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是未发之和。和,是已发之中。中和,实际上是一也。内外、上下、阴阳、动静,就是一。十二形、五行、说到底是阴阳,阴阳说到底就是一。一是太极,是一气,所以孙禄堂老先生说,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 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不是说"静"是本体,是说三体式站好之后的静。就是内外合一三体式动中求静的那个静。三体式,内三合和外三合合为一体的静。无外,无后天之形,先天先天真一一气、真意,先天五元无处寄身。无内,后天之身便为无内在的空壳一团皮囊而已,或散乱,或盲动,周身无帅,无所向意。 所以三体式的重要,就在于先后天一体。 三体式静,是中,是未发之和,和而不流,是发而未发之机。三体式之动,是先天真一之气动,是太极动,是真意动。三体重生万物张,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相摩,五行而生,五行顺布而生万物。而生拳中十二形,也就是不尽之万物状态。 所以说动静一源,静是三体式之静,动是三体式之动。三体式是万形之基础。练形意拳,以致练八卦拳太极拳以及其他拳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为什么也是这个道理?孙禄堂老先生讲过这个道理。 孙老在拳意述真里讲到:自虚无,至三体式,是由静而动,动而复静,是拳中起躜落翻之未发,谓之中也。中者,是未发之和也。三体式重生万物张者,是静极而再动,此是起躜落翻已发也,已发是拳中之横拳起也;内中五行拳十二形拳,以致万形,皆由此而生也。《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不动是未发之中也。动作能循环三体式之本体(动作能按照三体式之内外的先后天之一体,也就是不偏不倚中和本体。孙伟注),是已发之和也。和者是已发之中也。将所练之拳术,有过犹不及之气质,仰而就,仰而止(即纠正,防止过和不及),教人改变气质复归于中,是之谓教也。 壮哉。《中庸》之开篇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所以说 太极拳的虚实转换,不是动作外形,而是内中无形之实和外形有形之虚之间的转换,它们之间转换的核心就是当中一点子,内中真意,和外形动作动静虚实的一动静一源的变化。 孙老先生说的三拳合为一体,就是这个中和之体,也可以说就是这个三体之体,就是这个六合之体。合一,则是本体,分而演之,又有三家各自拳体。 孙老先生在《拳意述真》自序里一开篇就讲到: 夫道者,阴阳之根,万物之体也。其道未发,悬于太虚之中;其道已发,流行于万物之中。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术曰内劲,所以内家拳术有形意、八卦、太极三派形式不同;其极,还虚之道,则一也。 三体式,就是道流行于万物之中的内家拳术,流行于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的道与形体的先后天一体。 中和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