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执行总裁杨志国预计未来会形成科创板与创业板相互补充又适度竞争的局面 自2019年6月13日开板以来,科创板已经走过了一年时间。截至2020年6月26日,上交所已累计受理了381家企业的上市申请,其中115家企业登陆科创板。 中介机构作为参与者和见证者,见证了科创板在一周年里所进行的变革和取得的成就。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目前已受理企业所涉及的保荐机构共有49家,涉及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有55家、30家。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立信事务所")便是其中的一员。 截至6月10日,立信事务所服务的已上市科创板企业有21家,所服务的科创板客户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另外,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市场对医药行业需求不断增长,医药以及相关医疗行业项目占比也颇高。 在科创板一周年之际,创业邦对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执行总裁杨志国进行了专访。杨志国就科创板一周年的表现,以及资本市场变革阐释了相应的观点。 Q:如何看待科创板这一年来的表现? A:科创板在企业上市、发行、交易、退市等多项制度上都有较大突破和根本性变革,尽管借鉴了国内外的有益经验,但在实施中还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探索、调适和完善需要一个过程。 运行一年以来,总体情况符合预期。长远来看,一个板块能否吸引资金,关键在于是否有优秀的公司和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安排,优秀的公司和好的成长性,还有可信赖的一整套信息披露制度。机制创新在短期会造成波动,长期会利好A股市场,促使A股市场全面注册制的推进,让A股市场越来越成熟。 Q:如何看待当前科创板的定价机制和未来流通性? A:科创企业定价不同于一般企业,由于它兼具科创性与初创性,特别是对于一些尚未盈利的企业,要通过合理的估值定价量化其"科创属性",这一直以来都存在许多难题和争议。从目前的实践来看,科创板估值定价突破以往23倍市盈率发行价的限制,体现了市场博弈之下的定价自由,这也意味着科创板估值定价正日益走向市场化。 科创板自开板以来,一直保持了比较好的流动性,未来随着科创板进一步扩容增量,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长,预计流动性稳中有升,跟随市场整体走势逐步向新常态迈进。 科创板自开板以来,一直保持了比较好的流动性,未来随着科创板进一步扩容增量,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长,预计流动性稳中有升,跟随市场整体走势逐步向新常态迈进。 Q:科创板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科创板经验怎么推广? A: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是解决了注册制从零到一的"落地"问题,为处于不同产业模式和阶段的科创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渠道,注册制的实施也将持续激活资本市场功能,有利于市场信息透明化,市场更加成熟,为股票中长期资金入市保驾护航。 当下,新三板、创业板等贴合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市场板块率先开启存量改革,资本市场对中小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有望增强。伴随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工作的推进,预计未来会形成科创板与创业板相互补充又适度竞争的局面。 今后,科创板应继续强化科创定位,发展和巩固自身特色,着力支持"硬科技"企业的创新发展,创业板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同时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两板携手在服务国家科技强国战略方面发挥重要引领作用。有利于推动更多优质新兴科技类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Q:经过一年的考验,科创板机制还存在哪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 A: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我认为,在制度方面,科创板的配套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是要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审核及注册工作效率和质量。应继续完善包括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科创板配套政策,规范和优化审核及注册流程,统一审核尺度,提升审核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是需进一步提升审核注册环节的透明度,及时将包括审核、问询、回复和注册等环节在内的全过程在网上进行公开。有助于投资者更好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将审核注册过程以及各方主体的工作置于有效监督之下,有助于督促审核人员勤勉尽责,提升审核和注册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是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出台人才引进与培养、税收优惠、产学研合作等一系列支持配套政策措施,并为相关科创企业申请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及办理上市手续提供绿色通道,培育和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落户科创板。 完善资本市场监管机制,提高違法成本方面也需要在制度上进一步完善。 Q:以1990年12月上交所成立为标志,中国资本市场在过去三十年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提速,给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A:当前,中国证监会提出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着力优化资本市场供给,着力推进关键制度创新,着力增强市场的内在稳定性,以实际行动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 随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重大改革平稳推出,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共识已经形成,中国证监会紧紧围绕"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总目标,部署了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充分发挥科创板的试验田作用,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补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短板,狠抓中介机构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大法治供给,这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稳健发展起到业务支持和制度支撑作用。 Q: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对资本市场有什么影响力?与科创板注册制的区分是什么?对一级市场是否也带来较为广泛的影响力? A:创业板定位的关键词是"创新创业",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而科创板的定位更强调"科创属性",定位"硬核科技",目前创业板除包括上述新兴行业之外,还不乏机械设备、化工以及电气设备等传统行业,较之科创板更具包容性和多元化的特性。伴随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工作的推进,预计未来会形成科创板与创业板相互补充又适度竞争的局面。 创业板改革针对存量市场做出特殊安排,包括对未盈利企业上市、存量公司退市改革设置了过渡期,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上实施"新老划断"等。创业板增量存量并举的改革实践,必将为注册制向更广范围推开积累重要经验。 本次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充分借鉴并吸收了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成功的一些做法,将实行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和退市等环节的一系列基础制度改革和完善,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资本市场功能的重要安排,意义重大。 创业板改革打通了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的桥梁,增量改革不易,存量改革更难。创业板的改革,实现了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间的横向贯通。一方面,创业板在注册制的实施模式、发行上市标准的优化、交易制度的完善等方面汲取了科创板经验;另一方面,创业板改革针对存量市场做出特殊安排,包括对未盈利企业上市、存量公司退市改革设置了过渡期,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上实施"新老划断"等。创业板增量存量并举的改革实践,必将为注册制向更广范围推开积累重要经验。 Q:近年来,监管层加大对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随着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出炉,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升违法违规成本、增加资本市场的法治供给等改革大方向已经明确。近期,证监会发布的信息显示,已经提出推动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这对整个资本市场的推进会起到哪些作用? A:近期,证监会印发《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围绕信息披露有效性、公司治理规范化、市场基础制度改革、退市常态化、化解风险隐患、提升监管有效性、优化生态等七个方面,部署了46项具体任务,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上市公司整体面貌得到较大改观。上市公司的質量,核心是信息披露质量,要求上市公司讲真话、做真账,及时讲话。 例如: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要进一步夯实上市公司会计基础,防范虚假披露;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要强化资金、印章、财务等方面的管控,加大个人责任追究;坚持退市常态化,坚决清除劣质资源,对于触及强制退市标准的公司坚决退市;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要化解质押风险,解决违规占用担保问题,遏制"三高"并购重组;提升监管效能,做到"抓两头、带中间",对乱象频出的问题公司和风险公司重点聚焦、严格监管;优化发展、中介、舆论、文化四个生态,提升中介执业质量。 Q:中介服务机构在资本市场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A:中介机构应在新的监管形势和执业环境下做到尽心尽责,需化外在压力为内生动力,在切实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上下功夫:一是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要严格遵守审计准则,保持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落实基础审计程序,加强质量复核,全方位提高审计质量;二是强化对项目合伙人执业质量的问责,关注重点领域:如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和违规担保、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三高"并购重组、处于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等等;三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以科学态度进行质量管理,以系统思维降低审计风险;四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质量;五是加强事务所的管理,虽然事务所是合伙制,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必须加强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以文化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