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不是真实历史 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和故事。 金庸在创作《鹿鼎记》之初,可能还未曾准备这样写,韦小宝遇到不少高手,有不少际遇,只要笔锋一转,就可以是韦小宝成为武林高手。但金庸终于进入了"无剑胜有剑"的境界,韦小宝只学会了一门逃跑的功夫,一直不会武功,创自有武侠小说以来未有之奇。所有武侠小说的主角,都是超人,可以用各种道德规范来衡量,只有《鹿鼎记》的主角不是,是一个普通人,经不起道德标准的秤衡。但是谁也不能责怪他。谁要责怪他,请先用道德规范秤衡自己。耶稣基督曾说:你们之间谁没有罪的,就可以拿石头掷他! 《鹿鼎记》中,金庸将虚构和历史人物混为一体,历史在金庸的笔下,要圆就圆,要方就方,随心所欲,无不如意。可以一本正经叙述史实,也可以随便开历史玩笑可以史实俱在,不容置辩;也可以子虚乌有,纯属游戏。 《鹿鼎记》写一个一无所长的人,因缘附会,一直向上攀升的过程。但仔细看下来这个人又决不是一无所长,而是全身皆是本领。他的本领,人人皆有,与生俱来,只不过有的人不敢做,不屑做,不会做,不能做,而韦小宝都做了,无所顾忌,不以为错,所以他成功了。 鹿鼎记的历史背景 《鹿鼎记》是中国现代作家金庸创作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这部小说创作于1969至1972年间,故事背景设置在明末清初,讲述从小在扬州妓院长大的韦小宝,以不会任何武功之姿态闯江湖各大帮会,周旋于皇帝朝臣之间并奉旨远征云南、俄罗斯之故事,塑造了一个与传统侠客完全不同的小人物形象,并借这个形象讽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和迂腐顽固的旧思想,表现了各族和谐相处、国家民族统一的思想。 《鹿鼎记》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末清初,这个时代背景下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给金庸先生的创作增加了更多的色彩。 我们都知道清朝的统治者对于汉人而言意味着是异族统治者。但是清朝当时的皇帝康熙却是一位好皇帝。正是因为他是一个好皇帝,所以使得这部小说和传统的金庸武侠小说有很大的区别,这本小说并没有以前那么厚重的家国情怀,这也反应出金庸在创作《鹿鼎记》的时期的心理变化,他已经不再是年轻时的那样非黑即白,将民族仇恨放在首位,就像射雕三部曲中的很多情节,而是把一种大爱放在心间。 我们今天再读金庸小说的时候,可以清楚地看到金庸先生在不同创作时期的心态变化,比如在创作《鹿鼎记》的过程中,我们可想而知金庸是将历史设在了清朝,同时并没有像《倚天屠龙记》那样歌颂朝廷的反叛者,去拥护反清复明的人,而是将主人公给了皇帝身边的小跟班,与此同时,通过一些侧面的描写,表现出了皇帝康熙的高明之处,的确虽然不是汉朝的统治者,但康熙帝绝对算得上是千古明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金庸在创作武侠小说的过程中,自己的胸怀也逐渐像大侠一样打开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胸怀,我们才在他的小说中看到了大爱,看到了真善美,这就是金庸先生的伟大之处,不仅是在写武侠,更将人性揭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