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蟹专养池塘的准备 河蟹专养池塘是指利用原有的池塘经过改造后或新开挖的池塘,其水、土生态条件尽量适合河蟹的天然生活习性。 河蟹专养池塘,应是河蟹养殖的最基本形式,也是最经济、最有效、最有发展前途的方向。可以形成幼蟹~1龄蟹种~成蟹系列化过程。也可取其某一阶段生长,在各环节上可以互相配套,互相依赖,发挥较大的生产效益。池塘河蟹专养,首先要解决水质好,水源多,水体净洁,形成小型集约化生产,通过人为的强化管理措施,促进河蟹群体生长,提供更多的商品蟹,满足市场需要。 1、场地的选择 选择场地应按照河蟹的生态要求,根据水、土、饵料等结合农田基本建设规划进行。 (1)水源:要求水质良好,溶氧丰富,水源充足。 (2)水位:建池地点水位要稳定。 (3)土质:要能保水、保肥、通气性好的土质,有机质易分解,有利于水草、昆虫、螺蚌、水蚯蚓等繁殖与生长。土质以壤土最好,池底要较硬,淤泥不超过5厘米厚。 (4)池形:要求实用面积大,蟹池设计施工容易,生产管理方便,节省工程投资。 (5)饵料:要求饵料来源及运输便利。 (6)其它如交通方便,电力有保证。 (7)水体盐度最好是纯淡水,如沿海地区的水体盐度要掌握在0.004以内。 2、河蟹专养池塘的结构 (1)池形:蟹池以东西长、南北狭为好,呈长方形。水池的长宽比为3:2或5:3。大池的长宽比为2~4:1。 (2)池大小:一般为2~3亩,大池以5~10亩为宜。 (3)池水深:蟹池水深0.8~1米,向阳的一面要求有浅的水区(水深10~30厘米),供河蟹蜕壳用。浅水区呈阶梯形,阶梯宽20~40厘米。 (4)蟹穴和蟹岛的设置:目的是避免河蟹互相残杀,也用做河蟹蜕壳、吃食、栖息的场所。 二、设置蟹穴和蟹岛 (1)采用直径为9~10厘米的复水毛竹,截成1米长的竹段,打通竹节,然后每7~9根竹段捆成一捆,捆扎要紧,每捆扎绳延伸向上,设置时按一定间距,均匀布放水底,并以小竹桩固定,标志其位置。一般每亩水面放置38~40捆。采用这种方式设置蟹窝,优点是:便于检查、观察(白天提取蟹窝,倾倒出潜伏在其中的河蟹,即能观察其生长发育状况);减少捕捞损伤,提高回捕率(捕捞方便、白天捉出蟹窝即可)。 (2)在池塘内用竹箔或网片分割水体。 (3)在池塘种植芦苇、茭白等挺水植物,亦可用水花生等水生植物编排成蟹窝设置于池中。 (4)在池底、池坡用瓦片、碎砖、石块、竹筒、树根等材料砌成镂空状蟹穴。 (5)在池中修建圆形或椭圆形或"卅"字型和"艹"字型或"十"字型或方形或条形等小岛,岛上可种植牧草作河蟹饵料,也可作蜕壳隐蔽、栖息之用。 三、建造防逃设施 根据不同材料来源,可因地制宜地选择: (1)在堤边插高1米的竹箔,将池包围起来,竹箔下端贴上尼龙薄膜和在竹箔上端装上盖网,盖网与竹箔呈45°倾斜。 (2)石壁或水泥板壁防逃墙:在塘埂上加建60~80厘米高的石壁或水泥板壁,并在壁顶加盖"厂"字型压口,压口宽25~30厘米,可有效地防止河蟹逃逸。池壁交界处,即四角应成圆弧状,切忌直角或锐角,以防河蟹沿角攀爬,压口的材料可选择玻璃、白铁皮或水泥预制板等,以白铁皮为好,省工、省料,也便于安装,玻璃则有易碎的缺点。 (3)尼龙薄膜或聚酯塑料板防逃墙:要求尼龙薄膜高出地面60~80厘米。考虑到牢固性,可将薄膜埋入泥中20~25厘米,其上端用竹片或细竹作内衬,将薄膜裹缚其上,然后每隔0.5米,用木棍或粗竹片作桩,将整个尼龙薄膜拉直,支撑固定,形成一道尼龙薄膜防逃墙。 (4)加高池墙:把池周围的墙高出埂面60厘米以上,埂面上下都用水泥浆砌或三合土夯实。 (5)其它:亦可采用石棉板、玻璃纤维板等作防逃设施。另外,进、排水口用铁丝网拦好。 四、放养密度及规格 放养时间在11月下旬至翌年3月底。 放养规格:5~10克/只的1龄蟹种,每亩放养2000~4000只。具体密度按计划产量、管理、蟹种规格而定。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放养模式如下: (1)亩产100千克的放养、收获模式:规格在每千克800只以内的,亩放养3000~3500只;规格在每千克600只以内的,亩放养2400~3000只。 (2)亩产150千克的放养、收获模式:规格在每千克800只以内的,亩放养4000~4700只;规格在每千克600只以内的,亩放养3500~4000只。 五、河蟹专养池塘设计模式 (1)10亩养蟹池设计模式。 (2)5亩养蟹池设计模式。 (3)2.18亩庭院蟹池设计模式。 原标题:螃蟹塘池等设施建设|螃蟹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