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数据报告 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被人起绰号的烦恼?一个个绰号,紧紧跟着你,挥之不去,忘又忘不掉。 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对校园霸凌问题提高了关注度,尽管在这些方面国内的体制还不够成熟,但政府已经在积极地做出努力。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等13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对校园欺凌工作机制、预防、治理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 ●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等行为属于欺凌; ●一般情况下,学校需在10日内对欺凌事件完成调查; ●严重欺凌者可勒令退学、开除学籍 ; ●政府部门、学校出现失职渎职行为将问责 。 201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展了一次网上民意调查,收集了全球10万多名青少年有关欺凌经历的看法,2/3的青少年说他们曾经遭受过欺凌。 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也做过类似的调查,87%的孩子反应,曾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校园暴力行为。我们国内的校园霸凌现象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那些让人心痛的校园霸凌 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家的孩子是好孩子,应该不会受到霸凌,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我们先看看接下来的一个采访: 实验结束后,很多家长表示只在新闻里看过校园霸凌的事情,但没想到这么严重。 说实话,我自己在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我看到第二个,我就哭了,完全受不了,就像视频里的一个妈妈说的那样,我没办法想象,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遭遇校园霸凌 虽然没有任何因素必然导致一个孩子成为霸凌者或受害者,但以下人群中受害者比例更高: 与众不同的孩子 公认容易受欺负 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 抑郁、焦虑或自信度低的孩子 不那么受欢迎、朋友少的孩子 不合群的孩子,被同伴认为讨人嫌、讨厌 资料图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相关调查发现,最常被欺凌的人是那些"与众不同"的人,比如同性恋、第一代移民、不合群、肥胖、有色人种、有身体缺陷、单亲家庭等等,甚至连戴眼镜也能成为被欺凌的原因。 霸凌的恶劣影响 调查发现,被霸凌的学生比起同伴,更可能表现出头痛和胃痛的症状,免疫能力也更弱。 而另一项针对澳大利亚750名学生的研究显示,受害者更容易有高焦虑水平、社交障碍以及抑郁。 由于被霸凌带来的不安全感,使得受害者在学校很难集中注意力,并且部分受害者会因为感到不安全而旷课甚至辍学,影响学习成绩。 此外,有一部分受害者会成为日后暴力的犯罪者。在美国,上世纪90年代,在15起校园枪击案中,有12起枪击案的罪犯曾遭受过校园霸凌。 前不久热映的《悲伤逆流成河》,是一部讲述校园欺凌的电影。影片女主角一名高中女生易遥,因用错毛巾染上性病,被同学嘲笑生活不检点,继而被全校学生辱骂、欺凌。 母亲忽略,好朋友质疑,让易遥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从开始一个人欺负她,到班级小团伙欺负她,之后演变成全班甚至全校同学的欺凌。 最后,她走投无路,只能选择跳海自杀,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摆脱霸凌。 比霸凌更可怕的,是孩子的背后,没有你。 因为校园欺凌最明显的特征除了以多欺少,以强凌弱,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持续性"。 如果第一次被同学欺负,就能得到有效干预,欺凌事件很大可能就不会发生。反过来则会越演越烈,包括旁观的同学也会跟着起哄,造成更大的影响。 2016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展了一次网上民意调查,收集了全球10万多名青少年有关欺凌经历的看法。尽管2/3的青少年说他们曾经遭受过欺凌,但他们中40%以上的人没有告诉任何人他们受到欺凌。 