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0~3岁的婴幼儿,父母应注重培养其信任感与自主性。 0~1.5岁培养重点:信任感 宝宝的需求获得了满足,便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一种信任感,觉得外部世界是可靠的。这种信任感是宝宝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也是其将来适应社会生活的基础。相反,如果宝宝因为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对人和世界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会使宝宝变得胆小、自卑和孤独,长大后做事往往谨小慎微、无所适从、不愿主动探索新鲜事物,严重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培养宝宝的信任感,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满足宝宝的基本需求 宝宝通过自己的需求与社会发生联系。他用哭声、表情、姿态,以及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宝宝的需求,既包括吃、喝、拉、撒、睡等生理方面的需求,也包括社会方面的关注、抚抱的需求。所以年轻父母对孩子的需求要有敏感而准确的回应,满足孩子基本的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使孩子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建立安全型亲子依恋 宝宝六七个月的时侯有一个"亲子依恋"的形成过程,而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很难形成"亲子依恋",这将阻碍儿童将来社会关系模式的形成。 因此,在满足宝宝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父母还要用微笑使他感受到安全,用怀抱使他体验到温暖,用细语慢慢引发他对世界的探索,使他顺利获得对亲人的信任感,与亲人逐渐建立一种稳定的情感关系--安全型依恋。 让宝宝知道环境的限制 培养宝宝的信任感,并不等于说不能有不信任感,而是说信任感要超过不信任感。孩子为了有识别地体验信任感,必须有相当程度的不信任感体验。孩子在半岁以后动作发展很快,爬行、站立、走路,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在这个阶段,孩子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但却不懂得环境的深浅,很容易出危险。父母可以先教孩子学习哪些事情可以做,然后过渡到让他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使其知道环境对其行为的限制,最终适应环境的限制。如此一来,他知道了信任是对于特定的人和环境,而对陌生环境和人必须要有适度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是确保其安全不可或缺的因素。 让孩子过有规律的生活 生活有规律会给孩子带来稳定感与安全感。特别是孩子每日的生活作息时间应保持相对固定,这样可以使他习惯每天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做相同的事情,并能知道下一个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了。如果经常变化生活环境,变化日常作息时间,会使孩子感到不安。 1.5 ~ 3岁培养重点:自主性 在这一年龄阶段,宝宝学会了走路和用手,可以接近和操纵物品,这使宝宝感到了"自我"的存在。他不再显得十分顺从和听话,而是样样事情喜欢自己动手,渴望表现自已的力量和能力。 如果父母对宝宝的行为限制过多、批评过多、惩罚过多,就会使宝宝的个性向两极发展 1.引起宝宝的不满和敌对情绪,产生反抗行为,形成任性、执拗等不良性格,即出现所谓的"3岁危机期"或"第一反抗期"。 2.宝宝的独立性被扼杀,认为自己无能并怀疑自己的能力,形成依赖性强、怯懦、自卑等不良性格。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鼓励孩子对环境的探索行为 两三岁的宝宝会说会走,能初步独立地探索周围世界。但父母出于安全考虑,常常限制宝宝的活动。孰不知这样做会影响宝宝的求知欲,扼杀其正在萌发的自信心。因此,父母应该为宝宝要求自主、喜欢探索而感到高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宝宝的探索行为,发展其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相反,如果发现两三岁的宝宝对周围世界没有探索的兴趣,则应引起注意,检查宝宝是否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并引导宝宝探索周围环境。 ·用恰当的方式控制孩子不合理的行为 一方面要注意哪些行为是不允许做的,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控制的方式。比如,可以允许宝宝自己穿衣服,却不能允许他自己穿越马路;允许扫地,却不允许倒开水。父母不能一味地大叫"不许",而要讲清楚"为什么不许",让宝宝心服口服,这样能预防孩子形成反抗性的性格。 在控制宝宝不合理的行为时,父母要坚持原则,让宝宝了解生活中的规矩和限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宝宝既学会自主,又能服从一定的规定与要求,以便将来能遵守社会的秩序和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