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开学第一天,南京有6所小学实行了民警配枪护学,这一举措了引发了南京市民和人大政协代表的关注和讨论。 "警察配枪"是公权力象征,是公共权力对未成年人安全高度关注的表现。作为教育从业者,我理应点赞喝彩。但需要警力护卫或者处理其他事件的不仅仅是上学的未成年人,学校这里用多了,其他地方就少了。不是说学校不重要,只是说警力作为公共资源,必须依据所有阶层的利益和需要进行合理配置。把警察配枪护学视作理所应当、要求推广,无视警力作为公共资源的共享性和公平性,无论如何说不过去。 南京6所小学实行了民警配枪护学,那么其他的小学为什么不求配枪护学?如果小学可以,同为义务教育的初中学校为什么就不能享受同等待遇呢?高中甚至大学呢?以年龄作为依据进行配枪护学的公共分配往往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人们对安全有着同等的要求。这样一来,警力充裕与否是一个必须直面的问题。据维基百科统计,2007年中国大陆的警民比例为1:750,台湾的警民比例为1:358,美国是1:248。中国大陆在编警察的人数严重不足,而有限的在编警察又有相当一部分人需要肩负缉私缉毒交通等专项职责。一旦为了配枪护学致使警察队伍扩大、公共支出经费增加,那纳税人的负担和权益要不要考虑? 呼吁推广配枪护学,从本质而言,是迷信公权力无所不能。不过事实是,公权力并非无所不能,就算配枪护学的民警不眠不休地守在学校门口,就能次次临危不乱、身手敏捷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保证万无一失? 我不是说不要公权力对学校安全的护卫,而是说不要把安全都寄托在公权力身上。在公权力之外,我们还应整合学校和社会资源来捍卫学校安全。 在学校教育中,安全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说教层面,而应该立足信息时代的特点,尽可能模拟真实灾祸,让学生真正习得各种逃生自卫的能力。很多时候,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技能常常更靠谱、更有效,要切实改变学校安全教育的又假又空外加没用的现状,首要自救,然后才能赢得更大的机会。 从社会层面而言,学校完全可以动员家长,成立家长志愿者组织,进行学校安全的护卫;除去家长,学校完全可以需求其他社会力量的合作,需求学校安全的帮助。只有向着开放的校园迈进,改变封闭和孤立的现状,转变只是寄希望于公权力的庇护无视社会力量的思维方式,校园安全才能有更大的把握。 我就一个意思:学校安全的未来取决于改变封闭和孤立的学校现状,走向开放、寻求合作的未来。老指望公权力过多甚至过分关注对别人不公平,学校也没法长大。"长不大的学校"当然教不出能长大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