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哪些理财产品可以让我真正放心买


  这两天与加我微信专号的小伙伴沟通时,发现大多都存在这样的隐忧:我买的产品虽然很多人说没有问题,可我总是担心万一我就倒霉遇上呢?所以,很多人都在问:我在XX买的XX有没有问题?
  上图罗列分类了国内几乎所有常规理财产品,可以帮助大家了解理财市场和自己可选择的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
  当前的行情下,在全国性的银行,只要合同写的收益是固定的,而不是浮动收益,无论是非保本还是保本型,都可以放心买。真有亏损可能的产品,监管要求是销售人员必须提醒和强调。所以,不懂的最好去当面购买。
  识别产品真假办法:
  登陆中国理财网,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合同上都有一个编号,通过编号在这个网站能查到的产品就是正规的。
  互联网理财产品。
  这类平台太多太杂,也没有一个政府引导的权威评估机构,但是产品基本就是P2P、固定收益类为主,所以,关键是选平台。
  说几个大家都能用的标准:
  A、得有个有钱的爹,股东背景一定要实力雄厚
  B、要有历史的,成立时间和发行产品时间最好3年以上的,时间越长越好,可以看看平台过去产品兑付情况
  C、平台和钱分离,看看有没有资金托管银行,没有的就不要考虑的,虽然不一定有问题
  信托、私募产品。
  这类产品通常都是100万起投的,金额大、专业度要求高,就别想只看点知识帖就去行走江湖了,直接私信石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
  现在说说大家为什么不放心:
  俗话说,恐惧源于未知。小伙伴们对已购理财产品的担忧更多就是源于:
  1、未知。对已购理财产品、或者理财市场、或者相关法规等的不了解;
  2、负面新闻。最近两年市场不断爆出XX理财机构跑路、XX理财产品出问题,让投资者血本无归,搞得大家心里都有阴影,哪怕是一直高大上的银行,这两年也有各种负面新闻爆出,何况现在银行都可以倒闭......
  以至于,我们的内心毫无安全感可言。好了,问题理出来了,我们逐一来说说。
  关于未知
  对理财产品、理财市场、相关规则等的认识是个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这是基本功,难以一蹴而就。认识了解的越多越深刻,对于理财风险就越熟悉,心里就越踏实,也就越来越少担心了。
  关于负面新闻。
  大家可以在百度里仔细搜索统计所有理财相关的负面新闻,石头将之分为三类:
  1、理财公司、互联网理财,尤其是P2P。
  2、各类投资币、邮票、外汇投资等
  3、银行、信托、保险、私募等
  负面新闻最多的就是前两类,且集中出现在2014年、2015年,原因有很多,其中,投资者的贪婪无知、没有明确的监管政策和法规是重要原因之一,毕竟互联网理财是新兴产物,政策法规也需要摸索观察。
  因此,这两类理财出问题的机构或产品,绝大多数都是西贝货、庞氏骗局,什么90后高中学历老板开的理财公司也能吸金几千万、上亿的新闻比比皆是,然而,那个时候的投资者都像嗑药一样不顾银行客户经理的劝阻去投资,只要你说是理财,收益比别的地方高,就有人敢来投,那是一段难以想象的疯狂时期,毫不夸张,那时的银行理财经理感触最深刻。
  那么,受政策法规监管的银行、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就完全不一样,我们在网上能够找到的关于银行、信托的负面新闻,绝大多数都是内部工作人员违法违规操作导致的,也就是说,银行、信托等传统金融机构本身发行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几乎是没有出过问题的。真有出问题的,大多都是由于工作人员误导客户或者违规违法操作。
  同样,2014、2015市场在疯狂和崩溃之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压力是很大的,稳定和舆论是政府的执政基础,所以,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政府陆续出台互联网金融相关政策、法规,严格了市场准入和监管打击,可以这么说,现在市场上稍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互联网理财平台或理财公司都是经过政府审查过的,不说都不会出问题,至少是合规的。
  好了,扯了这么多负面新闻话题,要说明什么呢?
  1、理财机构和产品出问题是2014年、2015年集中爆发的事,主要是面对互联网新兴产物,投资者和监管政策法规都不成熟所致,这只是一时的问题,目前基本已经解决;
  2、至少现在的全国性理财公司、有知名背景的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是不得不依法依规做事的,意味着它们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和银行等传统机构一样,基本是安全的;
  3、新闻之所以能成为新闻,就是因为"少",因为大多数理财机构和产品还是稳妥的。
  总之,一句话,现在的市场绝大多数理财机构和产品都是可以放心参与的,尤其是大型机构的产品。
  大型机构放心逻辑:
  逻辑1:监管严。
  全国性银行、大型信托、全国性理财公司、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因为规模大、客户多,影响也会很大,监管机构肯定会重点照顾这些机构,以免发生重大风险,造成全国性舆论和社会动荡;
  逻辑2:不差钱。
  全国性银行、大型信托、全国性理财公司、大型互联网理财平台,股东通常都是国资、国外知名机构、国内大型企业等实力派支撑,可以说不差钱;
  逻辑3:重信誉。
  信誉是金融企业的生命线,试想,一个大型金融企业如果真的某固定收益类产品出了问题,它是任由媒体曝光声名扫地还是会尽可能去塑造自己的好名声?一个大型金融企业平时用在塑造形象口碑的宣传费用就不少,除非不想干了,否则,自己掏钱也愿意把问题产品抹平。
  扯到这里,有没有觉得还是不放心?再大型的机构、再完善的法规监管,也挡不住有人违法违规带来的风险。投资就是投未来,未来本来就不确定,又何来放心一说呢?不过是不谙理财的小白寻求安全感的伪命题罢了。
网站目录投稿: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