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学校何来知法犯法的勇气


  最近有网友披露,上海一所中学要求部分高二学生写"承诺书",让年级排名90名之后的考生"承诺放弃秋季高考,直接参加春季高考或专科自主招生考试"。事件曝光后,涉事的学校证实,确实曾向部分学生发放承诺书,并承认此举不符合依法办学要求,学校无权剥夺任何学生的考试权利。
  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要求"依法办学,落实师生主体地位,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育人环境"。该校也明知要求学生写放弃高考的"承诺书"违法,但仍然悄然行动。如果此举未被揭发,那么这些"后进生"便不能参加高考,学校的升学率因此就有了保证。正是抱着这种侥幸心理,该校才会游离在法律之外。为达目的,不惜牺牲法律的严肃及学生的权利,试问学校何来知法犯法的勇气?
  其实,类似的知法犯法之举在学校常有发生。前不久,广西防城港市一小学校将校区用地出租建汽车店;此外,各地曝诸报端的奇葩校规、乱收费、乱办班等行为均已被法律禁止,但已然存在了很长时间,需等到媒体曝光后才被民众知晓。
  "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已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定共识,但一到政策落地时却又出现反转。尽管教育部门对学校不履行"依法治校"有相应的惩戒措施,但这些惩戒措施显然缺乏威慑力,也并未能阻断一些学校继续做违法的事。学校落实"依法治校"不严,教育部门自然难辞其咎,但监管不力显然只是外在原因。对学校而言,"依法治校"本就应是其自觉践行的过程,但需要外界监管,这说明学校自身也有"违法"的冲动因子。
  就拿这件事来说,学校要求学生写"承诺书",最直接的原因是在不良政绩观的左右下,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走上功利化之路,导致了这种"重结果而轻过程,重形式而轻内在"的行为。而一些学校出台"奇葩校规",表面看是为了教育学生,但并未顾及学生的自尊和权利。学校单方面的教,学生被动的学,只是为了学校管理方便,完全忽视了教育应有的效果和意义。
  由此可见,学校之所以会"知法犯法",一是因为功利的教育价值取向。只想着为学校自己树立名声,而忽略了学生权益。二是试图将教育简单化、程式化。教育过程是人与人接触、交往的过程,学生从幼稚到成熟,其间必然经历不断地犯错并改正的过程。学校试图忽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企图以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实现一劳永逸。三是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教学生成人,而学生成长是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教育自然也是"慢的艺术"。不顾教育本质,一味求快,学校势必会费尽心思让学生达到管理者的要求,一旦学生不能做到,便会采用种种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来逼迫学生就范。
网站目录投稿:海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