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航天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策略


  裴静 张欣晨 郝东卿 高峰 梁天 马忠成
  【摘 要】十八大以来,国家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新时期、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坚定不渝地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军工企业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針,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整体水平跃升的根本途径。航天技术产业是对国民经济起到战略性作用的产业,对其他行业的带动性和技术挑战性使它成为了最高端的领域,研究航天军工企业新时期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航天军工;军民融合
  一、当前存在不足
  航天民用产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航天医药、智慧城市、航天育种、新兴材料等多领域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但是,航天技术限于其自身高精尖、高投入等特点以及发展历程中竞争环境差的限制,军民融合发展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军转民"力度不够,民用产品未形成核心竞争力。部分单位生产的民用产品,并不是由企业的高端军用技术衍生,而是一些简单的加工类产品,知名度不高,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差,对企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很低,远达不到反哺军用技术研发、军品生产的效果。
  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大局观不足。航天企业对于军民共用技术的发展,没有系统的思路,依然是"哪片云彩落雨,哪片庄稼成长",资金的来源左右了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军用、民用航天器的研制上,存在功能重叠却又各存短板的现象。航天军工企业服务的民用应该是更广泛的,更全面的,企业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从经济发展全局落到企业效益自身,谋求更高效的发展方式。
  企业制度与军民融合发展要求不符。军民融合发展不仅是军用、民用技术的融合发展,更是人力资源、物资保障的融合发展。军品的生产多为计划体制,民品则为市场体制,内部资源配置易出现不均衡,导致军民技术协调发展失衡。部分航天企业中,员工不乐于参与民用产品研发,原因在于从事民品技术,资源有限,薪酬水平、成长空间不仅难以与社会化的民营公司相比,甚至滞后于单位内部的军品从业人员。或者,对于民用技术的开发,企业依然沿用军用技术管理模式,条条框框、弹性不足,制约了民用技术的健康成长。
  金融手段利用不充分。航天企业经费来源主要为国拨资金,《军品价格管理办法》规定军品的利润仅为5%,导致企业的盈余资金有限,无法完成大型项目的创新,创新动力差,并且一旦出现国家订单减少,企业的发展将受到很大限制,生存健壮性不足。目前,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下设十几家上市公司,但其受资本构成影响,基本按照国有企业模式运行,资本多元化程度低,民营资本参与有限,未发挥好上市公司平台的"输血能力"。应该让社会资本更深层次进入航天建设,助力航天民用经济发展,享受航天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
  二、后续发展建议
  加强有竞争力民用产品开发。对于民品开发,不仅要呼应国家政策的引导,更要从国家经济建设的角度、整个体系的建设需求、军民互通、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出发,"军转民"更有目的性,将优势技术转为民用,形成具有竞争力产品,而不是产生新的过剩或者落后产能。比如,当前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是车载电池阵技术。车载电池阵和星载电池阵需求类似: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智能化控制、可靠性冗余设计等。航天企业进军车载电池领域,研制体积更小、容量更大、充电速度快、寿命长、可模块替换的电池,解决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将带来可期、稳定的经济效益,这一成果将在技术和经济上直接反哺军用技术。
  企业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军民融合发展要求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企业应具有现代化思维,航天企业不仅是一家军工企业,更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一员,发展初衷不仅要考虑国防建设,更要注重经济效益。优化人员、资源布局,制定适合军、民协同发展的企业制度。
  改良市场开拓机制。航天企业现有的市场开拓思路计划经济特点显著,面对复杂多变的民品市场,营销能力相比成熟的民营公司逊色不少。进入民品市场,开拓思维要从"维护客户群体"向"发现客户群体"转变,形成激励机制,主动谋划,积极与社会、市场对接,向广大群众找需求,结合自身技术特点,寻求、研发有竞争力社会亟须的民用产品,并做好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升级换代。
  开放门槛,将优良民营企业纳入产业链。十八大以来,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政策,优化"民参军"准入资格证办理流程,鼓励民营企业以"竞争者"姿态参与国防建设,未来民营企业参与军工建设将成为常态。在新时期、新常态下,航天军工企业应变被动为主动,打破目前的供货壁垒,吸纳优良民营企业作为部组件、外包服务供货单位,向市场寻求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进一步降低自身研制成本,降低研制风险,享受政策红利。
  推进企业资本多元化改革,多方位利用金融工具为航天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军工企业可以尝试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平台,包括优质的军用、民用资产,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加入,推进企业资本化转型。利用社会资金,主动出击、谋求创新,攻关军民共用技术领域上台阶发展所需技术,研制更具竞争力产品,改变现在"等、靠、要"的局面,提速自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整个国家的国防实力。对于短时间难以获得参军准入资格且航天技术先进的民营公司,可以借助金融工具进行产业并购,实现"1+1>2",拓宽产业范围,另外一种方式直接促进军民共用技术发展。
  三、结束语
  无论从国内自身的发展历程,还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军民融合发展,是一个国家更快、更好完成国防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航天技术作为国之重器,它的发展直接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发展的道路总是需要不断摸索,新时期下,更有针对性地开发民用产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场机制,打破壁垒吸纳民营产业,全方位利用金融手段服务企业发展将引领企业走出一条更好、走向更远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网站目录投稿:宛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