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Ŀ¼
  第一篇:2014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第二篇:第三节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a4第三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记录表填表要求第四篇:土地利用调查报告第五篇: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2014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
  2005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现有耕地18.31亿亩
  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降为1.4亩;
  "十五"期间全国耕地净减少9240万亩
  最近,国土资源部完成了全国2005年度土地利用状况调查和逐级汇总(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结果显示,截至2005年10月31日,我国耕地面积为18.31亿亩,比上年度净减少542.4万亩,全国人均耕地由上年的1.41亩降为1.4亩。
  2005年减少的耕地面积中,建设占用318.2万亩,其中当年建设占用208.1万亩,灾毁耕地80.2万亩,生态退耕585.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8.5万亩,4项共减少耕地1002.4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460万亩。
  该报告显示,这5年间,我国建设占用耕地1641万亩,灾毁耕地381万亩,生态退耕8065万亩,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293万亩,共计减
  少耕地11380万亩。同期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140万亩。全国耕地面积年均净减少1848万亩。
  国土资源部分析人士指出,"十五"时期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步伐加快的五年。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严把土地闸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遏制了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总的来看,"十五"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变化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投资规模逐年加大,各项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建设占用相当数量的耕地。二是生态退耕数量大,是耕地面积减少较多的主要因素。从各年度的情况看,"十五"初期,特别是2002年和2003年,不少地区出现了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圈占土地、乱占耕地的势头,两年年均新增建设用地682万亩。2004年以来,全国深入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基本刹住了盲目设立开发区、大量圈占土地之风,遏制了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2004年和2005年年均新增建设用地415万亩,比前两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让我们面对挑战
  ――评最新土地变更调查结果
  字是1.59亩);意味着10年间,中国耕地减少了1.2亿亩;意味着"十一五"期间全国要保证1.2亿公顷(18亿亩)的耕地保有量,我们只有3000万亩可减耕地的余地。
  "我们的耕地已经退到了危急时刻,不能再退了!"一位长期关注土地问题的老同志大声疾呼。耕地过快减少,无疑已成为我们今天面临的严峻挑战。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未来5年的耕地保有量已作为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写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最高决策层的深谋远虑与普通民众的真切期盼不谋而合,值得期待的是全社会怎样为保护耕地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
  有人一直固执地认为,耕地的锐减是发展不可避免的代价。问题不是耕地能不能减少(要建设,我们就不得不减少一些耕地),而是该不该减、该减多少以及该减多快的问题。盲目建设、滥上项目,违规圈地、贪大求全,突破规划、乱占耕地……这些过去人们司空见惯的所谓"发展"行径,吃掉了多少不该吃掉的宝贵耕地,我们已无从精确计数,但可以想见其情其状是相当惊人的。再者,对于耕地减少的大头――退耕还林,我们恐怕也要控制好节奏。毕竟,那是成百上千万亩的耕地,不容有半点盲目性。有统计显示,2005年全国生态退耕面积比前四年年均生态退耕数量有较大幅度减少,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去年耕地大面积减少的势头有所减缓。退耕还林对于保护生态是必要的,但退多少、退多快,是需要科学确定的。可以说,"十一五"期间,要保住18亿亩耕地,在严格管理、加大耕地保护和耕地补充力度的同时,科学、合理地控制每年生态退耕量,是一个具有关键意义的因素。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会小;加上灾毁、退耕等因素的影响,
  土地管理尤其是保护耕地工作面临的压力将会非常大。但保有稳定并且充足的耕地数量,是我们整个社会包括经济运行的重大安全保障。18亿亩是我们未来5年必须坚定不移守护的"红线"。面对耕地减少的不可承受之痛,我们必须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除此之外,有何选择?第二篇:第三节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a4
  第三节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为保持土地利用调查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所有权属、位置、数量的变更调查。 技术方法与前述方法一致。
