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评价三国时常有一句话:曹操占了天时,孙权占了地利,刘备占了人和。好像这是确凿不移的真理。 其实这话是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评价不是那么中肯的。小说有明显的褒刘、贬曹、轻孙的倾向,它的叙述同历史的事实出入很大。 还是大学者王夫之的话比较准确。他说,三国中,曹操有势力强大的优势,刘备有宗室正统的优势,而孙权则什么优势都没有,而能与他们匹敌,靠的是能用人。 他还说,可惜吴国没有蜀汉的正统,魏国的强势,不然的话,这统一天下的就是吴国了。 吴国虽有长江之险,但这不是它根本所恃之处。曹丕多次征伐吴国,最后望着长江叹息道:"彼有人焉,未可图也!"撤军而还。 吴国首先靠的是内部团结,君臣一心,用这个力量来弥补其它优势之不足。而孙权作为一国之君,是组织和调动这种力量的核心人物。 孙权既无强大的势力作后盾,又无正统的名义相号召,那他是靠什么对众人产生感召力,把各种人才聚集在自己周围,形成一股巨大力量的呢? 他靠的是自身人格的力量,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以情动人。他是靠感情来维系同众人的密切关系。 赤壁之战前,曹操派蒋干说周瑜归顺。周瑜对蒋干说:"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即使苏秦、张仪这样的人在世,也无法用言语打动我背叛他,何况你呢!" 除周瑜外,鲁肃、诸葛瑾、吕蒙、陆逊、……他们同孙权之间都不是一般的君臣上下级关系,而是知己之交。"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周瑜的话是对这种关系极恰当的写照 赤壁之战胜利结束后,鲁肃回军先至。他在此役立有大功,孙权大张旗鼓地率领诸将迎接他,并对他说:"子敬,我亲自持鞍下马相迎,这就足以显耀你了吧?"鲁肃说:"还没有!"众人都很惊讶。鲁肃坐下后,慢慢举鞭说:"愿您的威德加于四海,总括九州,成就帝业,那时用小车来征用我,才是真正使我显耀。"孙权听后拍手大笑。 君臣感情至深,心灵沟通,臣下的精神状态才能像鲁肃那样,把自己的生死荣辱完全同主上的事业融合在一起,全心全意为国事操劳。 感情这个东西,既很虚空,又很实在。说它虚,眼看不见,手摸不着;说它实,它能化为实实在在的巨大力量。有这种感情紧密维系着,吴国就强盛;如果它遭到瓦解,国势就会败坏。吴国的优势全在一个情字。 这样,我们可以把开头的那句话改为: 曹操占了势强,刘备占了名正,而孙权占了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