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有分离焦虑的症状多表现在学龄前儿童的身上,当他们与妈妈或其他主要抚养人分离时会产生焦虑的情绪,例如紧张、不安、恐慌等,并由此而引发哭闹、固执的行为。 据相关调查显示,分离焦虑的出现与宝宝缺乏安全感有着很大关联。1岁左右的孩子出现分离焦虑是正常的,这是他们情感和认知发育的必经阶段,但是由于孩子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育局限,他们往往认为暂时看到不的东西就不存在了,所以如果父母离开,宝宝会误以为爸爸妈妈会消失不再来了。宝宝的焦虑感如果不加以重视和纠正,则会影响宝宝以后的生活,甚至引发性格上的缺陷。 导致宝宝分离焦虑的原因 宝宝自理能力不强 年幼的宝宝欠缺独立自理能力,如不能独自吃饭、不会自己穿脱衣物等,离开主要照顾者后难以独自面对碰到的生活问题,从而产生不安和焦虑。 宝宝自身性格所致 有些性格内向的宝宝,不太愿意与周围的人亲近,不愿参加各种活动,对父母的依恋更强烈,焦虑的表现也更为剧烈。 宝宝对父母的依赖性强 由于一直受到父母的关怀和保护,什么事都依赖父母,宝宝的生活自理能力弱,对父母有很深的依恋,所以不愿意与父母分离。 父母对宝宝干涉太多 父母对宝宝过度严厉和干涉,使宝宝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各种机会,这样会导致宝宝社会性发展缓慢而产生焦虑。 父母给孩子的心理暗示 有时,父母的言行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从而增加其焦虑的程度,例如和宝宝分开时,看到宝宝哭,自己不忍心离去,依依不舍,这种行为会感染宝宝,诱发其伤心、忧郁的不良情绪产生。 周围环境的变化 如果宝宝突然换了一个新环境,例如上幼儿园,陌生的环境和人会让宝宝缺乏安全感,感受到离开父母的痛苦,也会在心理上出现不适应的症状。 和宝宝分离最好有个缓冲期 其实,并不是每个宝宝都有分离焦虑的,有些宝宝在面对分离时,丝毫没有恐惧的心理,而且还能玩得很开心,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最主要的就是,在要和宝宝分离之前最好有个缓冲期。 当父母需要和宝宝分离时,有一段缓冲时间,让父母和接替者有角色意识的转移,如果这点做得好,则能减少宝宝面对分离时所带来的焦虑和不适应。 正确方法帮助宝宝走出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而这种不适应行为或情绪,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父母大可不必为此烦恼,但是一定要善待宝宝的分离焦虑,如果父母与宝宝没有处理好分离焦虑,宝宝就会不自信,不善于探索,很难适应新环境。 一、降低宝宝对父母的依恋感 父母是宝宝安全的港湾,所有的事情都依赖于父母完成,所以与宝宝分开时会导致其焦虑情绪的产生。作为父母,可以降低宝宝对自己的依恋感,学会适当地放手,让宝宝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 二、让宝宝对分离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在父母要离开前,把这件事告诉宝宝,并承诺会在说好的时间里回来,也可以给宝宝一些鼓励。不要选择不打招呼就离开,这样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情绪。 三、对宝宝的良好行为进行表扬 如果父母离开时,宝宝表现得很好,父母要及时地给予表扬,让宝宝为自己而自豪,并会努力每次都做到。 四、父母给宝宝正确的心理暗示 和宝宝分开时,父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首先自己不要有不安的情绪,这样会影响到孩子。可以愉快地跟孩子再见,给孩子一个吻,说一些安抚、鼓励的话,这样孩子的心理感受会好一些。 宝宝的分离焦虑是正常的反应,但是父母也应该引起重视,与宝宝进行交流沟通,以促进亲子关系,寻找合适的方法来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