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好的励志教育文章摘抄赏析


  导语:育是一种自醒,是一种人类的自醒,一种你的自醒,这里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三篇好的励志教育文章摘抄赏析,希望你们喜欢。
  一、《读书是一种习惯,与努力无关》
  01
  又到了新学期的开学季,毕业以后我也偶尔会想回到学校去,在学校的时候可以多读几本书,可以多做几道题,可以多听老师多讲几堂课。而且,尤为重要的就算要多读几本书。我认为我读书只是一种养成的习惯,跟我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一样,虽然我闹钟定在了7点钟,但是我习惯6点左右就醒来,并且马上离开被窝。有些事情变成了习惯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去做,就完全不费力了。   当一个朋友对我说:"你真厉害,上班还有时间和心思看书。我就做不到,每天下班我就想着玩手机看电视,然后不知不觉就到睡觉的时间了。"这个朋友在家里的小学当老师,她说她自从毕业之后,除了教学用的课本,就没有完整的看完过一本书。然后她就羡慕我能保持读书的习惯,然后称赞我很认真、很努力。   不知道为什么,当我听到她说我很努力的时候,我觉得很别扭。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读书就意味着努力呢?读书跟努力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喜欢读书并不意味着就是努力。读书可以是一种兴趣爱好,也可以是一种打发时间的方式,读书跟玩游戏、看连续剧一样是一件消耗时间的事情。只是读书似乎需要精力更集中,并且显得更枯燥一点,但是读书真的跟努力无关。   02
  在中学时代读书的时候,我也有一个本子抄写书摘,每看一本书的时候都认真的做笔记,看到生僻的词语会记下来,看到有意思的句子也会抄下来。每当到了写作文的时候,这个笔记本的作用就来了,为了让作文显得更有文采,就在笔记本里找了许多的词语和句子安放到作文里。有时候甚至为了用上某一个词语就特地多写一句话,有些句子根本没有理解到深层含义,也直接用双引号引用到文章中。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了高中,在高中的时候才开始慢慢懂得,一篇好文章并不是靠几个看似生僻的词语就会显得水平高,也不会因为多引用了几个名人的名言就会显得立意更高。真正的好文章是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就算看到了直接认同的说法,也可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不一定非要引用名人名句。   所以,那时候读书有一部分是兴趣,也有一部分是功利。那个时候还没有朋友圈,没有非得没看完一本书就要发个朋友圈打个卡。但是却会在下一次语文考试的时候,把上一次读到的某个句子引用进去,虽然同学不一定知道我读了那本书,但是老师可以知道,也许就会因为这个原因给我的作文多加两分。所以,我能理解那些看完一本书就要发个朋友圈的人,我当年也同样希望全世界都知道我是一个好学的人,想对每个人都喊一声:快来赞扬我,我又读完了一本书。   03
  我真正知道读书是一种兴趣的时刻,是在大学在电视台实习的那个暑假。大二的暑假我去到我们县城的电视台里面去实习,由于家里也不在县城,距离也有点远,所以周末也不回家。虽然在县城读了一年的高中,但是在那里也没有什么朋友,但是还好有个公园图书馆。所以每到周末我都会去那里看书,可以消磨很多时间。   那个图书馆真的很小,只有五六个书架,可能也就只有两三千本书。然后只有三排的位子,所以可能在周末去的晚一点,就没有位子可以坐了。某个周末我跟往常一样去小图书馆看书,然后看到对面坐着一位老人家,穿着普通的西裤衬衫,脚下凉鞋加袜子,头发已经完全白了,看起来已经有七八十岁了。他看书的时候鼻梁上挂着一副老花眼镜,手里还拿着一个放大镜。我心想这个老人家真是好学,可能是一个老学者,来这里查阅什么资料的吧。然后当我看到他看的书的名字的时候,我就傻眼了。   老人家正在聚精会神看张恨水先生的《啼笑因缘》,张恨水先生是明国时期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啼笑因缘》就是一本言情小说。在之后的我还几次遇到过那个老人,他还是一样鼻梁挂着老花镜,手里拿着放大镜在看书。也许还是《啼笑因缘》,也许换成了《金粉世家》,但是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读书并不是努力的代言词了。   04
