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灵动的鲶鱼试出了什么


  上海纽约大学确实很牛。比哈佛、耶鲁还低的国际生录取率,货真价实的百里挑一。
  对中国每年近千万的高考生而言,这么一所只招区区300名学生,且只有一半是中国孩子的"袖珍"大学,能"牛"到哪里?正如该校校长俞立中所言,它也不代表中国高教改革方向,不过是高教多元化发展方向的"一元"而已。
  然而,这条灵动的"鲶鱼",游进体量庞大的中国大学群,其意义不可小觑。
  它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开放程度。搁在一二十年前,难以想象,这样一所高度国际化的高校,既有中国户口,又有美国范儿,"脚踏中西两种文化",能如此气定神闲立在我们身边,拥有展示其改革姿态与学术魅力的巨大空间。
  更重要的是,这条"鲶鱼"的灵活游走,让其它鱼群感觉到一点不适甚至不服,刺激其加速游动,积极参与竞争,增进改革动能。比如,同是中国孩子,上纽大学生能快速组织起全球性学术活动,而国内其他高校的学生则少有涉足。高校体制机制的障碍,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束缚着中国大学生创新的头脑和手脚,进而抑制了中国未来的创新发展空间?
  中国高校,正面临生源流失的挑战。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而海外来华留学人员比例较低,中国出现了醒目的"留学赤字"。有学者分析,在全国每年近百万弃考大军中,因高考无望主动弃考者不足两成,因出国留学选择弃考者两成,因就业难而弃考者高达64.6%,农村学生弃考现象尤其突出。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相对滞后,应试教育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教授们热衷争研究项目、轻本科教学的现状,显然满足不了国际化背景下,中国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渴望。
  30余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解放思想的程度和力度,决定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对世界而言,中国有独特的魅力。那么,中国大学能否有一天,也无愧于高速发展的祖国,成为一块近悦远来的"磁铁"?
  高教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落实规划纲要,时间将近过半,高教改革须快马加鞭,才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人民群众期盼优质教育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增强教育活力与体制机制约束的矛盾。
  而上纽大这条"鲶鱼",在重重矛盾中轻灵地出没,足以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震。
网站目录投稿:冰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