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悼红轩中人(二) 红楼人物 在《红楼梦》这一个熟悉的名字后面,还有许许多多与其有关的名字。 有关《红楼梦》的版本,这里不做讨论,但是有关《红楼梦》其它的几个名字,可能直接与《红楼梦》的创作有联系。 "凡例"中说:"《红楼梦》旨义:是书题名极多,一曰"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也。又曰"风月宝鉴"是戒妄动风日之情。又曰"石头记"是自譬石头所记之事也……然此书又名"金陵十二钗……。这里且不论"凡列"的"真伪"问题,只是从这个"凡例"中,变可获得这样一个信息即书名有"红楼梦","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几个,这几个书名对内容的含义又不尽相同。 "金陵十二钗"如果做为一个书名,那么它的内容则应该是为"金陵十二钗"作传的,书中金陵十二钗的提出,其本上集中在第五回上下,而书中"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归宿,一波三折,千里伏线,贯穿了整部书,一直到曹雪芹未写完的八十回,仍然还有"金陵十二钗"的影子。如果单是为这"金陵十二钗"作传,的确就像"凡例"中说:"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闰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那么书中的全部内容应以"金陵十二钗"为中心展开,全部思想过程也应全部围绕着"金陵十二钗。但书中还存在着相当多并非以"金陵十二钗"为主的内容,这些内容表达的东西或显或隐或明或暗,的的确确存在着。 以"风月宝鉴"为主的内容,集中在了第十一、十二回,以王熙凤,贾瑞为主要角色,这也不能完全体现全书的思想意义,和其它内容。书中许多回的主要角色是王熙凤,她身上也存在许多书中思想的折射,但"风月宝鉴"只是她在书中的命运沉浮的一个插曲,并不能构成她这一形象的全部。也不能完整的表达王熙凤和书中其她人物的思想内涵。 这样"金陵十二钗"和"风月宝鉴"作为全书的书名则不能成立。 书中第一回出现过一个名字,即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这个"石头记"名字已经进入了第一回,也就是正文内容之一了,这是作者的写作技巧,自我保护的手法,这里不做详细分析。 "石头记"是全书用的最广泛的一个名字,"脂砚斋四评石头记"都是用了这个名字,石头记当是指记于石头上的这一段故事,与书中的总趋势,并没有什么冲突,也有它隐喻的深意,很多事实表明,"石头记"与"红楼梦这两个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并用的,杂用的。这恐怕于《红楼梦》初创后的传阅是以手抄形式流传有很大关系,也有与乾隆时代的严酷的文字狱是分不开的。然而当高、程的后四十回伪续出现,并以成为了木活字印刷本,《红楼梦》这个名字便定了下来。虽然,高鹗、程伟元对曹雪芹原著有着巨大的破坏,但他们毕竟将手抄书稿,变成了印刷版本,使得《红楼梦》的形式在以后的漫长时间内基本有一个定式,而其它的继续做伪的可能性减小,促进了它的流传。这也是一个贡献。这也使得书名确定,至今广泛的名称仍是《红楼梦》。 然而这众多的书名与书的创作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 不妨推测一下,曹雪芹在开始《红楼梦》创作时的年代大约是1744年上下。此时曹雪芹还没有离开宗学,到西郊去。那么此时他所著之文学是否就是后来这部伟大的《红楼梦》呢?未必然,在这一时期的写作,按一般规律,很可能是散在的有关《红楼梦》的大量素材,在这基础上,创作了"金陵十二钗"和"风月宝鉴",这并不是后来的《红楼梦》或《石头记》的全部内容,很有可能,在"金陵十二钗"和"风月宝鉴"的创作结束后,曹雪芹的亲友便有过借阅、保存的行为。不能忘记,任何事物包括人本身和人的思想,包括环境,都是在发展变化中的。直至后来,曹雪芹的人生又有了重大转变后,他迁居西郊,以"金陵十二钗"和"风月宝鉴",以及他所收集的资料和创作的素材,重新审视内涵,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真正开始"著书黄叶村"创作《石头记》将"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以及对社会历史产生的更深刻、更宏大的思想,转化为创作理念有机的、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篹成目录,分出章回"形成了这部伟大的文学巅峰之作。 而当脂砚斋,畸笏叟的出现时,可以说曹雪芹形成了一个小"写作班子",这个"写作班子"无疑对曹雪芹是一个很重要的帮助。 首先是脂砚斋。无疑,她参加了对《红楼梦》创作,在她的批语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点,并可看出她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总结和很可贵的艺术见解。同时她不是解读《红楼梦》的第一人。她暗示了很多有关小说中隐晦的政治斗争的真相,从她的批语中还可看出她与曹雪芹有着密切往来,与书中人物原型们有着密切的关系,她与曹雪芹非常接近。她似乎经历过曹雪芹的生活遭遇,她理解曹雪芹的创作思维和意图,以至心有灵犀。她与曹雪芹去世不久迹无音信,她曾四评《石头记》,她饱含深情的批到:"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今后愿造化主再生出一脂一芹,是书有幸,余二人亦大快遂于九泉矣"。有人曾说"作者写作心理,旁人怎知道"。这只能说明他没弄懂"情绪心理的复合情绪互动原理"也没搞明白"一脂一芹"在创作过程中的合作状态。 在《红楼梦》的创作中,脂砚斋不但起了作用,而且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脂砚斋可以说是曹雪芹的"助手"和《石头记》的批阅者。而畸笏叟,则应是曹雪芹的"顾问"和抄录者。种种迹象表明,畸笏叟是一位深知曹家家世的长者,曹雪芹随父回京不过十岁上下。她对其父在"江宁织造"任上时家庭的状态,不能说没有记忆,但是不会太清晰,历史的变换,事件的发生,以及家中的器物,园落的方位,这都是模糊不清的。除了他可能在成年后留下的素材外,可能更多的便要向畸笏叟这位熟知曹家的长者请教。畸笏叟支持他的创作,并也留下批语,并且帮助他七十万字的巨著进行抄写。可以说《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完成于畸笏叟的贡献分不开的。 至此,对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一个推测。真实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真正是: 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 注:本文仅为诸君参阅,本文旨在提出《红楼梦》的创作过程的问题的提出和初步分析。对于前辈们的成果的引用,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的前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