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我们如何构建下一个新常态


  麥肯锡全球总裁施南德(Kevin Sneader)和该公司的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兼医疗健康咨询业务全球负责人Shubham Singhal在今年的5月27日,以七种思考为路径,联合发布了名为"下一个新常态"主题的,有关全球经济和企业未来的发展报告。
  报告中,两人提出:"对某些企业组织来说,活下去是短期的唯一目标;而某些企业组织却在迷雾中寻找出路,积极思考度过危机、回归常态之后的自身定位。问题在于,‘未来的新常态究竟是什么模样?"
  麦肯锡方面的思考内容,经济学家们在此前都有过类似分析,但是,该报告有一个亮点,它提出了一个需要我们深度思考的问题。
  "新常态"概念最早出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Mohamed El-Erian)提出。其后,全球均用"新常态"概念,积极寻找新兴机会,以摆脱危机。
  金融危机冲击初期,很多行业、企业的收入降至历史最低,但到2009年了,部分高韧性企业依然出现新的增长。这些高韧性企业的共性是,在危机前便已做好充分准备(拥有强健的资产负债表),并且在危机期间做出了有效应对(尤其是大幅削减运营成本)。
  当下,有经济学家借鉴当时的高韧性企业案例,总结了这些企业如何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方法,但事实上,这些方法不足以应对时下。因为,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远甚于金融危机时期,且两类危机的性质完全不同。
  金融危机时期,高韧性企业依靠的是前瞻的技术储备、有效的管理、智慧的领导力、先进的商业模式等等,但是,时隔12年后的今天,也就是在全球大疫情的背景下,能够避开疫情影响的高韧性企业,现在更靠的是一种叫做"无接触式经济"的经营模式。
  "无接触式经济"肇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一个叫做 "距离经济(economic distance)"的理论。
  何谓"距离经济"?就是,一个企业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下,"距离"是其商业经营的主要障碍,若能利用网络特征与优势,完全解决"距离问题",就找到了商机和赢利点,谁先挖掘到"距离"市场的空白,寻找到了适合网络经济发展的有效要求,谁就抓住了美好的未来。这里的"距离"包括物理空间和虚拟世界中时间、空间、文化、需求等方面的差异;距离的长短决定着市场需求的大小;经济行为在多大程度上缩短了距离,就能在多大程度上创造出经济效益。
  我们会发现,本次疫情中的高韧性企业,大多有着"距离经济"的特征。不出意外,这些拥有"距离经济"能力的企业可能是 "下一个新常态"的主流!
网站目录投稿: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