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校园欺凌事件不仅会给被欺凌者带来伤害,还会给欺凌者、学校、社会都带来不利的影响。造成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多原因是多方的,涉及个人、法律、学校、家庭、社会等。应对校园欺凌事件,也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构建校园欺凌统筹协调治理机制。 关键词:校园欺凌;青少年;对策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校园欺凌不仅对正常的学校秩序造成了影响,更严重侵犯了被欺凌者的人身权利,给其身心带来巨大创伤,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处理校园欺凌问题刻不容缓。 一、校园欺凌行为的危害 校园欺凌在本质上是一种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强者故意伤害弱者的行为,会对多方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 首先,对于被欺凌者来说,在遭受到辱骂、殴打、嘲笑等攻击性行为后,其心灵将会受到严重的伤害,产生焦虑、悲觀、恐惧、厌学等心理,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还有许多欺凌行为对被欺凌者造成了严重的身体伤害,甚至直接致其死亡,影响极其恶劣。其次,对欺凌者来说,其好斗、暴力、与人为恶的性格会直接导致其与同学关系较差,在校园中易被孤立。同时,此类学生大多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正义之心,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再者,对于学校来说,欺凌行为的频繁发生会扰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同时激化学生矛盾,影响学校团结有爱的氛围,危害校园安全。最后,对于社会来说,欺凌行为的日渐增多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文明,形成不良社会风气,激化社会矛盾,破坏社会和谐,给社会增加不稳定因素,危害社会安全。 二、校园欺凌问题产生的原因 1、个人因素。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与个人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欺凌者来说,首先,他们大多性格暴躁,易冲动,自控能力较差,在与同学产生矛盾时往往不能冷静思考,易将矛盾激化,产生不必要的冲突;其次,有些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落后,存在着自卑心理,希望通过其他方式提高存在感甚至获得同学的崇拜,他们大多选择通过暴力欺凌的方式确立自己的威信,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成就感。对于被欺凌者来说,他们大多性格内向,孤僻,缺少朋友,在遇到欺凌问题时没有倾诉对象,无法及时获得同学的援助,最终成为被反复欺凌的对象。 2、法律因素。首先,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有专门针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法律,对校园欺凌行为做出了明确界定,并规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严厉打击校园欺凌行为。相比之下,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法律,对校园欺凌的范围也没有明确界定,更没有制定相关惩戒措施,使得很多恶性欺凌事件得不到有效处理。其次,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更多的是强调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许多相关规定使得未成年欺凌者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和教训,不需要为其欺凌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因此未能有效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3、学校因素。首先,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校格外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其次,许多学校缺乏对校园欺凌制度性的预防、应对措施,在校园欺凌发生后没有采取有力的解决措施,对欺凌者的惩罚和教育以及被欺凌者的保护都不到位,同时,由于欺凌事件通常发生在校园较为隐蔽的地方,比如厕所、天台、操场,这些地方很少有保安或者教师来巡查,也缺少相应的硬件监控,为欺凌事件的发生提供了便利[2]。最后,教师对欺凌事件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不到位。有些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致使这种情况最终演化为欺凌事件。同时,在欺凌事件发生后,许多教师也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出现了惩罚教育不到位或滥用体罚两种极端,这将会导致欺凌事件的再次发生。 4、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导致欺凌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首先,现在大部分孩子都属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被过度溺爱,产生唯我独尊的感觉,受不得任何委屈,一旦与同学之间发生摩擦,就极易演变为欺凌事件。其次,许多家长的教育方式并不科学,他们极少与孩子进行沟通,在孩子犯错误时通常不能通过科学、耐心的方式对其进行教导,而是通过打骂等极端方式来宣泄对孩子的不满,这会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格粗暴,攻击性较强。最后,由于自身素质和个人修养有限,一些家长会将许多不良习惯和嗜好暴露在孩子面前,如抽烟、酗酒、打架、赌博等,而青少年缺乏判断能力,如果整日耳濡目染此类行为,势必也会沾染上许多不良习惯。 5、社会因素。校园欺凌行为的产生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原因。首先,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青少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他们中一部分人没有信仰,没有追求,无所畏惧,甚至出现了道德败坏、诚信缺失的现象,这些人极易成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加害者。其次,不健康的网络环境也加剧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网络中充斥着暴力、凶杀、色情等不良内容,儿童由于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又缺乏正确的判断力,极易受到这类不良信息的影响。同时,网络游戏中也有许多的暴力、杀戮场景,学生如果沉迷此类游戏,就很有可能将此类场景转移到现实生活中,从而产生校园欺凌问题。 三、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对策 1、青少年应增强防范措施。首先,青少年应加强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欺凌发生时,要勇敢地与家长、老师沟通,及时寻求帮助,打破沉默,避免欺凌的反复发生。其次,要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广交朋友,改变自卑退缩的心理,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也要与人为善,学会宽容和关心他人,团结同学,互帮互助。最后,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抗挫折、抗打击能力,在遭遇失败或批评时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面对并解决问题,切勿将内心的不满或愤怒转移发泄到他人身上。 2、政府加强立法工作,开展普法教育。首先,应尽快加强校园欺凌立法工作,向美国、日本等国家学习,制定专项法律,弥补当前法律空白,明确界定校园欺凌的法律定义,制定专门针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办法和惩戒措施,使校园欺凌事件有法可依,使施暴者得到应有的处罚和及时的教育。同时,政府还应协调各相关部门,切实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校园欺凌事件的打击力度,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施暴者予以惩治。最后,政府还应协同社区、学校等开展普法教育,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普及校园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使青少年懂法、守法,在遇到校园欺凌问题时也能够运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权益。endprint 3、学校落实主体责任,加强校园管理。首先,学校要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应通过传统文化、礼仪教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团结同学,互帮互助,形成和谐友善的校园氛围。其次,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自我心理疏导能力。同时,还可设置心理咨询室,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避免学生因心理问题而欺凌他人或在受到欺凌时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再者,学校要营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在学校一些容易发生欺凌的地点安装监视摄像头,进行重点监控,并加强巡查,以此防范并及早发现校园欺凌事件。最后,学校要提高教师应对校园欺凌事件的能力,使其掌握正确的处理技巧,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疏导,在源头上遏制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欺凌事件发生后,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施暴者进行教育,避免其再次欺凌其他同学,也要对被欺凌者进行心理疏导,降低欺凌对其造成的心理伤害。 4、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首先,家长应提升自身素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用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避免过度溺爱或过分苛责两种极端,同时也要以身作则,向孩子展示良好的修养和行为习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友爱、善良、宽容的品质。其次,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欺凌问题,既要让孩子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也要让其明白欺凌他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和要承担的责任。当欺凌发生时,家长应与孩子共同面对,要多给孩子爱、理解和保护,不要责备孩子,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甚至报复意识,导致恶性循环。最后,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密切关注孩子的动向,一旦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 5、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首先,大众媒体要积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加强反校园欺凌的宣传,提高民众维权意识和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观念。其次,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净化,打击非法生产、传播不良文化的现象,降低不良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成长的不利影响。同时,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构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帮助青少年在健康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 总之,防范校园欺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协调行动,构建一个校园欺凌统筹协调治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汉学. 校园欺凌问题检视[J]. 当代教育论坛,2016,(05):24-30. [2] 徐玉斌,郭艳艳. 校园欺凌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