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沂蒙小调把煎饼摊成大产业


  "沂蒙小调"做品牌打开市场
  今年47岁的李怀珍,1995年3月从山东省费县铁路粮店下岗。曾先后选择了三四个项目创业,但都失败了。1997年,她发现,家乡沂蒙山的煎饼人人爱吃,价格便宜,销路广,于是开办了金穗煎饼店。创业初期,只有两间小屋、3名员工、1台石磨、4盘鏊子。在艰苦的创业环境中,李怀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苦练一手烙煎饼的好技术,还自行研究改良设备,使烙出来的煎饼薄如纸、韧如绵、色泽亮丽、营养全面,深受群众欢迎,李怀珍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煎饼大嫂"。
  李怀珍的煎饼从每天卖10斤到两年后的300斤,占到了当地市场的1/3。生意越做越大,她开始把眼光瞄准外地市场。2001年,她带上两包煎饼赶赴上海,参加"山东省首届名优农产品产销订货会"。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土生土长"的沂蒙山区小煎饼闹出了不少笑话。一位丹麦客人第一次见到煎饼,以为是餐巾,拿起来又擦脸又擦手,就是没想到吃。陪同人员告诉他,这是沂蒙山特产——煎饼。丹麦客人品尝后,连连称赞:"如此精巧的食品,我竟然没有听说过啊!"有了这次经历,李怀珍开始认识到,要让人们认识煎饼,最好的办法就是形成品牌,没有品牌作为支撑,产品再好也没有市场!
  强化红色品牌推广价格翻番
  从上海回来后,她一直想着创建自主品牌。可是,怎么创建?这几年,随着红色旅游的升温,到费县来的游客越来越多,走的时候,大家都要带上许多土特产。"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用著名民歌‘沂蒙小调作商标,这可是打开市场的天然通行证啊!"她豁然开朗。接着,李怀珍注册了"沂蒙小调"的商标,创办了沂蒙小调特色食品公司,生产煎饼、花生、果脯等系列食品。
  借"沂蒙小调"提高知名度,深加工各种农副产品,配以个性十足的包装,产品附加值成倍增长。" 在济南的大型超市里,我们的煎饼能卖到40元一箱。"李怀珍指着包装精美的煎饼介绍道。
  "沂蒙小调"商标蕴含的巨大无形资产,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商,使产品供不应求,并吸引了众多的合作伙伴。费城镇官庄村两委班子成员联系了黑小麦的销路,城关供销社的职工带来了加工民间小菜的绝活,工艺品公司的技术员准备参与沂蒙民间工艺品的开发。此时,李怀珍认为,仅在29项、30类注册"沂蒙小调"远远不够了,于是相继注册了10套"沂蒙小调"商标,涵盖烤果、调料、服务、床上用品等多个品种序列,创造了宝贵的品牌资本。
  李怀珍加强红色品牌的推广:参加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第一、二届山东省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订货会,全国粮油精品展销订货会,世界妇女十年发展纪念大会等大型展销活动,办起了公司自己的网站和报纸,在各级媒体做好全方位的广告宣传,中央电视台播发了新闻。2007年,著名词曲作家若屏专门为其谱写了歌曲《沂蒙煎饼香》,再掀"沂蒙小调"品牌轰动效应。
  公司以大田庄乡"万亩袖珍花生"基地生产和加工为重点,实施"村企互动"工程,与田庄粮管所合作开发了"沂蒙小调"牌袖珍花生烤果项目,一个月就销售 9000多箱烤果,实现利润 9.6万元。目前,公司的自有基地有3处,涵盖11个村庄,拥有12个分厂、10个办事处,450多名员工,总资产1000多万元,成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山东省著名商标、旅游商品十佳品牌,产品由单一的煎饼产品发展到袖珍花生、香辣肉丝、干鲜果脯等9大系列上百个品种,远销国内十多个大中城市乃至国外。沂蒙小调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AA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认证。
  李怀珍通过发展连锁经营、无偿资助等方式,扶持下岗职工再创业。临沂啤酒厂下岗职工王爱忠前来求助,李怀珍提供了12万元流动资金发展连锁店让他经营,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65万元,并且还吸纳了6名下岗职工。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李怀珍组织企业员工加班加点摊制了上万张煎饼运往灾区。
网站目录投稿:芷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