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珊珊 樊译遥 【摘 要】企业的管理水平往往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而企业的管理水平又取决于管理人员的能力高低,尤其是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管理人员能力的提升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国有企业由于性质特殊,对于管理人员的要求又与一般企业的要求不同,本文探讨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能力提升及培养的相关策略,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能力提升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的需求愈加挑剔,国有企业需要焕发新的活力,主动适应市场环境,方能求得更长远的发展。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已经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主要目标,到2020年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要取得决定性成果,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的企业家,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为培养国有骨干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升就尤为重要。 一、国企领导人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市场化经济进行了这么多年,现代化管理也已渗入中国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但是对于国有企业这种特殊性质的企业而言,仍然存在"传统"的弊端。现代化的公司管理应该是制度管理,国有企业中仍存在不少人为成分,人员不从科学招聘而来,多为裙带关系的亲戚朋友,这对企业的决策和执行都有重大隐患。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存在偏颇,多数大型国有企业都注重技术型人才,管理层也多数从这些基层的技术人员提拔上来,由此懂管理的、综合能力强的管理人员是稀缺的。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年龄多数偏上,存在安于现状,无忧患意识的现象,管理观念老旧,按经验办事的仍旧居多,这就造成了企业的氛围死气沉沉。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企业,在市场上是无法生存的。 二、关于国企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及培养的策略探讨 (一)创造竞争环境,选拔任用管理者 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安于现状的现象,其实是由企业的环境导致的。企业环境的安逸造就了管理人员的不思进取,由此管理人员的能力就止步不前了。企业的良好氛围来自于企业的文化建设和人事管理。一者,文化建设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愿景等企业文化构造企业的工作氛围,积极向上充满激情的企业文化会熏陶员工成为积极主动、不畏艰难的进取者。因此,抛弃老旧的企业文化,适应新时代文化,能够促进管理人员主动进取,也更能够吸引优秀的年轻人进入企业,为企业的管理班子储备人员。为促进管理人员主动提升自我,企业文化应倡导同事之间的良性竞争,鼓励员工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批评指正,在竞争中发展。再者,国有企业在人事管理上应抛弃以往唯用近亲的陋习,改革人事招聘制度,采取选拔任用的方式任命管理人员,这会促使管理人员主动充实自我,激励管理人员力争上游。具体选拔任用方式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例如择优竞聘、公开竞聘等[1]。 (二)完善绩效制度,荣誉激励进取者 国企目前对于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指标,为了完成这个"数据",管理人员容易做出投机行为,而忽视了长期的发展。所以,国有企业必须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不能只依赖经济效益的数据来判断管理人员的能力水平,需综合的根据管理人员的预见力、平衡力、协调力等各方面能力来进行绩效考核,这可以借鉴到很多现代化绩效管理的方式,例如平衡计分卡、整个绩效管理等。这个绩效考核不是短暂性,而是周期性的、系统化的,月度考核、季度考核与年度考核需要连接起来,行程系统性考核,有助于管理人员长期的能力提升。绩效考核中,上级评价与下属评价都应有重要占比,这有利于管理人员了解自身优缺点,有侧重点的、有效率的学习并提升。仅仅有绩效的刺激是不够的,同时对于综合绩效优秀的管理人员,要给予荣誉的嘉奖,设立优秀进取者等奖项及奖金,激励获奖的管理者继续努力提高自我,同时鼓励了其他管理者争取成为优秀者[2]。 (三)建立培训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的工作是做管理人的工作,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是综合性的人才。尤其是国企的管理人员,面对的一线员工,具有数量大、范围广的特点,更加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知识和专业的管理知识。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制度,才有可能为国企培养专业素养高的管理人才。培训系统除了包括管理人员必备的现代管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等课程学习,还需要开发切合实际的培训方式,例如利用案例分析、无领导小组讨论、到优秀企业实地考察等开放式的培训课程,让管理人员从自身企业中寻找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对管理人员的决策力和判断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培训制度除了包涵切合实际的培训课程以外,培训的讲师,可以从优秀的管理人员中产生,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可以促使管理人员在培训中相互学习,对于培训的讲师可以采取讲课费补助的激励形式,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良好的培训制度,不仅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也为国有企业发展储备足够的管理后备力量。因为国企的特殊性,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还要注重培养政治素养,把党务工作与企业管理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培养基层管理人员先锋模范的党员素质[3]。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水平 在实际管理活动中,存在很多突发性事件,平時理论的管理培训不一定能迅速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于是,这就要求企业还要经常性开展管理人员的实践活动,例如突发事例的演习等等,多形式,全方位的提高管理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保障企业的稳定和正常运行。 (五)健全监督机制,高效安全的管理 有效的监督是为了保证国有企业资产的安全,也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发现自身问题提供依据。健全监督机制,一是内部监督,二是外部监督即是第三方监督。内部监督,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审计、法律、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责。开通监督电话和信箱等内部监督渠道,方便员工监督管理人员的行为,这也约束了管理人员摆正自己,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定期轮岗,不仅对于拓展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战略性思维,也能够防止权力滥用等情况发生。外部监督,加强外派监事会制度,明确职责定位,强化对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廉洁从业和行使权力的监督,针对存在问题狠抓整改,提高管理人员的行动力[4]。 三、结束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对于管理人员的培养需要重新思考。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管理人员需要转变思维观念,培养自身的预见力、决断力、平衡力、协调力和全局驾驭力,对于公司管理具有战略性思维,全面认识企业的使命和愿景,带领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并取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穆晓烨.国企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及培养策略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17(33):31-32. [2]孙志梅.国企财务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及培养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118-119. [3]程欣.国企财务人员能力建设和专业素质培养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7(29):100-101. [4]陈盛楠.国企政工人员的素质及能力培养策略探讨[J].大东方,2015(8):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