也是我国一些傍水而居、长于舟楫的民族特有的葬俗。 先秦时期使用船棺葬的民族并不多,只有巴蜀地区是我国船棺葬相当集中的地区。生活在江河海滨的古人善于造船、用船。当他们产生了灵魂观念后,便幻想把现实生活附加给去世后的世界。认为死者生前不可或缺的生产和生活用具,在那个世界里也同样需要,于是就有了船棺葬。 "送魂"是巴蜀先民丧葬习俗的一项重要内容。《蜀王本纪》中记载道:"李冰以秦时为蜀守,谓汶山为天彭阙,号天彭门。云亡者悉过其中,鬼神精灵数见。" 这个说话在今天看来就是无稽之谈,但当时的巴蜀人却信以为真。 据史料记载,蜀人是要将死者亡魂送往祖先发源地,而"送魂"的交通工具就是船棺。 那么,为什么只会在巴蜀地区成为一种盛行的丧葬礼俗? 首先,这与巴蜀先民生产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从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来看,四川盆地的江河与溪流密布。巴蜀先民主要利用河道为交通线,这就必须依靠舟楫,所以巴蜀是我国古代使用独木舟的主要地区之一。 正是由于巴蜀先民傍水而居,舟船是他们生产与生活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并且他们有着"以船为家"的信念,因而死后用船棺作为葬具是很自然的事情。 目前发现的船棺,其形状大小多与现在江河中使用的小舟船相同,因此,可以确定这种丧葬习俗应该是古代巴蜀地区近水民族生态环境和水上经济生活的投射。 上世纪50年代,在重庆巴县东笋坝和广元昭化宝轮院发现了船棺葬墓地,并且都被确定为巴文化墓葬。 1999年,在抢救三峡库区文物时,重庆云阳也发现了独木船棺的踪迹。八十年代后,在彭县(今彭州市)、蒲江、大邑、广汉、绵竹等地也发现了船棺,都带有着明显的蜀文化特征。 船棺在四川出土最多,2000年成都商业街出土的船棺合葬墓是目前规模最大的、出土器物最精美,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之处。 据历史文献记载可知,自古以来,我国南方许多民族也都有以船为棺的习俗。大量的考古成果不仅印证了文献记录,而且为研究这种葬具和葬俗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蜀文化本身就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与中原文化碰撞、交融的同时,也独自发展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船棺葬习俗也是在当代研究调查中一块必不可少的内容。 船棺葬不仅流行于我国古代的巴蜀地区,在福建地区也有大量的船棺葬,不同的是,福建武夷山的船棺基本是悬挂在悬崖峭壁之上的,这些船棺,又被称为"悬棺",古人为何把去世的先人采用这种方式安葬,又是一个难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