  1.资料准备
  这时候要准备的主要资料包括:
  原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图、各种文件资料; 近期的航空摄影像片、正射像片等;
  初始和日常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资料;
  土地复垦资料、土地开发资料、土地征用资料和土地整理资料等
  2.变更调查的技术流程。
  摄影测量技术、gis技术、gps动态定位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土地管理技术增添了新的技术手段。gps动态定位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借用已有的gis平台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开发和建立土地信息方面的关系系统不
  第四章 土地等级调查概述
  第一节概述
  1.土地的质量与性状
  土地质量总是与土地用途相关联的,其适宜的用途受土地本身的性状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土地性状据。土地评价,如土地开发和利用的评价、土地生产潜力的评价、土地等级的评价,都必须以土地性状为基础。
  土地性状指标,通常是土地的一些可度量或可测定的属性。总地来看,土地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包括土壤、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气候等因素;
  社会属性包括土地利用的现状、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单位面积产量、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等因素。
  2.土地等级评价
  土地等级是反映土地质量与价值的重要标志。
  土地等级评价,又叫土地分等定级,是指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工作。
  按城乡土地的特点不同,土地分等定级可分为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和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两种类型。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是对城镇土地利用的适宜性的评定,也是对城镇土地资产价值进行科学评估的一项工作。
  农用土地分等定级则是对农用土地质量,或是对其生产力大小的评定,也是通过对农业生产条件的综合分析,对农用土地生产潜力及其差异程度的评估工作。
  3.土地质量等级调查的目的
  (1)为制定各项计划、规划及土地政策提供主要的基础资料;
  (2)为编制农业规划和农业生产服务;
  (3)为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4)为城乡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经济、土地税收提供可靠资料;
  19
  (5)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   4.土地质量等级调查的基本内容   土地质量等级调查包括土地的自然条件调查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土地自然条件主要内容为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资源、植被等自然条件。 土地社会经济条件指城乡土地区位、交通情况和土地投入产出状况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二节 土地性状调查   土地性状调查是指对土地性状指示的调查,包括土地自然属性及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属性的调查。   1.土地自然属性调查   (1)地形地貌调查   ①地貌类型划分为山地、丘陵、平原;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为:平原、山地丘陵和河谷等。   ②坡度大小对土地性状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土壤厚度、质地、土壤水分及肥力,制约着土壤中水分、养分、盐分的运动规律,是各类农业生产用地适宜性的重要指标。   ③坡地的朝向是坡地接收太阳辐射的基本条件。   ④绝对高度(海拔高程)。地面高度通常是农业生产利用价值尤其一些农作物适宜种植的临界指标,对农林牧分布也极为重要。   ⑤高差:高差为区分地形特征、考虑灌排条件以及农业技术的运用提供依据。   (2)土壤调查   土壤形状是土地性状的主要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农业土地利(本文 来自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用来讲,土地的生产性能主要取决也土壤肥力。   农作物产量是反映土地质量水平的重要标志,但不是唯一标志。   土壤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土壤质地、底层厚度及土层构造、土壤养分、土壤酸碱度和土壤侵蚀。   土壤质地:一般指土壤颗粒的粗细或砂粘比例。即以物理性沙粒(直径0.01~1mm)和物理粘性(直径在0.01mm以下)所占比例来分类的。   土层厚度与构造:作物根系能自由伸展的土层厚度或称有效土层厚度,在实际图体中,是作物能利用的土壤母质层以上的土层。不同作物要求的土层厚度是不一样的。多年生作物要求75~150cm;块根作物50~75cm;谷类作物20~50cm。   土层构造:土壤上下层次的剖面,一般分为表土、心土和底土三层。耕作土壤中的表土层就是耕作层,心土层部分根系可以达到,底土层就是母质层,基本上不受生物的影响。   土壤养分:植物生长发育在土壤中所吸收的营养元素,是指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素、磷素、钾素等的含量。   土壤酸碱度:一般用ph值表示,6.5~7.5代表中性;小于6.5为酸性;大于7.5为碱性。一般在我国北方土壤为中性至弱碱性,南方和山地土壤为中性偏酸性。   土壤侵蚀:主要调查土壤的侵蚀类型,强度和形成原因。一般分为片蚀、沟蚀和重力饰。   (3)农业气候调查   农业气候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光照、热量、水分等要素。   