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常在花间走能活九十九


  俗话说:"常在花间走,能活九十九。"古往今来,骚人墨客赏花、食花、爱花者大有人在。北宋大诗人苏轼在他的《海棠》诗中吟道:"东风袅袅泛崇光,得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放烧高烛照红妆。"生动地刻画出诗人爱花如痴的情态。
  当人满怀忧愁之时,步入花的世界,花香沁人心脾,忧愁自然烟消云散;而怒火中烧之际,来到百花丛中,香气袭人,也会令人心平气和,并有"观赏百花,范餐秀色,随境怡情,健心养性"之感。
  从古到今,人们一直非常重视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古代民众早就掌握了花香治病的方法,秦汉时出版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用花卉治病的记载。东汉神医华佗曾用绸布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里面装上香草、丁香、檀香、麝香等,悬挂室内,用于治疗肺痨、吐泻等疾病。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数百种花卉的功能。
  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遭受海上封锁,食物馈乏,儿童普遍患有维生素C缺乏症。英当局便号召大面积种植月季花,提炼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月季糖浆,此举拯救了无数儿童的生命。
  到了现代,花香疗法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70年代中期,塔吉克共和国就建了一所别开生面的"医院",那里没有医疗设备,只种植了各种芳香花卉。病人则既不打针、吃药,更不动手术,一些慢性病人只要在那里住上一段时间即可康复。
  1984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将100名学生安排在多间放置不同数量花卉的房间里,结果发现花卉数量越多,里面的学生感觉越好,患病率相对减少,学习成绩也普遍提高。由此可知,花卉有陶冶情操、增强抗病功能的作用。
  在德国,经常可以见到一些老年人在社区公园里松土锄草或者浇灌花木,其实他们是遵照医生的嘱咐在实行园艺疗法。这些老人中,有的患抑郁症,有的患失眠症,有的患高血压,他们在花园里的劳动中敞开心扉,谈天说地,既锻炼了身体,精神也有了寄托。
  科学家经多年研究,揭开了花香治病之迷。原来,花朵中有许多制造香气的小工厂一一油细胞,当骄阳当空,气温不断上升时,油细胞开始不断释放芳香油,许许多多芳香分子便扑鼻而来。不同种类花朵的油细胞蕴藏着不同的芳香族化合物,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后,会产生不同的化学反应,通过嗅觉神经传到大脑皮质,对人的神经有兴奋作用,使人消除疲劳、增进身心健康。这就是花香可以疗疾的原因。
  科学研究进一步证实,服用某些花卉也能治病。
  中国自古就有食花的记载。两千年前,古代劳动大众就用菊花作羹,屈原的名篇《离骚》中便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佳句。到了唐代更形成了食花的习俗,女皇武则天每逢春暖花开之际,便命人采撷各种鲜花,与糯米制成"百花糕"赐给文武百官,一同品鲜。明代"药圣"李时珍也重视花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认为许多花有"利气血、轻身耐老"的作用。
网站目录投稿: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