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双江杨氏家风对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几点启示


  张歆+米小林
  摘要:从清朝1696年自湖南辰溪入川的200多年间,据双江黄溪杨氏家谱记载,明清两代有数十人中进士、多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出现了父大夫,子大夫,父子大夫;兄大夫,弟大夫,兄弟大夫的盛况。近代在"传"、"宣"、"尚"、"肇"四个字辈中,通过统计考取功名、捐纳官位、接受高等教育、出国留学者达两百多人。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的杨闇公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当时还很偏僻落后的双江镇,杨氏作为一个外来家族经过自身不懈努力,人才辈出奠定了名门望族的显赫地位。追思探究杨氏家族成功缘由,杨氏家风是其根本原动力。它为我们今天党员干部如何重视家风、管好家风、建好家风,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提供了智慧源泉、力量支撑。
  关键词:党员;建设;启示
  一、以学兴家,倡导好学家风
  秉承"诗书继世"的祖训,杨氏后代在艰辛创业的同时,始终把"知书识理"当作经世之道来教育子孙,始终牢记读书并不只是为了考取功名,更在于把自己的所学报效国家。为鼓励读书,杨家根据族人田产收入进行提留,设立助学基金。每年的九月,举办盛大的助学仪式予以物质嘉奖,并将考取大学或留学的学子张榜于祠堂。[1]
  "本领问题"一直是困扰执政党建设的核心问题。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效果、本领大小就不能仅仅看作是一己私事。
  1、养成乐学博学。一是树立工作学习化理念。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塔西佗陷阱"三大陷阱,只有加强学习,解决本领不足、落后的问题,才能增强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避免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实现科学决策、民主施策,提升服务质量。二是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上,沉下心来,如饥似渴地学习,拿出一天不学习就饭吃不香、觉睡不着的劲头,克服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念头,真正学懂弄通,才会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三是加强学习系统性。增强求知欲望,强化探索精神,创新学习。在学习内容上,拓展学习领域的同时必须抓住学习重点;在学习客体上,坚持书本学习的同时更要向实践学习;在学习对象上,在向人民群众、专家学者学习,还要学习国外有益经验。
  2、坚持以学修身。 一是坚持学习生活化理念。党员领导干部应该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和一种生活方式,积极引导影响身边的同事、家人。通过读书学习,丰富知识、增智明理来提高个人素质;通过读书学习,明辨是非、升华境界来提升作风、涵养家风。二是提升修身养德自觉性。工作学习化和学习生活化,是党员干部修身养德的重要途径。不重视学习,沉迷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就可能成为一个人变质的危险起点。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抵制不住诱惑,经受不起考验,关键还是他们放松了学习,对党纪国法缺乏敬畏,对礼义廉耻缺乏操守,导致信念淡化,走向犯罪的深渊。人的一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读懂人生真谛,看淡身外之物,保持敬畏之心,做到重品行、有节操、守底线、讲信用,让党员干部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三是养成陶冶情操习惯。一个人是否具有高尚的生活情趣,与他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密切相关。常言道: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党员干部不仅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古為今用;而且要实行拿来主义,洋为中用;凡一切有益文化,取其精华,学贯中西,为我所用。由此来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生活品位。
  二、以俭持家,传承节俭本色
  杨光基是东汉太尉杨震47代世孙, 作为杨氏家族入川始祖,敬遵先祖杨震"清白传家"的传统。杨震是东汉时期有名的清官,一生清贫,粗茶淡饭,出行靠双腿,被誉为"关西孔子"。当别人以置点家业为遗产传承后人,他却以"清白"为丰厚遗产。在杨震的教育下,他的子孙官至三公,被称为"四世三公"。杨光基带领六个儿子凭借涪江水利之便和坝地适宜农耕的自然条件,不辞辛劳,把贫瘠的荒滩变为肥沃的良田。经过几代人的勤俭节约和艰辛创业,终于在异地双江实现了安家乐业的梦想。
