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后不要再春捂了 春季是我国气候中冷暖交替、气候多变的时节,所以自古就有"春捂秋冻"之说,这是我国传统医学总结出来的养生之道,然而,"春捂"须有一定限度。 中医专家表示,清明是一个节点,过了清明就不宜再进行"春捂",特别是对于新陈代谢比较快的孩子,如果还进行过度的"春捂"只会引发"春火"。春季人体肝气当令,整整一冬蓄积在体内的阳气随着春暖转为向外生发,如果体内蓄积的阳气过多,会化成热邪外攻,诱发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出血。所以春天既要防寒,也要抑"春火",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那么清明节后应如何养生呢? 清明以后气候逐渐暖和,草木萌发,杏桃开花。是人之阳气生发的难得时段。 为了能使阳气更好地生发,人们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早点起。曾有一种说法,认为5时为一日的"惊蛰",而"惊蛰"时不起床,就会导致6时清浊不分,7时不清不明。 中医里,7时至9时是辰时,属胃经最旺,如不早起会导致阳气欲发而不能发,化为内火上扰心肺及脑,可引起人心躁、喉干、头昏、目浊等不适。当然,也不是说从此时起必须5点就起床,但尽量把自己的作息时间向前调,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却是必要的,踏青问柳、登高赏花、跑步做操等,不仅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还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增强抗病能力。 饮食上,不宜过食"发"的食品,如羊肉、狗肉等。可多食柔肝补肾养肺之品,如荠菜,益肝和中;韭菜,益肝养阳;菠菜利五脏、通血脉;枸杞、山药养肝健脾补肺;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乌鸡等能补肾精,养肝血。 此外,清明以后,人体肝脉经气旺盛,而肝主疏泄,因而需将调节情志作为第一要务,能促进全身气血畅通运行。 清明后也不适宜下水游泳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下水游泳的乐趣,想必很多人也期待很久了。那么,像当前的天气情况,是否适宜下水游泳、洗冷水澡了呢? 一中医院黄医生听到"想要下水",立即摇了摇头表示"还不适合"。 不能简单从气温来判断是否适宜下水,还要根据人体的生长特点,顺应自然规律。春天,人体阳气升发,而江河的水温上升,却仍滞后于气温。如果人们在春天里下水游泳,两相冲突之下,就很容易受寒气入侵而感冒,甚至伤到阳气。 那么,为什么在秋冬时节,哪怕气温再低,却还是适合下水?黄医生说,秋冬时节,人体也进入"秋收冬藏",处于收敛的状态,寒气相对来说不易入侵。黄医生建议,清明节过后,虽然可以"且行且减衣"了,但是还没到适合下水游泳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