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六人晚餐’,不应盲目质疑,亦不能刻意吹捧。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监督。"——Psy525.cn 叶云珊最近的日程表很满,尤其是周六,她总会花大把时间在梳妆台和穿衣镜前打扮自己,然后于5点准时出门,驱车赶往西单的某家餐厅。那里,正有素未谋面的3男2女等着自己,共进一场充满惊喜的晚餐。 眼下,如果你还在为"一对一"的尴尬相亲犯愁,或者不甘于周旋在一成不变的交际圈内,不妨尝试一下这种正当红的"六人晚餐"。 作为北京首批引进"六人晚餐"的俱乐部之一,"浓情巧克力"俱乐部的负责人孙博告诉记者,这种新型的交友方式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欧洲,操作非常简单:主办方在递交申请的人员中,随机或根据某些条件、某种主题,邀约6名素不相识的男女(3男3女)在事先敲定的餐厅碰面。大家各选中意菜肴,AA制买单,觥筹交错间随意交流话题。彼此有进一步联络意向的,可在就餐结束后互换手机号码,单独接触。为避免陌生人初次见面的冷场,主办方还可以安排一位主持人,除穿针引线让在座的人彼此熟络外,还会主动根据现场情况制造话题,穿插游戏。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新闻中看到广州有类似这样的聚餐派对,相比较‘一对一’传统的相亲模式,不仅单位时间效率高——你可以一次会面并比较多名异性;而且避免了单一目的的尴尬性——找不到意中人,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甚至合作对象。"盯上这种"六人晚餐"后,孙博开始积极运作,在征求了自己开办的"浓情巧克力"俱乐部会员们的意见后,正式引进了这种模式。 孙博告诉记者,如果你是第一次参加,无须交纳任何会费,只须承担晚餐花费的AA制费用,受餐厅档次和菜谱价位影响,花费大概在80~180元之间。如果你对就餐对象有"身份、职业"等方面的特殊要求,选定的餐厅档次可能更高,餐费大约在150~300元之间。 "但肯定不会再高了,否则会有婚托、饭托设局的嫌疑,大家便不愿参加了。"孙博说,参与者一般要求着偏正装或其他适合交际的简单小礼服出场,纯正装或是休闲装都应避免,否则不利于交流的进行和深入。"如果第一次参与感觉不错,想继续参加这种聚餐,就需要申请为俱乐部会员,交纳1200元/年的会费。俱乐部每周都会组织这样的聚餐,餐费一律AA制。" 目前"六人晚餐"的受众群,主要是一些外企员工、公务员,以及媒体工作者,他们的月收入大多在5000元至8000元之间,女士最低为25岁,男士基本在27~40岁之间。"这些人中,35岁以下的人,目的多为婚恋交友;35岁以上的人则多为商务交友。以往我们认为,人在40岁左右已经拥有非常稳固的交际圈,其实不然,许多三十八九岁的参与者告诉我,他们认为当人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交际圈就显得有些乏味,希望与更多领域的人结识。这样发展的朋友没有业务和利益上的冲突,更容易交心。"孙博说。 正因为如此,赴约"六人晚餐",你大可不必为"不善谈风花雪月"而挠头,杂闻趣事、柴米油盐、天南地北,只要想到的,都可以侃侃而谈。对于一些因此而结交颇深的参与者,俱乐部还会不定期地举行户外、保龄球、K歌、温泉、品茶等活动来促进感情,费用同样也是AA制。 作为"六人晚餐"的狂热粉丝,叶云珊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快30岁了,很想找到"另一半"。但苦于工作性质跟外界鲜有接触,生活圈子又小,想主动出去结交朋友又担心受骗,所以生活状态一直"原地踏步"。"第一次参加‘六人晚餐’时,挺紧张的,觉得在陌生的环境约见陌生的人,气氛可能很尴尬。但后来发现,聚餐的人都很友善,有主持人、房地产经理人、机场服务人员、室内装修设计师和软件开发师,这样的组合太奇妙了!大家一下子变得很兴奋,互相讲述自己的生活,话题源源不绝,完全不可能冷场。"虽然还在努力寻找意中人,但叶云珊显然也有了其他"私心",用她的话来说:"每周都交新朋友,人真的会年轻的!" "六人晚餐之所以风靡当下,是因为满足了部分人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需要,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北京昭良心理咨询中心,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孔令雪告诉《北京科技报》,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在满足了睡眠、食物等生理需求,以及工作职位保障、人身安全等安全需求后,需要有友情、爱情这样的社交需求。"六人晚餐"刚好填补了这个缺口。 "很多白领都想扩大交友圈,但受制于现实,难度较大。"孔令雪对记者说,不少人工作繁忙,晚上七八点才下班,很少有自己的私人时间。即使偶尔参加一些大型聚会,但动辄30~100人共处的场合,很难保证交流质量。"比如说100个人聚会,在1个小时或2个小时里,你至多能结识20个人,交流的形式也只是换换名片,简单寒暄。但这些名片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人,性格如何,有什么特别之处,都是未知数。" "六人晚餐"则不同,尤其是将出席人数定为"6",实则大有玄机。"我们每个人都有短时记忆,这种记忆有一个容量,也就是5~9个元素。比如说马上给你10个单词,你可能会记住5~9个。在这个范围区间内,6显然是更趋近于温和理性的划分。它可以保证你在一定时间内,投入最有效的注意力并收获成果。如果是2个人则很可能出现冷场,甚至话不投机,不欢而散。"孔令雪说。 "相比较网恋的蒙蔽性,以及传统联谊会的直白性,‘六人晚餐’之所以受到更多白领的接受和喜爱,完全赢在新鲜、真实与有效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益龙告诉记者,这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新型交友方式,参与者可以通过组织者,事先对其他人的背景进行大致了解,然后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状态下会面。 "相比较‘一对一’相亲时的枯燥话题——‘你家是哪儿的?你的年龄?你的收入?’等,‘六人晚餐’显然更加宽容而有趣,大家可以对任意话题发表见解,言谈话语中各自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将有所流露,方便你自行选择。"孔令雪说。 孙博向记者出示了一组数据,自"六人晚餐"开办以来,成功寻觅到另一半的男士有119位,女士则为37位。对于"男士成功的比例要高于女士"的现象,孙博解释说,很多人在"六人晚餐"后,将结识的新朋友介绍进自己本来的朋友圈子,尤其是许多女性参与者,热衷于将男性参与者介绍给自己的好姐妹,所以让他们更迅速地找到归宿。 "不过这种交友方式仍然有一定的风险性,设局骗婚、骗钱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关注和监督。"陆益龙建议,政府有必要拿出一部分人力资源和经费运作婚恋机构。"这同样属于不可忽视的民生工程。在我国很多大城市里,大量的流动人口亟待破解择偶难题,他们人生地不熟,有很大的局限性。" 目前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会注资开办一些婚恋机构,将一些有婚恋愿望的人的信息收集起来,在网络上公布,方便国民择偶,并在双方见面前进行"双审",核实信息真实度。"这种方式很值得我国政府借鉴。因为在我国,婚姻介绍所、交友网站等婚恋机构都是商业化运营的,带有不可避免的风险性。我们应当理性看待‘六人晚餐’,不应盲目质疑,亦不能刻意吹捧。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监督。"陆益龙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