  我读的书很杂,在初中的时候喜欢读武侠小说,那时候还没有上升到读金庸和古龙,当时看的最多的武侠小说是一个叫戊戟的作家,这个名字十分拗口,我也是看了他的书几年之后才知道怎么读。他的武侠小说都是以"传奇"为名,包括《武林传奇》、《江湖传奇》《黑豹传奇》等等。我记得初二的班主任是体育老师,有一次开班会我就在下课看小说,然后书就被他收缴了。那本盗版小说还是借来的,而且另外的同学也没有看完,我去要了几回也没有要回来。等到上了初三了,这个老师还是我们的体育老师,有一天忽然跟我说要我去他办公室一下,然后他就拿出另外一本武侠小说给我。原来之前那本小说被他弄不见了,然后他又收缴了一本,就还给我了,我在想那之后该拿什么换给下一个同学呢?   到了高中就看网络小说了,那时候看的《诛仙》、《鬼吹灯》、《盗墓笔记》,那时候看小说真是不分任何时间,上课看下课也看,在教室看在宿舍也看,我应该庆幸我还没有近视。而且因为受了鬼吹灯的荼毒,我后来还一心想去盗墓,但是最终也不知道洛阳铲去哪买,加上广东古代属于荒蛮之地没古墓,只好作罢。   大学的时候才恶补名著,看了一系列的世界名著和近现代的文学,包括《白鹿原》,高中时期买了这本书,但是也是到了去电视台实习的时候,把书带过去了才看完。   在无书可读的时候,我连语文课本都看过好几遍。其实语文课本里面有许多值得看的文章,都是从好书里面节选出来的,但是很遗憾可能就因为成为了课文之后,就受到了大家的鄙弃。我至今记得初一学的第一篇古文,叫《童趣》,节选于沈复的《浮生六记》,虽时隔多年,我依然可以背出其中的几句,而后也终于找到了原著,才发现原来全书并不想节选的那么有趣,沈三白和芸娘之间的爱情让人心疼。在高中的选读课本里面,除了有名著之外,还有许多当代的经典散文。节选自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的《寒风吹彻》,这篇课文我读了许多遍,也是在大学的时候,才买到了原著。   05
  毕业之后我读了好多杂书,除了小说,也包括跟经济学、心理学、营销相关的书,但是真正能在工作中用的上的其实并不多。而且每次看完一本书,如果我没有认真的拆书,没有认真的做导图记笔记,其实没过多久书中大部分的细节都已经遗忘殆尽。剩下的也就是对这本书的一个大概了解,跟只看过目录和简介的人相比,我知道的并不会多多少。 但我依然坚持读书,从之前买纸质书,到后来为了搬家省事买电子书。因为我知道,读过的每一本书都不会浪费,无论是它让我花在看书上面的时间得到了快乐,还是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我依然可以用的上。但是这一切都跟努力没有关系,我似乎也不是一个努力的人,我不会因为工作需要才去读书,也不会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才去读书。   读书并没有给我带来更好的工作,暂时也没有增加我的收入。我读书就是为了读书本身,不为其他的,如果真需要一个原因,那就是我已经养成习惯了。   二、《一生定要美丽一次》   生长在非洲荒漠地带的依米花,默默无闻,少有人注意过它。许多旅人以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会在一生中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那是无比绚丽的一朵花,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色彩一样。它的花瓣儿呈莲叶状儿,每瓣自成一色:红、白、黄、蓝,与非洲大地上空的毒日争艳。   但是,它的花期很短,最多只有两天。两天后它就会随着母株一起枯萎,开花意味着它的生命的终结。   在非洲的荒漠地带,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而开花的植物对水分的需求更大。非洲一般植物都有庞大的根系采水,以供自身的水分需求。但是依米花没有根系,它只有惟一的一条主根,孤独地蜿蜒盘曲着钻入地底深处,寻找有水的地方。那需要幸运和顽强努力,一株依米花往往需要四至五年的时间在干燥的沙漠里寻找水源,然后一点点积聚养分,在完成蓓蕾所需要的全部养分后,它开花了!