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在江浙菜系中有一道名菜,名为东坡肉,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是来自于宋代大文豪苏轼苏东坡,很多人也都对这道菜的来历有所耳闻。除此之外,苏轼对于美食界的贡献可远远不止这一道,甚至还有一个东江菜系。那么,作为一代大文豪,苏轼为什么对吃如此情有独钟?他又到底又多爱吃呢? 高级知识分子,喜欢凡事排个"美感差序",食物也不例外。 古代最有名的肉食者当属苏东坡,传东坡有一首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令人瘦,若要不俗与不瘦,除非天天笋烧肉。"这首或为杜撰,但苏东坡确实会写打油诗,还有一首《猪肉颂》证明东坡肉不是讹传: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除此之外,其他的诗句中也均有表达一个人对食物的热爱之心:"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两句诗里就有三种好吃的。他吃起东西来还毫无节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三日饮不散,杀尽西村鸡。" 有人说,在那个政治思想、诗文辞赋、山水园林、琴棋书画、茶道歌舞都繁荣发展的宋代,苏东坡的现实人生却并非如诗词一样浪漫。他科举出身,初出茅庐才华便声震朝野,然而他却与自己的老师欧阳修一道,站在反对王安石的行列里。其实我觉得不然,苏东坡的一生明明都在惦记着吃,哪有时间管这些。 据食客汪曾祺先生考证,苏东坡还"爱吃猪头,也不过是煮得稀烂,最后浇一勺杏酪。——杏酪想必是酸里咕叽的,可以解腻。" 时至今日,以"东坡"之名命名的菜肴有很多,如: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饼等。可见我们的东坡居士在食物届对后人影响颇深,尤其是在猪肉的路上,一发不可收。 九朝会当有十八菜作为镇店,却偏偏选择了"九朝一品红烧肉"作为代表座之一。一是作为文人墨客的最爱,二是从食材到盛盘都极为讲究。太上老君原形的炼丹炉作为盛盘器皿,先在造型上取得了一席之地,再来就是保证了他原始肉味与温度的存留。 既然爱吃红烧肉,对猪肉的挑剔是避免不了的。吃肉的最高级别是看规格,九朝一品红烧肉采用的猪肉来自于内蒙大草原的跑山猪。吃纯天然草料,喝山泉水,而且规定是一年生长周期。共十二块红烧肉,五花三层分明,肥瘦肉厚度相当,一整块五花肉厚度为一寸左右。 猪肉的搭档必须是西兰花。西兰花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和胡萝卜素。从处理鲜肉到盛盘,厨师们从来都是用心处理每一处细节,在传统技法上又加以改良,加工时充分排出油脂,入口香糯而不油腻。 文豪都是美食家,喜欢美味佳肴,喜欢写令人流下馋涎的美食美文。或许肉是世俗的,是带着烟火气的,但若要不枉此生,谁还管什么"肉食者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