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国内红得一塌糊涂的《甄嬛传》即将起驾前往美国,剧中精彩纷呈的阴霾、心计也将呈现在美国观众的眼前,各种名词翻译也成为中国观众近日热议的焦点。一直以来,国产电视剧成功输出到国外电视台播出的,可谓凤毛麟角。 我国的影视剧,在海外,基本是没有什么市场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可是,随着《甄嬛传》被美国主流电视台看中并打算引进消息的传播,对于国产电视剧而言,似乎迎来了一个小小的春天。谁说我们不能输出文化作品,谁说我们不能输出价值观?只不过,我们没有合适的作品。 《甄嬛传》,于内于外,都可谓做到了成功。收视率高、重播次数多、揽奖无数,就不必赘言。而剧本好、导演班底功力厚,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细看《甄嬛传》,我有以下几个印象:语言精炼,有文采,台词自成一统,被世人称作"甄嬛体";服饰道具华丽,和皇宫的奢华非常搭调;逻辑推理缜密;情节丝丝入扣;每一个人物都被刻画的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这些因素,保证了《甄嬛传》的成功。 除此之外,在著名营销专家李绘芳老师看来,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这部电视剧描述出了真正的人性。无论是甄嬛与王爷的真情,还是与温太医的暧昧,还是与皇帝间情感的变化,都是在描写人性。这里面既有人性之恶,也有人性之善。而对于后宫中的内斗,也大大让人过了一把瘾。 这也正是该电视剧能够牢牢抓住观众心灵、看了一集还想看下一集的心理因素。可以说,如果没有对人性如此细致入微的刻画,也同样不可能入美国电视台的法眼。各国之间的历史文化以及生活习俗,虽然不尽相同,但在人性方面,全体人类,却有许多共性——这些共性,是可以通过《甄嬛传》的播出产生共鸣共振的。 但是,近些年来,我国影视剧包括电影和电视剧,在海外的市场中,存在份量是极小的。相反,如《越狱》、《成长的烦恼》、《绝望的主妇》和《兄弟连》之类的美剧,在我国却能够营销的非常成功。就连近邻韩国和印度,也可以在我国电视台上争得一席之地——尤其是韩剧,《大长今》、《冬季恋歌》之类,当年都可以称得上是火爆异常。 对我国电视剧而言,已经达到了"量产上的丰富"。有数据统计称,早在2011年,我国电视剧年产量就达到了10万集以上。如央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等在娱乐方面非常强势的电视台,每年制作的电视剧也都在70部上下。如此高产的电视剧产业,却并没有带来我国电视剧在海外市场的大繁荣,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反思的事情。 至于原因,首要的问题在于,国产电视剧制作太过粗糙,即便出口了,也对不起外国人的欣赏眼光。当下荧屏中,最走俏的电视剧中有三种,一类是专以把小事化大、无事就生是非为内容的婆妈剧,一类是大量不靠谱、不写实、夸张异常的抗日剧,一类是没有严谨逻辑推理、只能侮辱公众智商的间谍剧。这几类电视剧,整日在电视台播来播出,以至于许多人越来越对电视没有欲望。这些电视剧收视率低,也就拿不出手,即便硬硬地推出去,也只能寒碜了自己,丢人现眼。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下而言,我国电视剧包括电影产业对监管非常严格。没有分级,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除此之外,即便是一部电视剧能够在观众那里"叫好叫座",也离不开"诛心"之论。比如说,《甄嬛传》就曾经被主流媒体批评过"煽、色、腥",是"三俗"。 看到《甄嬛传》遭此恶评,著名营销专家李绘芳老师的意见有两个:其一,比《甄嬛传》"煽、色、腥"是当下一些贪官,他们整日花天酒地,情人无数,也贪腐无数;其二,权力对于艺术作品,有着非常大的管理欲望,权力只想看到所谓正确的作品。 此两个原因,造成了国产影视剧的沉默。因为禁区太多,限制太多,想找出一部能够符合国际口味的影视作品来,并非是一件容易之事。而电视剧制作人,对于自己作品的不真诚,也容易被人诟病。最近播出的《楚汉传奇》中,台词穿越、硬伤多多、穿帮镜头更是数不胜数,虽然这段时期的历史内容气势恢弘、大气磅礴,但却以一种非常低劣的水平展现了出来,一个好好的题材就这样被毁掉了。这样的制作态度,又何谈进军国际市场? 如今微博宣传成风,哪部影视作品要不开个官博啥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宣传到位,《后宫·甄嬛传》自然也不例外。但每日里为自家作品吆喝的微博数不胜数,一不小心就淹没在漫天的"王婆卖瓜"声中,若没点绝招,便很容易白费了力气。 在《后宫·甄嬛传》中,甄嬛过生日,雍正大摆宴席彰显圣恩眷宠之意,引来众妃嫉妒。在这场戏中,甄嬛放风筝以及果郡王以满湖莲花博美人一笑,最为令人印象深刻。为了配合《甄嬛传》的播出,安徽卫视便结合剧情打造出一个"甄嬛风筝节",邀请合肥、南京、武汉、杭州等地的观众一起放风筝。 花钱或许不多,但胜在有新意。此外,东方卫视也发起了"寻找甄嬛"的线下活动,将五个《后宫·甄嬛传》图标分别在北京五个地铁站由工作人员派发,集齐5个图标并拍照发微博的第一人,便可现场获得价值一万元金条的大奖。 最"恐怖"的来了!4月间,不少微博用户发现,竟有注册名为"钮钴禄-甄嬛"、"雍正-四郎"、"华妃-年世兰"、"温太医"等神秘人士在微博发帖刷屏,点开一看,还都是加了V的实名认证用户,如"钮钴禄-甄嬛"的认证信息便写道:"本宫是《甄嬛传》角色———甄嬛,非演员。"虚拟人物通过微博认证,或许这还是头一遭。 虽然明显是微博跟电视台之间的联手宣传之举,更惹来坊间"如此是否坏了微博实名认证规矩"的争议,但无可否认的是,这一破天荒的宣传策略引起了巨大的社会效应,一时间围观者众。网民纷纷议论:"这样也行?!"在后期上星的整个过程中,这些从剧中"穿越"到现实微博中的宫斗主角们"互动"频繁,所议内容从剧情的演义,到现实中真实的沙尘暴,不一而足,为《后宫·甄嬛传》的播出推波助澜。 回想上世纪90年代,歌手演唱影视剧主题曲的现象很普遍,但现在唱的人和流传的歌却越来越少。对此,刘欢说原因很复杂,而音乐稿酬太低是一大原因:"一个一线音乐人每集稿酬大概一万元。这个很现实,电视台买片,看的是演员和导演,不会因为歌曲去买一个剧。如果靠这个挣钱,早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