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刍议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齐斌 郑霖
  进入新时代,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功能,彰显其现实指导意义,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重大问题。
  辩证地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有两层含义:一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化"大众,即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改造大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大众的社会实践;二是以大众来"化"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用大众的社会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目标,就必须坚持人民立场,紧紧围绕社会需要,结合不断变化的实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与应用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普及。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面临的问题
  理论创新不足。一段时期内,一些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研究都带有一定功利性,并非完全站在為社会、为人民谋福利的角度去研究。这些研究或多或少存在浮躁与造假的现象。一些研究人员闭门造车,不调查、不实践,就去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假大空现象十分严重。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理论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教育方式落后。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不管是中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模式都相对单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几乎是灌输式的枯燥演讲,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既没有跳出形式主义的框框,又不能以理服人,这种教育方式很难培养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信徒。
  信仰危机的制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资本主义国家不断输出自己的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冲击人们的思想领域。一部分人往往容易被眼前的假象迷惑,有的人被物欲、私利蒙蔽了双眼,拜金主义思想泛滥,出现了信仰危机。这严重制约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仅仅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其实只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目标理解的一个相对初级的层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要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更重要的是必须密切联系实际,满足客观存在的需要。
  增强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在于真理性、科学性,其活力在于永不枯竭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一步,是从变化发展了的实际中提炼出反映历史本质和规律、事关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即时代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经典样板。
  提升教育生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要结合实际去教、去学,使其进一步具体化、实践化,使教育变得更加具有活力和生命力,而不再是单调乏味的灌输,这样才有利于人民群众愉快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并且乐意以其作为准则规范自身和解决其他问题,有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理论联系实际。任何理论只有满足社会需要和民众需要,才能焕发其思想活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必须紧紧围绕社会需要,紧密结合不断变化的实践活动,才能体现其真理性作用,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思想内容,最终为大众所接受。
  借助新媒体发展。互联网的崛起,使得信息传播手段产生本质的飞跃。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传播提供了好的环境。要做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宣传工作,必须提高传播者和解读者的哲学修养,把握正确舆论导向,通过网络化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象化、生动化,赋予其时代内涵,使深奥晦涩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正确地认识自己,积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自觉养成积极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坚定崇高理想,提高品德修养,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新风正气,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用坚定的信念、宽广的胸怀、创造的激情、务实的态度,为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聪明才智。
网站目录投稿: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