为什么选择沉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效的求助,不当的干预。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孩子害怕被家长责骂,有的担心家长为自己出面后,恶霸反而变本加厉。还有的孩子害怕被认为是怂、软弱或开不起玩笑。 家长老师不仅忽略了孩子的求助,有时即使干预,也用错了方法。 当孩子遇到了霸凌,部分家长会选择用爱和保护把孩子孤立起来,或者替孩子以暴制暴。替孩子出头,转身孩子就可能被变本加厉的报复。 完全保护孩子,只能保护一时,不能保护每天24小时,霸凌随时随地都可能继续发生。 遇到"校园霸凌" 我们该怎么办 孩子生活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光是友爱善良,已经无法保她周全;我们必须教给孩子应付恶劣事件的社会生存技能。 第一:教会孩子说不 当孩子面临第一次被霸凌时,家长最先要教会孩子直接明确拒绝,教会孩子说不。 因为霸凌者很难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鼓动伙伴孤立同学、散布谣言毁坏他人名誉、说点不好听的话挖苦下同学、弄些恶作剧捉弄下别人——这在他们眼中很难被视为霸凌。 美国小学有一门防霸凌的课,叫Being assertive,即用坚定并有礼貌的方式对霸凌者说不。 美国学校怎么培养孩子Assertiveness能力?这里有一个很受欢迎的教学视频,有四个建议,其中有两个建议特别值得注意: 1. Hold on to yourN.U.T.s守住你的底线 只要别人侵犯了你的底线,就必须要有勇气,做出努力,去捍卫、去保护。勇敢地说出"不可以这样、我不喜欢这样"的话语。 2. Fake it till youmake it身体语言要充满信心 身体语言很重要,"谈判"时,不能自己先气短,哪怕害怕,也得表现得很有信心。腰要挺直,站直,坐直…… 目光不要躲闪,直面对方,如果盯着别人眼睛有困难,盯着额头,或者注视鼻子,也管用。 这两个方法父母可以教给孩子。告诉孩子面对霸凌,一定要大声坚定的表达自己的立场,虽然看上去简单,但却非常有效,因为这是确定孩子信心和界限的第一步,也是站起来的第一步。 第二:正确的寻求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当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回家哭诉时,千万不要以为那是孩子间的打闹,更不要数落孩子: "人家为什么偏偏欺负你。" 一个巴掌拍不响。" "你怎么这么差劲,不知道打回去?" 应该珍惜孩子的求助信号,让孩子叙述详细的事情经过,给孩子安慰,在"坚定地站在孩子这边,捍卫孩子权益"前提下,去理性处理被霸凌一事。这样才能有效制止校园欺凌的发生。 面对校园欺凌,只有孩子一个人在战斗,受伤后,孩子只能依靠个人力量"自愈",这是非常可怕的。 如果遇到孩子被霸凌了,究竟是帮孩子走出这一段低谷,还是让孩子越陷越深,家长的第一句话很重要。 家长要告诉孩子,受欺负时不要跑,跑会给对方一个信息你怕他,要大声喊老师。 家长最好能帮孩子从同班的小朋友中找一个铁哥们,这样孩子心里就比较有底气。 另外,家长可以通过 做游戏 ,让孩子扮演英雄,增强他的自信。让孩子多结识朋友,有了自己的圈子,自然受欺负的时候就有更多的人帮助。 第三:带孩子锻炼身体 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在做客《开讲啦》节目时,就分享了自己孙女去幼儿园时被伤害的事例。 李玫瑾教授的孙女上幼儿园的时候,一个月就被一个同班的小男孩抱起后扔下,头部嗑在了坚硬物上,导致肿胀。 不同的是,她教孙女如何用专业的知识保护好自己。因为男女孩儿体力悬殊导致孙女挣脱不掉,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就两只手拽对方耳朵,一疼,他自然就把你放下了。 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孩子一定要有体育锻炼,有运动,就有爆发力,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欺负,如果孩子从来不锻炼,没有强壮的体格,轻易能被推倒,下次别人还会推他,好玩呀。 校园本该是孩子们的安全岛,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校园里快乐成长,这不仅是教育的责任,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宝贝,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孤立的生命个体,而是会牵扯起整个社会的复杂情绪,上升为一个公共治理议题。中国反霸凌机制正在全面落地,保护标准也在全面升级,将彻底改善校园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