  1、培育节俭品德。与国外百年家族相比,"富不过三代"是中国自古就难以突破的怪圈。究其原因在于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父辈,没有把勤俭朴素节约的精神作为家风持之以恒教育子孙,当骄奢淫逸取代勤俭节约,并在他们内心深处扎根生长,也就是其家族走向衰败的开始。"持身俭,则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堕;为官俭,则以俭养廉,居高不败。"则是打破怪圈的制胜法决。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节俭习惯逐渐淡化,奢侈浪费的陋习得以发展,因此强调以"俭"持家尤为重要。一个家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懂得随时随地节约的品质,让它成为一种美德和习惯,是实现中华民族强国梦的不竭动力。
  2、营造节俭氛围。我们党在艰苦卓绝的年代,用勤俭节约攻难绝险,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短缺,是我们长期必须面对的现实。要解决制约发展瓶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永远倡导奉行的精神。只有党员干部带头勤俭节约,才能带动社会大众牢固树立珍惜劳力、创造财富的意识,勤俭节约就会像空气一样成为人们生存的必需品;才能带动社会大众树立积极有为、锐意进取的生活态度,为人民利益乐于奉献的行为品质才能植根人心。
  3、厉行节俭制度。朱子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些古训从国到家无不昭示节俭的重要。点滴节约的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杜绝浪费、厉行节约关键在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执行八项规定制度的力度。节约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从根本上解决奢靡之风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在落实各项任务中处处体现节约思想,才能从根本解决铺张浪费,中华民族的复兴才有保证。endprint
  三、以廉养家,恪尽职守担当
  杨氏先祖杨震是东汉时期有名的清官,被誉为"关西孔子"。他做东郡太守时,路经巴邑,县令王密原是他保荐的荆州秀才,为感其知遇之恩,王密半夜求见,赠以十金,并称"半夜无知者"。杨震拒不收受贿赂,怒斥来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杨震的清白家风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形成了杨氏家族"清白传家"的传统。
  1、深化廉洁教育。"不受曰廉,不污曰洁"。自古以来,"廉"就与"礼"、"义"、"耻"并列为治国的四大方略。腐败这个毒瘤不只会让一个政党、社会承受沉重的政治代价和经济代价,更会使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发生不可逆向的扭转,改变人心向背。廉洁在今天,已经由个人的修养发展到对官员的道德要求,进而演变为一种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廉洁文化是离人心灵最近的一道防线,它能让人知耻知止。在严惩腐败、完善制度的同时,大力培育弘扬廉洁文化,让党员干部遵法纪、讲规矩成为一种习惯,廉洁自律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形成"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夯实政治生态的社会基础。
  2、养成清廉家风。一个家庭是否具有强大的抗腐蚀能力,与家风有很大的关系,家风清明澄澈,则家庭清正廉洁。因此,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才是家庭追求幸福的首要目标。党员干部首先要带头管好自己的家人。加强对家属的廉洁教育引导,摆正自己的位置,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权力,谨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让严于律己、洁身自爱成为家庭的主旋律,让崇廉尚洁的家风发展成为一种信仰、一种传承。其次,廉洁的家风能促进廉洁的作风。树立廉洁自律的家风,需要党员干部当好家中"廉洁监督员",才能守住家庭这片"廉洁港湾"。党员干部要用家族腐败、家风扭曲的案例,常常教育配偶、子女,时刻警惕那糖衣炮弹的攻击。严把家庭廉洁关,提醒家人自重、自警、自律,监督亲人远离贪腐、洁身自好。家庭是社会大家庭的细胞,是拒腐防变的前沿阵地。只有筑牢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才能以廉洁的家风树立廉洁的作风、党风、政风、民风,也才能守住家庭幸福之门。
  四、以勤治家,传递优良传统
  杨家秉持"士不可不谓任重而道远"的文化承诺,对国、对家、对祖先心存敬畏,要求把自己的所学报效国家作为读书的终极目标,自觉弘扬祖辈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世家传统。不但将《朱子家训》中的治家格言悬挂在宅院堂屋墙上,还谨遵其旨要求子女每天黎明即起,打扫庭除,在清扫中开始一天的生活,注重从小培养子女自强的性格,让子女养成勤俭持家习惯。杨家虽然富裕,但是杨淮清送杨剑秋、杨衡石、杨闇公三个去日本求学时,除学费由家里和族中助学金提供外,留学期间需要的零花钱要靠他们自己业余时间打工获得。杨家三弟兄先后在餐厅做过夜间兼职,每晚打工到深夜的经历,使他们不仅懂得了挣钱的艰辛,而且磨练了身心;在日本求学的异常辛苦的经历,使杨家三弟兄悟出了不少灵活变通的道理,并为日后参加革命活动打下了坚毅不屈的性格基础。
