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太极拳开胯训练深度分析腰胯虚实转换与


  诚信互助 感恩
  练好太极拳腰胯是关键,"腰为一身之主宰""太极不动手,圆用腰来走","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要求用腰带动四肢。"(陈鑫)
  用"腰"还是用"胯"?
  看到很多朋友在打拳的时候,强调用"腰"发劲,这个"腰"如果单指"腰椎"部位的话,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从人体结构来讲,每节腰椎 的拧转度才1-2度,五节腰椎加起来也就是不到10度,如果用腰椎作为拧转的主体,首先拧转的角度不够,其次就是腰椎不擅长横向的拧转,害怕的就是"横切劲",容易伤害到腰椎。
  有朋友问:为什么我们可以拧转到90度,甚至更大的角度?
  一方面是盆骨的运动,另一方面是胸椎的代偿运动。我们肯定有过这样的体会,打拳的时候,发横向拧转角度大的劲力,有时会感觉到胸闷,造 成这种状况,就是因为胸椎的过度拧转,使得肋部夹合,压迫到肺的功能,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用腰椎发劲,不但会造成以上的问题,还会形成膝关节的拧摆,使得关节的稳定性变差,令关节两侧的肌腱韧带松驰和损伤,造成损伤性关节炎,这种炎症一般很难根除。膝关节要支撑人体一百多斤的重量,在这个前提下,再违背人体结构拧摆,伤害是巨大的,不正确的练习会落下永久的伤害。
  要解决以上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用"胯"来发劲。胯就是盆骨,往下衔接两腿,往上衔接脊柱,是人体劲力转换的重要环节。同时盆骨是人体关节中,最大的一个关节,即可以横向拧转,又可以前后翻动,是人体产生劲力的核心环节。拳谱云:""无胯一身空",说明了一旦胯都不使用了,身体上下劲力的衔接就会中断,不能形成整体劲,当然劲力也大不了。我们把胯称之为"一个大拳头",说明了在发劲的时候,劲力的发放需要依赖胯的调整和积蓄,才能产生人体最大的劲力效果,是攻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太极拳里提到的腰胯可以促进上下肢的协调,是行气的主要关卡,产生爆发力的源泉。练拳时要求双胯能下沉、裆要圆,上身的重量要通过胯传到脚上,双胯随重心移动,转换灵活,偏沉则随,下盘才稳重!
  一、腰腹与骨盆
  腰腹是放在骨盆上的,是以骨盆为依托进行运作的。
  骨盆位于腰腹之下,大腿之上,是由左右两胯和骶骨、尾骨联合组成的圆盆形骨架。其中每胯的后上部叫髂骨,后下部叫坐骨,前部叫耻骨。耻骨中会阴穴两侧的部分叫耻骨下支,小腹下端的部分叫耻骨上支。尾闾上部接腰椎的是宽大的骶骨,下面是尖小的尾骨。骶骨夹在两髂骨之间,宽度约占骨盆总宽度的三分之一。所以,骨盆综合了裆、胯、尾闾的全部运动功能,下向腿脚送力,上控腰腹运行。骨盆一动,全身无处不动。
  二、两胯旋转与重心移动
  两胯旋转的部位是不断变化的,两胯依次旋转的变化路线,既可以是前面耻骨上支与后面尾闾之间的,也可以是左右两胯之间的。左右之间的路线既可以是比较模糊的,也可以是比较清晰的。能清晰感觉到的既可以从一胯轴(股骨顶)绕过后面的尾闾到另一胯轴,走个半圆;也可以从一胯(一般是从实胯)的环跳穴经坐骨、裆、另一胯的腹股沟、胯轴到坐骨,走个S线。
  两胯依次旋转的路线不论怎么走,都是自然松一侧,另一侧通过撑紧崩弹出来的,两胯与腿之间的关系是腿随两胯旋转变化虚实。
  第一,骨盆向什么方位偏沉,重心点就向什么方向移动,从而带着身体向同一方向移动。是胯偏沉,也是重心点移动带着身体移动。
  第二,胯靠近哪条腿的部位偏沉,重心点就向哪条腿移动,那条腿就随之气向下沉,松屈变实。是胯偏沉,也是重心点的移动变化着两腿的虚实、伸屈。重心点就是动力点。全身都应当通过放松,自觉地随着重心点的移动而变化、而动作,也就是随着胯的偏沉而变化。
  其中,胯偏沉的变化是源头,胯偏沉的位置正确,全身各部位姿势就容易正确。胯旋沉的若是不对,全身上下则对也不对;即使外形像是对,内在劲力也不顺,也不对,拳势也有病,所以才有"其病必于腰腿间求之"的要求。"腰腿间"就是胯,不顺要在两胯旋转上找原因。
  重心移动是由两胯旋转引动的,意念在通过两胯旋转引导重心移动的过程中,更关注的常是左右两胯的依次旋沉,关注原实胯、裆、新实胯的连续偏沉。原实胯坐骨不是正对着脚偏沉,而是向着两脚之间地面的某个点向下坐,以打破平衡,引导重心向两脚中间移动。同时裆部放松,裆走下弧线的前半弧。偏沉的部位过裆后,由渐实一胯底的腹股沟向下放松,以引导重心继续移动,使裆走完下弧线的后半弧。
  当重心移动基本到位时,新实胯的坐骨微微下坐,一可平衡前面腹股沟的松沉,带动胯底前后左右全面向下坐实,以便将实腿桩墩似的扎下去;二可推动另一胯腿伸蹬生力;三可以反作用力支持腰脊上伸,向手送力,实现劲贯四尖;四可为下一式再回移重心时坐胯做准备。前后两个实胯都应下坐,但目的不同,做法不同。
  不论什么动作,不论实胯虚胯,都不能向上挺,都应向下松,叫下胯,只不过是松的部位和松的程度不同而已。
网站目录投稿:大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