光的强度只在个别地区才会有过大过小的情况,其显著差异通常是小气候的特征之一。 热量对农作物发育有着十分重要影响。常用的指标有农业界限温度的通过日期、持续日数、活动积温、霜冻特征等。   水分条件对于农作物生长尤其是作物的生产率关系很大。过多过少的水分都会抑制作物的生命活动。   水分条件的主要调查内容为:年降水量、干燥指数。   (4)植被调查   主要查清植被群落、覆盖度、草层高度、产草量、草质以及利用程度等。   覆盖度以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与占地面积的百分比,共同反映了当地对植物生长的适宜程度和适宜类型,是土地质量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指标。   草地调查在荒地及草原等地区尤为重要。草层高度是首要指标,主要指草种的生长高度,其营养枝的高度称为叶层高度,是草层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   2.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属性调查   土地利用从来不是一项只受自然规律制约的人类活动。土地利用方向和效果在更大程度上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主要调查指标如下:   (1)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从地理分布来讲,重要的在于反映土地与城市、集镇的相对位置,与行政、经济中的相关位置,与河流、主要交通道路的相对关系。这两种因素,决定土地利用方向、集约化利用程度和土地生产力。   长江沿岸基本都是我国经济较为活跃和发达的地区,包括城市和农村,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紧邻长江水域,水运和陆地交通异常发达;云南、贵州、广西境内水分亦十分充足,我国一半以上的水电站都建在云南,而且还有非常大的发电站建立潜力,但是云贵广始终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什麽叫穷,到了那里才知道,重要原因就是地形地貌影响,交通极为不发达。   (2)人口和劳动力   人口及劳动力对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是重要的因素。   人均土地、劳均耕地直接关系到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指标。人均占有较多耕地往往造成对土地的规模利用,只有占地少的才能使他们精耕细作。   (3)农业生产及农业生产环境条件   农、林、牧、渔生产结构与布局,反映了当地土地利用的方向,应当加以查明。   农业生产方面:作物品种、布局、轮作制度、复种指数、农产品成本、用工量、投肥量、单产、总产、产值、纯收入等;   农业生产环境条件方面:水利(灌溉、排水)条件、机械设备、机械作业经济等指标。 林牧:林木蓄积量、草地载畜量、出栏率、牲畜品种、鱼种类等。   (4)土地利用水平   土地垦殖率、土地农业利用率、田地比、稳产高产农田比重、水面养殖利用率等   (5)地段形态特征   土地范围规整程度可用规整系数、紧凑系数和伸长系数来衡量。   3.土地质量调查方法   土地质量调查既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所以是一种多学科技术人员组成的综合专业调查。   条件不具备时,可采用野外调查、简单仪器测定和访问的方法。如野外观察土壤颜色、手捏土块,分析植被覆盖规律等,确定土壤质量性状。土地利用、产量、产值等情况可以通过访问得到。还可以利用相关学科成果。第三篇: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记录表填表要求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记录表填表要求   一、土地座落。 填写变更图斑所在具体的乡(镇)、村、村民小组或农场、分场等的全称。   二、所在图幅号。 填写变更图斑所涉及的所有图幅编号。   三、no。 填写调查表编号。以乡为单位顺序编号,编号为7位阿拉伯数字,前4位为年度,后3位为自然顺序号;当变更内容较多需要填写多张表时,在调查表顺序编号后以分数并加括号形式注明页数和页号,其中分子表示页号、分母表示总页数。如2014018(1/2)、2014018(2/2)。   四、1栏填写图斑变更前所属的权属单位名称。   五、2栏填写图斑变更前的图斑编号。   六、3栏填写图斑变更前的地类代码。当图斑含未上图的零星地类、田坎等时,第一行填"/",以下逐行填写组成该图斑的各地类代码。   七、4栏填写图斑变更前的面积。当图斑含未上图的田坎、零星地类等时,第一行填图斑总面积,以下逐行填写对应于3栏组成该图斑的各地类面积。各地类面积之和必须等于图斑总面积。   八、5栏填写图斑变更前的土地权属性质。国有―g、集体―j。 九、6栏填写图斑变更后所在的权属单位名称。   十、7栏填写图斑变更后的图斑号。   十一、8栏填写图斑变更后的地类代码及所含未上图零星地类、田坎的地类代码。   十二、9栏填写变更后的图斑面积。变更前各图斑面积之和与变更后图 1   斑面积之和必须相等。   十三、10栏填写图斑变更后的权属性质。国有―g、集体―j。 十四、11栏填写地类变更部分变更前的地类代码。   十五、12栏填写地类变更部分变更后的地类代码。当为可调整地类时,地类代码后加k,如可调整园地―021k。   十六、13栏填写12栏对应的地类面积。   十七、14栏填写当年新增建设用地的四种类型的代号,本年度批准本年度建设―b,其中占用耕地―b1;"批而未用土地"―p,其中占用耕地―p1;本年度未批先建―w,其中占用耕地w1;本年度前批准本年度建设(即本年度前的"批而未用土地",本年度建设)―q,其中占用耕地―q1。   十八、15栏填写当年新增耕地的四种类型代号,土地整理―z1、土地复垦―z2、土地开发―z3、农业结构调整―z4。   十九、16栏填写补充耕地来源类型代号,使用"占补平衡"项目经费补充―j1、使用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等其他资金补充―j2、农民自发开垦和社会其他资金补充―j3。   二十、备注栏主要填写上述栏中"其他"类的具体情况、"批而未用土地"的批地文件文号,以及需要补充说明的其他具体事项。   二十一、草图栏。将图斑变更前和变更后状况描绘清楚。特别是将未上图的零星地类、田坎及田坎系数等表示和了解清楚。在变更图斑内注明变更后的图斑号,并用括号注明变更前的图斑号以示区别。   二十二、调查人、填表人、审核人、调查日期均应按实际情况填写。2第四篇:土地利用调查报告   向阳镇当明村农产品流通调查报告 我系在寒假期间给每个入党积极分子布置了利用寒假时间对家乡农产品的流通进行调查的任务。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也积极认真的对自己家乡的农产品的流通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现象和结果做出以下报告。 