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期,凤毛麟角般的大型组织(如企业、政府的行政机构和庞大的现役部队)的突然出现促使人们开始重视管理和管理研究。 一个多世纪以前,对组织的研究就开始以以下的假设为基础: 企业应该具有,或者必须具有一个恰当的组织形式。 这"一个恰当的组织形式"所指的内容发生了多次变化。但是,对这样一个恰当的组织形式的探索一直延续到今天。 ……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起,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正式的组织结构的必要性。但是,同样也是因为一战,人们发现法约尔(Fayol)和卡内基(Carnegie)的职能型组织结构(Functional structure)不是一种恰当的组织形式。一战刚刚落幕,皮埃尔•杜邦(Pierre S. Du Pont,1870-1954)和阿尔弗雷德•斯隆(1875-1966)先后提出"分权化管理"(Decentralization)的概念。因此,我们最近几年一直在宣传"团队"是一种适合做一切事情的恰当的组织形式。 然而,我们此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所谓一个恰当的组织形式是不存在的,只有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每个组织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局限性和特定的应用方式。我们认识到,组织不是绝对的,它是提高人们在一起工作的效率的工具。同样,一个特定的组织结构是与在特定的条件下,在特定的时间内执行特定的任务相匹配的。 现如今,关于"等级制度已经终结"的声音不绝于耳。这显而易见是不对的。任何组织都要有能拍板的负责人,即"老板",他可以做出最终的决策,可以要求其他人遵守这些决策。当集体处于危难之际时(每个组织迟早都会遭遇这种情况),所有成员只有遵循明确的指令才能使组织最终幸免于难。如果船要沉了,船长不会召集大家开会,他只能选择立即下达命令。如果要挽救这艘船,每个人都必须服从命令,必须准确无误地知道向哪里撤退和采取什么行动,而且在服从命令的同时不得"参与"决策或提出任何疑义。组织的所有成员摆脱困境的唯一希望就是承认"层级制度"和毫不犹豫地接受它。 有些情况下,组织需要深思熟虑,而在有些情况下则需要团队协作。 组织理论认为,所有组织都应该具有相似的性质,因此应该采用相同的方式来组织和管理整个企业。 …… 但是在任何一个企业里,即使是在法约尔的"典型的制造公司"中都需要许多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同时并存,这是企业发展所必需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汇风险管理日趋成为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采取完全集权化的管理方式。企业中的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单独处理本部门的外汇风险问题。但是,同一个企业在向客户(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客户)提供服务时,需要拥有几乎完全独立的自主权,独立的程度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分权化管理方式。每一个服务人员都需要成为"老板",企业的其他部门围绕服务人员的指令开展工作。 在有些研究活动中要求有标准的职能型组织,各类专家"各司其职",独立开展工作。然而,也有其他类型的研究活动,特别是前期需要决策的研究活动(如某些医药项目的研究活动),从一开始就要求团队协作。同时,这两种研究活动经常是同时进行的,而且是同一个研究机构的项目。 认为"企业必须具有一种恰当的组织形式"的观点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错误观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假如早期学习管理的学生没有被这个错误观点所蒙蔽,假如他们有机会考察一下企业以外的组织,他们就会发现,不同性质的任务使不同的组织结构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组织实际上也有一些"原则"需要遵守。 第一条原则:组织必须是透明的。员工需要知道和了解他们在什么样的组织结构中工作。这听起来非常合情合理,但是大多数机构(甚至在军队中)多半做不到。 如上所述,第二条原则:在某些方面,组织里必须有人拥有最后拍板的权力,在面临"危机"时必须有人站出来掌控全局。这条原则也是合情合理的,同时说明权力与责任应该是对等的。 在组织中,一个人只应有一个"领导"。这也是一条合情合理的原则,恰好与古罗马的一句谚语不谋而合:"有三个主人的奴隶就是自由人。"一条关于人际关系的古老原则也说:"不要陷入‘一女嫁二夫’的困境。"说明"领导"超过一个,就会陷入这种困境(顺便说一下,正是这个原因造成现在广泛采用的"小编制的爵士乐团"(4~7人,Jazz Combo)型团队在实行上困难重重,在这种团队中,每个人都有两个领导,一个是专业领域(如工程)的领导,一个是本部门的领导)。管理层次越少越合理,越有条理,即组织的结构要尽可能的"扁平",与"每一次接受与发送,噪音增加一倍,讯息减少一半"的信息理论有异曲同工之效。 但是这些原则没有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它们只告诉我们不应该做什么。它们没有告诉我们哪些原则行之有效。它们只告诉我们哪些原则不太可能有效。这些原则与建筑遵守的工作原则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它们也没有告诉建筑师盖哪种建筑,只告诉建筑师要注意哪些限制因素。这差不多就是不同的组织结构原则要做的事情。 启示: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在不同的组织结构中工作,也可以在团队中执行一项任务,但同时还可以在领导的指挥与控制下执行另一项任务。在组织中以"老板" 身份出现的人在企业联盟、少量参股的企业和合资企业等组织中又扮演"合作伙伴"的角色。换言之,组织应该是管理层行使管理职权使用的工具之一。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不同组织的优势与劣势。什么样的组织最适合执行什么样的任务?什么样的组织最不适合执行什么样的任务?在执行某项任务时,我们需要从一种组织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织形式吗? 这样的分析可能是目前"符合主流的"组织形式(团队)最需要的。 …… 当然,我们必须研究和采用"混合型"的组织结构,不能只重视"纯粹的""一种恰当的组织形式",但是遗憾的是大部分组织理论和组织方法仍旧将后者奉若神明。 …… 其实,特别需要调查研究的一个方面就是最高管理层的组织形式。 …… 然而,如果有人说他们确实很了解如何行使最高管理层的职责,无论是在企业中,还是在大学中,或是在医院中,我都会对此表示怀疑。 我们的言行不一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这是一个尽人皆知的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喋喋不休地谈论"团队",每一个研究项目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最高管理层的确需要一个"团队"去履行它的职责。然而,现在对超人般的CEO的"个人崇拜"浪潮席卷了每一个角落,不仅仅局限于美国企业界。在我们对这些传奇般的CEO顶礼膜拜的同时,似乎丝毫没有人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即这些CEO及其接班人通过什么程序、如何完成交接工作的。而接班人问题始终是所有最高管理层的最大挑战,是每一个组织面临的最大考验。 也就是说,即使组织理论和组织实践是管理学中在有组织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历史最悠久的,但是在这些方面,我们仍旧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 一个世纪以前的管理学先驱们说的没错,企业需要恰当的组织结构。现代企业和非营利组织,无论是企业、行政机构、大学、医院,还是人员编制众多的军队,都需要恰当的组织形式,这就如同除变形虫之外的任何生物有机体都需要结构一样。但是,先驱们提出的假设(企业具有或应该具有一种恰当的组织形式)却是错误的。生物有机体的结构千变万化,而社会有机体(即现代机构)也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 管理学界与其探寻恰当的组织形式,还不如学会寻找、发展和检验: 适合特定任务的组织形式。 摘自《21世纪的管理挑战》第一章《管理的新范式》。彼得•德鲁克/著,朱雁斌/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