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加强企业文化中国化公司企业文化更新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是很重要的,是企业的精神支柱。海尔的员工在临死之前嘱咐后人把遗体带到公司前,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力量。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文化,中国历史上最早是指"以文教化"和"以文化成"的总称,从字面意思上解释,文化是一个动词,无论是"教化"还是"化成",都体现了一个行为过程。"文"是指道德、哲学思想、艺术等,引伸到企业文化中就是企业所倡导的企业精神;"化"是指教化,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合。企业文化是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新兴的管理理念,是在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基础上逐步演变产生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它的目的,就是以精神的、物质的、文化的手段,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怎样建立起适合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方案呢?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上,有两种倾向:一是自然主义倾向。另一种是主观主义倾向。认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就是人为的设计。前者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无作为"现象,一切凭其自然发展,缺乏明确的理念指导;后者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突击"现象。企业可以一夜之间设计出很响亮的理念、口号,也可以印刷出很漂亮的企业文化手册。这两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结果:员工心理上,企业文化、理念都是空白。
  对企业来说,仅仅有文化,并没有任何意义,将文化作为行动的准则,才是关键。在进行企业文化导入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阻力,这是任何企业在变革过程中都需要经历的阵痛,但成功企业与失败企业之间的区别就是,因阵痛而放弃的企业,往往都无法获得成长,而挺过阵痛的企业,最终都成为受人尊崇的楷模,因此,如果缺乏决心,企业文化最终只会成为空谈。
  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建设有特色企业文化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为了追求时髦。企业文化在本质上是企业通过价值观念和精神要素来统一员工思想,指导员工行为,增强企业凝聚力,推动企业发展的。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模式,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来建设自己的文化模式。"乡土型"企业文化"乡土型"企业文化是指建立在民间地方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文化。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地方文化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理应将地方文化作为基础。特别是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乡镇集体企业和部分私营中小企业,或资源依赖于地方,或员工来自于本土,或产品销售主要集中本区域,或产品品牌本身就源自于本土文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有典型的地方特色,企业员工的内心也深深地保留着地方文化的印记。因此,这些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不能忽视地方文化影响,否则就容易在员工的心理上造成文化扭曲,产生精神摩擦,最终导致文化坍塌,严重时还会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家庭型"企业文化家庭型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建立起一种具有家庭氛围的企业文化。中小企业特点就是规模小,人数少,组织结构简单,办事效率较高,工作场所相对集中,员工上下班之间的接触和了解的机会要比大企业多,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为企业内部的人员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方便。"家庭型"企业文化的突出表现在于营造家庭氛围。因此,无论是企业的经营思想,还是组织的规章制度,特别是激励与约束机制,都应以员工为核心,实行人本管理。有人以为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实并非如此。"家庭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企业决策者的经营动机和长远战略目标。如果把员工当作企业主人,把企业的前途与员工的个人命运看成是一个有机统一体,那么企业不仅能长远发展下去,而且还会激发员工的智慧和热情,产生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
  中国人的文化特性决定了中国人作为一个群体在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上相比起其他国家的人来说更为统一。反而正是因为这种大体上的统一,使中国人在遵守制度上面临共同的难题———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直观性、价值判断的伦理标准使得"制度"必须首先在价值上得到中国人的认可。这就带来了"制度摩擦成本"。把"制度摩擦成本"说得更清楚些,就是中国企业面对的中国人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愿意接受统一的价值观,但是他们把价值观的衡量和判断经常使用在生产生活的任何方面,当一件事情、一个制度或者一种现象与他们价值观相冲突的时候,他们往往为了保存自己原有价值观,而放弃有效的行动。所以,中国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哀叹,要是我的手下像日本人那么听话就好了。其实,是他的手下需要被说服,如果这个管理者能够在价值层面说服手下:你要接受我的所有命令,并且为了执行这些命令时相信是正确的,那么这个管理者带领的团队往往比一群日本人、美国人更厉害。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特别专注于企业文化激励、导向、凝聚、约束这些功能?这些其实不是价值观之间冲突的问题,而是价值观如何执行的问题。当"执行"成为所有中国企业的心病,其实他们共同面对是一个民族性的问题。而在"执行"这里做得较好的中国企业,不光是单纯的解决技术上管理制度怎么设置与遵守,同时也在思想上对自己的员工进行了民族性的改造。
  关键词:加强企业文化中国化,公司企业文化更新
网站目录投稿:新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