一、调查目的:为了使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管理系的全体入党积极分子对农产品的流通进行了解,拓展知识,提高自我的专业技能。   二、调查时间:2014年1月15日至2014年2月10日。   三、调查地点:广西省河池市天峨县向阳镇当明村。   四、调查方法:查阅资料、访谈、实地考察。   五、调查内容:   1、当明村的交通情况:由于我的家乡在农村,所以我所调查的是农村的农产品的流通情况。当明村大部分地区都为山地,因为多山所以交痛不是很好。虽然有了公路,但是路很小并且崎岖不平,所以一般只有农家用的小型货运车可以通过,所以那里的农产品销售往外面的并不多。这样也造成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高,基本上是自给自足。   2、当明村的主要农产品有:稻谷、玉米、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   3、当名村的农产品种植流通情况:由于当地的交通不是便利所以农产品往外销售的量不是很大。又因为运费的昂贵所以大部分农民对农产品的种植不多,都是自给自足。如各种菜类基本上是自己种供自家吃就行,很少用于买卖销售来获利,同时也因为农产品收入不高,每个家庭都有小孩上学,仅靠务农的收入已经无法供家庭支出,所以   很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赚钱,家里就留下年纪大的老人帮看家带小孩。这样就使务农的人越来越少,农产品也就在不断的减少。   六、调查结果:而当地用于买卖交换的农产品主要有:稻谷、玉米、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稻谷买卖销售主要是在本地的农民之间进行交易,主要是因为近几年来的天灾(干旱)和虫灾导致一部分的家庭收入减产,甚至有些家庭种下都没有可以收获的。这样就去找收获好的人家购买,这样也节省了运费。而玉米的销售业是几乎没有。因为在农村玉米一般是用来酿酒或者是做猪吃料。机乎是自己家种植够自己家用。而少部分的也是自己村上相互购买,而柑橘、柿子、山楂、筒果、茶子、板栗,这些农产品主要是运往县城去销售。而这些农产品的销售途径首先是由当地的一下小的商人去各家各户的收购,当收购达小型货车一车以后才运往县城销售给厂商。由于交通的不方便,所以货运的价格就相对较高,这样收购商为了获利就压低收购价格。导致农民销售农产品的收入就很低,造成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下降。导致大多数农民现在都在砍掉果树来种植杉树,等将来买树木赚钱。   七、调查后的收获与认识:   此次调查的结果使我认识到了,农村物流网络不完善、经济人组织松散、乡村居住分散、交通不方便、运输成本增高、农民信息不灵、并且由于农民的科技这种水平不高,种出来的农产品质量不是很高,等一切因素造成了农产品的价格低廉,这次的调查让我认识到了农村的各方面发展都有待加强,同时也认识到了物流行业对农产品的发展起了决定的作用,我本来就是学物流管理专业的,这次的调查使我对物流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也更加鉴定了学习物流知识扎实自己的物流管理能力。同时也认识到科技对农产品的发展也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其实农村的农产品发展不好的最主要一个原因是,农民没有科学种植,导致高投入低收获,并且收获到的产品质量不好价格就低,农民的积极性才会慢慢降低。   八、总结:总的来说此次调查的结果是农村农产品的流通销售缺乏主要原因:   1、农村的交通不便利。   2、缺乏利用科学技术种植农产品。   3、农产品没有好的销售途径。   九、对农村农产品种植和运输的建议:   1、有句话这样说"要想富,先修路",我认为要想把农产品很好的运输销售出去首先要修路,只有把路修好了,交通便利了,农产品才有更好的机会运出去销售。   2、加大科技的投入,没有科技的投入,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不高,就会使产品的价格降低,这样农民就没有利用可图,同样会使农民积极性降低,所以必须大量的投入科学,让农民都把科学用在种植和护理农产品中上,这样就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少种多收获,这样农民种植农产品的积极性才得以提高,农产品多了,质量好了运往外地销售才能拿到好价钱,好收入。   3、国家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农产品运输管理,提高农产品流通,积极引导鼓励农民利用科学技术来种植农产品,政府可以派一些农产品研究的专业人员实地勘察,研究当地土质、水质、气候等因素的制约下,引导当地农民种植适合当地的农产品,这样农民们才不会盲目的去种植,农民们种植了适合当地的农产品,引导农民利用科学技术种植,这样农产品才会有丰收,收获季节到来,农民的农产品销售不出的时候当地政府应该积极的为农民寻找销售路线,这样农民种下的农产品就有销售路径,那么农民种植农产品的积极性就提高。只要农产品的收入高了,农民回家种地有收入了,农民选择在家务农的机会就更大,那么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外出打工,农村的土地才能得到充分利用,这样间接的减少了留守儿童的人数。   调查人员:x x   x   二零一二年二月十一日第五篇: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   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   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一、为规范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升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水平,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制定本规则。   二、本规则中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对自然年度内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变化,以及各类用地管理信息,进行调查、监测、核查、汇总、统计和分析等活动。   