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源性脑积水大多属于交通性脑积水,为脑室—蛛网膜下腔通路内脑脊液增多。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综合征为主要表现,预后一般良好,下面就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耳源性脑积水病因及常识。 耳源性脑积水简介:耳源性脑积水有两种,一是脑脊液增多脑室扩张的真性脑积水,一是侧窦血栓性静脉炎后遗的脑静脉循环障碍性颅内高压症,即假性脑积水,后者比较多见。 耳源性脑积水病因:1.真性脑积水颅内感染并发脑膜炎和脑脓肿后,因蛛网膜粘连或导水管阻塞,而引起脑脊液分泌增多或吸收减少,造成脑脊液增多,形成脑积水。 2.假性脑积水侧窦血栓性静脉炎造成右侧主导侧窦或两侧侧窦同时栓塞,引起脑静脉瘀血水肿,皮层点状出血,脑组织梗死软化,脑压骤升,但脑脊液不多,脑室不扩张,反而有压缩变小现象,故为假性脑积水。侧窦血栓性静脉炎并发率为2.5%。 耳源性脑积水症状:近期患过颅内并发症如侧窦血栓静脉炎,腰穿压力高,有时眼底水肿,无占位性体征。持续性头痛、恶心、视力进行性减弱,甚至完全失明,有时可伴有眼外展肌麻痹等。 耳源性脑积水检查:CT和MRI可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上矢状窦静脉造影显示侧窦有血栓形成。 耳源性脑积水诊断:耳源**通性脑积水临床诊断需与耳源性脑膜炎、 耳源性脑脓肿及耳源性梗阻性脑积水相鉴别。后者多与脑脓肿并存, 表现为进行性颅内压增高, CT 及脑脊液检查均有异常改变。如不积极治疗, 可发展为脑疝而死亡。治疗原则以彻底清除耳内病灶, 应用广谱抗生素, 降颅压 ( 可用药物或腰穿放脑脊液) , 但须要把握好放液量, 以免形成枕大孔疝。症状重者, 可行颞肌下减压术或脑室腹膜分流术。 耳源性脑积水预防:国内外有关耳源性脑积水的报告不多。针对病因预防,如脑脓肿导致的,在治疗脑脓肿的时候,预防本病,以防患于未然。 耳源性脑积水并发症:本病常并发进行性眼底水肿和视神经萎缩等。 耳源性脑积水治疗:进行脱水治疗,如用甘油口服,或用20%甘露醇250ml,每日2~3次静脉滴注。每日或隔日进行腰穿,放出脑脊液30~50ml。如有进行性眼底水肿和视神经萎缩,为挽救视力,应及时采用颞肌下减压术或侧脑室引流术。如为真性脑积水病,应进行侧脑室颈外静脉吻合术,或进行椎管胸腔吻合术。 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耳源性脑积水病因及常识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