  1、以勤治事。 天道酬勤,事以惰败。勤奋是保持高效率的前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勤勤恳恳杜绝懈怠认真工作,持之以恒地在工作中不断进取,把自己的才能和潜力全部挖掘发挥出来,积极奉献,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
  2、艰苦奋斗。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号召全党同志们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自己更是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布衣元帅"彭德怀不仅经常鞭策自己尚俭戒奢、杜绝腐化,而且始终如力行艰苦创业、勤俭建国。和革命前辈相比,现在,有的领导干部淡忘了艰苦创业的精神,慷公家之慨一掷千金,钟情吃喝,挥霍浪费。"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摆阔气的奢侈作风使他们欲壑难填,违法乱纪甚至走上不归路,贪官们忏悔的泪水警示党员干部: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对领导干部来说是何等重要!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每个党员干部应该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让勤政的浩然正气在党内外如春风拂面!
  五、以德修身,提高个人教养
  "诗书继世长;耕读传家远"和"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留半亩子种孙耕。"两副对联是双江杨氏的祖训。其联深得中国传统中庸之道的精髓,表现出谦让为怀的文化内涵和以退为进的处世哲学,更有家道恒久的无限期待,充满着对后世子孙的真诚勉励和深情关怀。杨氏家族把良好行为规范和优秀品质视为做人的根本,非常注重对子女品性的培养。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是以静心来修炼性格品行,是以恭俭来涵养品德。做不到恬淡寡欲就不能坚定志向;做不到平和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抱负。以"父给责、母给德"来践行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的义务,子女良好习惯、性格、行为等"德"的培养,是学校先生教不了的,要靠父母家庭教育来完成;父母不但自己"守正做人", 还要正己化人,以文化人;还用"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这样的信仰来打造子女的成长环境。
  1、懿德润身。以德修身,福自德来。党员干部应主动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颐养自己的身心,让言行举止合于美,至于善。用自已健康的心灵和独立的人格心智来言传身教,造福于党、国家和社会。
  2、以善待人。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晚年回乡在双江邮政局大院参观父母卧室时,对身边的陪同人员说:"参加革命以后,我终于明白,父亲让我从小养就的谦让和"退一步"的操守,使我在面临复杂社会关系,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家庭与国家利益时,获益良多。不仅使复杂关系、棘手难题的处理容易获得公平、公正的结果,同时容易赢得群众的普遍认同和普遍尊重。谦让,是父亲教给我最重要的人生课程之一。在家,谦让父母,谦让兄弟姐妹;在外,谦让长辈,谦让同学同事;谦让荣誉、谦让利益、谦让值得谦让的一切。谦让,既意味着自己对个人荣誉、利益、所得的放弃,也意味着自我人格的升华。"真善美,善是核心,只有心怀"善",才能"真"与"美",也才能具有"温良恭俭让"、仁爱、慈悲、诚挚、宽厚、守信等的优良品格。善待家人亲戚朋友同事同行乃至遇到的所有人,人际关系才会因善产生友爱融洽温暖和谐,和谐社会才会指日可待。
  3、慎独律己。慎独就是要求党员干部个人独处时,不因别人"不睹"、"不闻"而放纵自己。反观腐败分子的蜕变大都在非公众场合,面对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自认为没有人知道干出违法乱纪的勾当。
  提高党员干部的"慎独"修养,谨慎个人行为,需要时刻警示自己是党员干部,自觉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党纪国法约束自己;需要时刻警醒自己担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要常修为政之德,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身体力行履职尽责,不以"八小时以內"还是"八小时之外"来区别对待自己,净化心灵,以行砺德,提升境界,夯实拒腐防变的防线。
  参考文献
  [1] 陈必龙. 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几点对策性思考[J]. 理论学刊, 2000(6):46-48.
网站目录投稿:寒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