三、开展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目的是,掌握全国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保持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和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和现势性,以满足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土地变更调查是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经依法公布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是实施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依据,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关专项规划的基础。   五、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应充分运用国土资源遥感监测全国"一张图"和土地"批、供、用、补、查"用地管理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等综合信息监管平台的日常实时监管信息,努力强化常态化变更监管,减少年度变更调查工作量,节约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六、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按照国土资源部统一组织、统筹安排、一查多用、分级实施,各级国土资源相关业务部门分工协作、多方参与、各司其职、共同负责的原则组织开展。   七、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牵头组织,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具体实施,各相关司局和单位共同参与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以部专题会议方式,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   八、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应在各地日常变更工作的基础上,每年集中开展一次,统一时点是当年12月31日。   九、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所需经费,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据《土地调查条例》相关规定,商同级财政部门协调解决。   第二章 工作内容   十、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应在上年度国土资源遥感监测全国"一张图"的基础上,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将日常管理形成的"批、供、用、补、查"用地管理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等信息,实时叠加到"一张图"上,逐步实现实时变更。各地要及时利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更新下一年度国土资源遥感监测全国"一张图",并保持综合信息监管平台相关信息更新的连续性与现势性。   十一、在遥感数据需求统筹的基础上,采购当年覆盖全国的最新遥感影像数据,加工制作遥感正射影像图,内业提取当年新增建设用地图斑,开展遥感监测工作,辅助开展变更调查。同时提供给相关矿政业务部门,利用遥感影像对矿产地储备范围进行监督管理。   十二、以县(市、区)为单位,全面开展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调查,查清年度内各类土地的实际变化情况,重点查清建设用地、耕地的年度变化情况。   十三、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用地管理信息调查,查清年度内各类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批情况、用地合法性情况、"批而未用"土地情况、基本农田保护情况、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情况等日常用地管理信息。   十四、依据年度变更调查结果和日常变更结果,按照数据库建设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实时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每一年度,年底按统一时点要求,全面更新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十五、依据调查结果,开展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数据的分析工作,对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及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利用计划安排使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违法用地与土地督察等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编写分析报告。   第三章 工作程序   十六、制定工作方案。由部地籍管理司牵头,部相关司局共同参加,根据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安排,结合   国土资源管理相关业务需求,研究制定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总体方案,经批准后实施。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依据总体方案,编制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实施方案,经专家论证并报部批准后实施。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国家统一方案和要求,编制本地区实施方案。   十七、全面部署工作。部地籍管理司依据总体方案,并根据年度国土资源管理的具体需求,组织起草开展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经部审定后,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变更调查工作。   十八、开展遥感监测工作。