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新生儿硬肿症应采取中医疗法


  新生儿硬肿症发生在寒冷季节,大部分是由寒冷损伤所致,孩子会全身冰冷,多发生在生后1-2周。新生儿出生后不会立即硬肿,有些孩子出生时由于低白蛋白血症、或是宫内缺血、缺氧、严重贫血会发生水肿。那么新生儿硬肿症应采取中医疗法?
  新生儿硬肿症以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同时伴有体温不升、反应低下、拒乳以及全身各系统功能损害。多发于早产儿和足月低体重儿。患儿过早离开母体,或先天发育欠佳,是发生本病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体温愈低,硬肿也愈严重;硬肿面积愈大,发病日龄愈小,并发症愈多。若不及时抢救,预后不良。
  五硬"的范畴。典型表现为拒食、不哭、身体发凉,体温有时低于35℃,皮肤硬肿的好发部位为下肢、臀部、面颊,重者延及全身。
  新生儿硬肿症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原则是益气温和,活血化瘀,其中阳虚者温补脾肾,寒甚者散寒通阳,血瘀者行气活血。同时配合复温、中药外敷等法,可增强疗效。
  当归6克、丹参9克、川芎3克、桃仁3克、红花3克、白芍9克、桂枝5克、细辛1.5克水煎服。重度患儿24小时内用滴管频频服尽,轻度患儿48小时服完。未愈者照前法再服,病愈即止。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用于寒凝血涩型,表现为全身欠温、四肢发凉,反应尚可,哭声较低,肌肤硬肿难以捏起,局限于臀、小腿、臂、面颊等部。
  人参、熟附子各6克,枳实2克。上药分别捣碎,加水250毫升。文火煎服子,90分钟后加入人参、枳实。调和气血。用于阳气虚衰型,表现为全身冰冷,僵卧少动,反应极差,气息微弱。
  附子、桂枝各60克,干姜、甘草、丹参、赤芍各30克,煎水取汁2000毫升。药液温度从36℃渐增至39~40℃。将患儿仰卧盆中浸浴,每次10~20分钟,每天1~2次,可连浴数日,浴后立即保温,并应保持室温在22。24℃。
  艾叶100克,加水3000毫升,水沸后煎10分钟,装入热水瓶内备用。每日浸浴2次。温经散寒,用于寒凝血涩证。
  将新鲜韭菜200~250克,加清水2500~3000毫升,煮沸至韭菜熟而发黄,并散发出特有的芳香气味,即熄火放置,待其降温备用。在26~28℃室温中将患儿包被解开及衣服脱光,立即放人备好的40~42℃韭菜水中沐浴。除患儿头面部外,身体其他部位均浸在韭菜水中,并用煮熟变软的韭菜给患儿轻轻揉摩皮肤,尤其是硬肿部位,着重按摩。约洗浴5~10分钟,水温下降至37~38℃时即抱起患儿,擦干身体用包被包好取暖。每日1~2次。
  生姜、葱白、淡豆豉各30克,研细混匀,酒炒,热敷于局郡。温经散寒,用于寒凝血涩所致的新生儿硬肿症。
  当归、红花、川芎、赤芍、透骨草各15克,丁香9克,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7.5克,肉桂6克。研末后加入羊毛脂lOo克、凡士林900克,搅拌成膏。将油膏均匀涂于纱布上,加温后热敷于患处,每天换药1次。可温阳祛寒、活血化瘀。
  复温是治疗本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方法多种。轻者可放在26~28℃室温中,置热水袋,使其逐渐复温。重者先置26~28cC室温中,1小时后置 28℃暖箱中,每l小时提高箱温1℃,至30~32℃,使皮肤温度达36℃左右。也可因地制宜,采用其他各种保暖和复温方法,在12~24小时内使体温恢复正常。
  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抚触,是在保暖、抗感染、支持与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由医护人员或母亲用温暖的双手,有技巧并用力均匀地抚触患儿双下肢和硬肿部位。自上而下5~7遍,每日2~3次。可适当延长抚触遍数和时间,以促进婴儿生长发育。
  做好孕妇保健,尽量避免早产、产伤、窒息。寒冷季节做好新生儿保暖,调节产房内温。尤其注意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的保暖工作。
  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患儿衣被、尿布应清洁柔软干燥,睡卧姿势须勤变换,严防发生并发症。对吸吮能力差的新生儿,可用滴管滴奶,必要时鼻饲或静脉点滴葡萄糖注射液。
  以上就是新生儿硬肿症采取哪些中医方法的相关介绍,一旦发现要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出现严重后果,你还想知道更多有关新生儿硬肿症怎么护理的相关知识吗?请继续关注本站接下来的更新吧。
网站目录投稿: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