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心理杂志六一儿童节专题儿童适应障碍


  儿童适应障碍是指儿童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典型的生活事件有:父母去世、父母离婚、迁居、转学、患重病、经济危机等,发病往往与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个体的心理素质、心理应对方式、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等因素有关。
  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主要以情绪障碍为主,如抑郁、焦虑,也可以适应不良的品行障碍为主,这与年龄有一定联系,青少年以品行障碍为主,如侵犯他人的权益或行为与年龄不符,如逃学、偷窃、说谎、斗殴、酗酒、破坏公物、过早开始性行为等;儿童则可表现为退化现象,如尿床、幼稚言语或吸吮拇指、咬指甲等。
  适应障碍的临床表现不一定与应激源的性质相一致,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不一定与应激源的程度相一致。一般而言,症状的表现及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病情个性特征。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若应激源持续存在,病程可能延长,不论病程长短、起病急缓,预后都是良好的,尤其是成年患者
  误区
   成年人会不会出现适应障碍的情况?
   在很多人眼中,孩子长大成人了,一些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行治愈,这是有一定可能性的,但绝大部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呈现出隐性特征,导致父母认为孩子身上的心理问题已经不存在,其实只是暂时隐藏了起来而已,这也是大部分国人对心理问题的一个误区之一,绝大部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都无法自行治愈。
  适应性障碍也一样,如果在儿童期或者青少年期没有及时进行矫正和治疗,很可能影响儿童将来的正常生活,例如:无法适应大学生活、无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无法适应婚姻生活、无法适应失业、退休状态等等。
  并发症状
  儿童期适应障碍可以引发:语言障碍、口吃、儿童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等
   青少年期适应障碍可以引发:青少年犯罪、智力发育障碍、早起性犯罪等
   成人期适应障碍可以引发: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违法犯罪行为等
  诊断
  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应激源作为诱因,特别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如移民、出国、入伍、退休等),情绪、行为异常等精神障碍多开始于应激源发生后1个月内。
  2.有证据表明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3.临床表现以情绪障碍为主,如烦恼、焦虑、抑郁等,同时有适应不良行为(如不愿与人交往、退缩等)和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但严重程度达不到焦虑症、抑郁症或其他精神障碍的标准。
  4.社会功能受损。
  5.病程至少1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
  鉴别诊断
  1.抑郁症
  抑郁是适应性障碍患者的常见症状,但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较重,常出现消极念头,甚至自杀企图和行为,症状有早晚节律变化,且发病时精神因素不甚明显,可有既往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史,也可有家族史。
  2.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一般发病于早年,且无明显的应激源,常有多年持续的人际适应不良史。有时人格障碍可被应激源所加剧,但应激源不是人格障碍形成的主导因素。如果人格障碍患者在应激源作用下出现了新的症状,且符合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则应作出适应障碍和人格障碍的双重诊断。
  治疗手段
  1.消除应激源
  一些症状较轻的适应障碍患者在改变环境或消除应激源后,精神症状可逐渐消失。因此,应尽早可能减少或消除应激源,如对住院的儿童应提倡家长陪护,以减少对医院的恐惧感。
  2.心理治疗
  当应激源消失后,情绪异常仍无明显好转,则需要进行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危机干预、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等均可用来治疗适应障碍。心理治疗的首要目标应该是鼓励患者把他们因为应激源引起的恐惧、焦虑、愤怒、绝望、无助感等用言语表达出来,确定由应激引起的主要功能紊乱是什么,然后找出减少应激的方法或提高患者对那些不能改变的应激源的应对能力,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的失衡。
  3.药物治疗
  对适应障碍的患者,药物治疗不作为首选的方法,主要用于症状严重者或加强心理治疗的效果,可根据具体病情或患者的主要症状酌情选用抗抑郁药或苯二氮卓类等抗焦虑药,如以焦虑为主者,可短期使用抗焦虑药;以抑郁症状为主者,可选用抗抑郁剂等;对有自杀企图或暴力行为的患者,应转入专科医院,既有利于脱离应激源,又有利于系统的专科治疗。
网站目录投稿: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