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负责按照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规程,组织开展全国土地利用遥感监测工作,遥感监测生产成果供各地开展土地变更调查、用地管理信息调查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使用。   遥感数据供应商和遥感监测任务承担单位,应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确定。   十九、开展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加强统筹,将土地审批、土地供应、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耕地占补平衡、执法检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等各类日常管理信息,实时登录并更新至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充分利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的各类用地管理信息和矿产资源的日常监管信息,与遥感监测成果进行比对,按照职责与分工,组织开展年度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调查和用地管理信息调查。   地籍业务部门负责组织对本辖区范围内当期每一变化地块进行实地调查核实,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4)及国家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规范和要求,查清土地利用实际变化情况,并如实记录。在地籍业务部门提供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的基础上,各相关司局和单位依据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补充耕地范围、基本农田占用与补划情况等日常管理资料和信息,负责组织落实并标注相关用地管理信息。   二十、开展数据库更新、汇总工作。省级地籍业务部门负责组织市县级地籍业务部门,按照国家统一的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技术标准与规范,在日常数据库更新的基础上,依据日常实时监管信息和土地利用实际变化情况,每一年度,年底全面更新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并逐级汇总土地变更调查成果。   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组织对本省级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行核查确认,对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质量进行检查,按时将通过省级核查检查的土地调查成果报送国土资源部。   二十一、开展调查成果质量检查与核查。部地籍管理司牵头,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具体负责,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组织专业队伍,按照数据库标准和要求,对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的县级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进行质量检查;对照遥感影像及监测成果等资料,开展变更调查成果的地类一致性核查。其中,对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开展全面的内业地类一致性核查,对非建设用地流量变化异常地区,开展重点地类流向的内业地类一致性核查。检查核查结果应及时反馈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二十二、开展用地管理信息的国家级审查。部地籍管理司组织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同步将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提交部信息中心。部信息中心负责将变更调查成果纳入部综合信息监管平台,通过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实现土地利用变化与用地管理信息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信息的叠加分析,并提供部相关司局和单位使用。部相关司局和单位根据工作职责,分别组织变更调查成果中用地管理信息及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管信息的审查核实工作,并形成审核结果,按年度变更调查方案要求的时限,分别及时反馈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二十三、完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各县(市、区),根据部反馈的地类一致性核查结果、数据库检查结果及用地管理信息审查结果和矿产资源日常监管情况,在规定期限内,按各自职责分工,逐一对比核实,修改完善变更调查成果,经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审查汇总后报送国土资源部。   二十四、实地核实与重点抽查。部组织对各省级修改完善后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再次核查。根据核查结果,结合重点地类的流向、流量特点,确定重点地区、重点地类,由部统一组织,采取行政和技术力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外业实地核实及重点抽查并通报检查抽查结果。   二十五、更新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按照数据库更新的规范和标准,负责检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的变更调查成果。通过国家级质量检查和成果核查审查的,纳入并更新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二十六、变更调查结果汇总。