所以在它最美丽的时候,它因耗尽了自己的所有的养分而凋零。   用五年的时间为开一朵花努力,这是何等顽强而心酸的事情。假若依米花生长在水草丰沃的地方,它将会美丽一辈子的,偏偏,它的家乡在荒漠。   这个世界上,万物都有灿烂一回的时候,这是上苍赐给万物的权利。   人要比依米花智慧和理性,人想灿烂一回的理想要比依米花更强烈。但我们却往往没有一生都不屈不挠和努力,在遭遇困难和阻挠的时候,往往接受环境给予自己安排的命运。   人生的道路有几十年,但像依米花那样地勇往直前的岁月真的太少了。用一生定要美丽一次的心情去努力和坚持,每个人都会比现在做得更好!   三、《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还记得我第一次采访基辛格博士,那时我还在美国留学,刚刚开始做访谈节目,特别没有经验。问的问题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比如问:那时周总理请你吃北京烤鸭,你吃了几只啊?   后来在中美建交30周年时,我再次采访了基辛格博士。那时我就知道再也不能问北京烤鸭这类问题了。虽然只有半小时,我们的团队把所有有关的资料都搜集了,从他在哈佛当教授时写的论文,演讲,到他的传记,有那么厚厚的一摞,还有七本书。都看完了,我也晕了,记不清看的是什么。虽然采访只有27分钟,但非常有效。   真是准备了一桶水,最后只用了一滴。但是你这些知识的储备,都能使你在现场把握住问题的走向。   这个采访做完,很多外交方面的专家认为很有深度。虽然我看了那么多资料,可能能用上的也就一两个问题,但事先准备绝对是有用的。所以我一直认为要做功课。我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还算是一个勤奋的人。通过做功课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我做电视已经17年了,中间也经历了许多挫折。这让我很苦恼,因为我觉得自己已经这么努力了,甚至怀孕的时候,还在进行商业谈判。从小到大,我所接受的教育就是:只要你足够努力,你就会成功。但后来不是这样的。如果一开始,你的策略、你的定位有偏差的话,你无论怎样努力也是不能成功的。   后来我去上海的中欧商学院进修CEO课程,一位老师讲到一个商人和一个士兵的区别:士兵是接到一个命令,哪怕打到最后一发子弹,牺牲了,也要坚守阵地。而商人好像是在一个大厅,随时要注意哪个门能开,他就从哪出去。一直在寻找流动的机会,并不断进出,来获取最大的商业利益。所以听完,我就心中有数了——我自己不是做商人的料。虽然可以很勤奋地去做,但从骨子里这不是我的比较优势。   在我职业生涯的前15年,我都是一直在做加法,做了主持人,我就要求导演:是不是我可以自己来写台词?写了台词,就问导演:可不可以我自己做一次编辑?做完编辑,就问主任:可不可以让我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就想:我能不能同时负责几个节目?负责了几个节目后就想能不能办个频道?人生中一直在做加法,加到阳光卫视,我知道了,人生中,你的比较优势可能只有一项或两项。   在做完一系列的加法后,我想该开始做减法了。因为我觉得我需要有一个平衡的生活。我不能这样疯狂地做下去,所以就开始做减法。那么今天我想把自己定位于:一个懂得市场规律的文化人,一个懂得和世界交流的文化人。人在失败中更能认识自己的比较优势。当然我也希望大家付出的代价不要太大就能了解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缺陷所在。   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在成长,这种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也许你在某种场合和时期达到了一种平衡,而平衡是短暂的,可能瞬间即逝,不断被打破。成长是无止境的,生活中很多事是难以把握的,甚至爱情,你可能会变,那个人也可能会变;但是成长是可以把握的,这是对自己的承诺。   我们虽然再努力也成为不了刘翔,但我们仍然能享受奔跑。 可能有人会阻碍你的成功,却没人能阻止你的成长。   换句话说,这一辈子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不能不成长!
网站目录投稿:以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