在更新后的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基础上,按照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汇总的有关规范和要求,部地籍管理司组织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汇总形成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成果。二十七、开展数据分析,编写分析报告。在汇总结果的基础上,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统一要求,结合各地具体情况,开展本级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的分析工作,编写分析报告并逐级报送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部地籍管理司会同相关司局和单位,起草全国"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经部审查后报国务院批准。   第四章 质量控制与成果管理   二十八、建立土地变更调查培训制度。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根据土地变更调查工作需要,加强对参与变更调查的技术及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二十九、设立专家库。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设立专家库,根据需求从专家库中选择或抽取专家,成立专家组,负责解决调查中遇到的重大政策和技术问题,对调查方案论证及有关技术咨询、指导。   三十、实行质量检查与监理制度。土地变更调查质量检查与监理制度应遵循公开公正原则,实行量化考核。对不能满足检查与监理要求又不及时整改的作业队伍,应给予通报批评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监理工作应遵循回避制度,作业单位技术人员不能监理本地区、本单位成果。监理检查结果应客观公正,并在第一时间内向各作业单位公布。   三十一、实行成果质量分级控制制度。对县级调查成果实行自检、复查、核查确认的质量分级控制制度。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自检,市(地)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复查,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核查,并报经省级人民政府确认。部负责对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进行核查。   三十二、实行奖惩制度。对调查成果质量较高,以及在土地调查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部将适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对违法干预调查工作、虚报瞒报变更调查数据的,按《土地调查条例》规定的罚则处罚。对未按时报送或拒不报送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的,进行相应处罚或处分。   三十三、调查成果管理及保密。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应按照国家档案及保密管理的有关要求,统一管理,及时存档。国家级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存放在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并做异地备份,成果确认公布前,需要使用的,须向国土资源部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部地籍管理司以书面方式,通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提供国家级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并按有关规定签署成果资料保密协议书。   保管和使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资料的单位,必须根据国家保密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数据管理的保密制度。   三十四、调查成果应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成果经确认公布后,由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及时提交部信息中心,纳入国土资源"一张图",通过综合信息监管平台,服务于国土资源日常管理工作及对外提供使用。省、市、县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参照国家成果应用模式,实现国土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在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信息监管平台上实时开展。   三十五、调查成果公布。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全国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公布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逐级依次公布本行政区域的土地变更调查成果。   第五章 附 则   三十六、本规则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则,制定本省(区、市)实施细则,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三十七、本规则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zad小编推荐相关范文:   就当前土地利用情况调查报告   土地利用规划调查报告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试行)》的通知   2014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启动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4年度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
网站目录投稿:雨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