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弘禾师兄"的第67期分享 作者 | 弘禾师兄 来源 |稷下百家(jxbj100)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jixiabaijia) 什么是执行力? 执行力,就是你做一件事的投入状态。 你投入的状态越好,执行力越强,反之则越差。你做事的投入状态,是由"意愿"和"能力"两个关键因素决定的。 意愿:就是你做这件事的态度; 能力:包括你的经验、技能、知识、体力、智力等因素。 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就是: 执行力 = 意愿 x 能力 A象限:能做愿意做(执行力没问题) B象限:能做不愿做(执行力有问题) C象限:不能做不愿做(问题与执行力无关) D象限:不能做愿意做(执行力有问题) 执行力的四种类型 A象限:能做愿意做(执行力没问题) 在这个象限,同样可以按意愿和能力的强弱,将人分为很多类型,这里举4个代表型的类型。 ①与 ②,两个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能力是一样的。但这两个人的态度却不一样。 ②的意愿比①强,在同样的能力下,②的执行力一定是比①强的。 ④的意愿很强,但是做事的能力远远不如②,如果让④达到②的水平,需要借助外力来进行。 就拿企业管理员工为例: 领导安排工作,②④两位员工的意愿都非常强,但能力不同,你会选择哪位员工来做这件事呢? 最好的选择肯定是由②号员工来完成,不仅能做的好,还能做的快。 但如果你安排④号员工来做,效率和结果就会大打折扣,你就要考虑需要给他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和支持,他才能顺利且更好的完成工作。 B象限:能做不愿做(执行力有问题) 在这个象限,同样可以按意愿和能力的强弱,将人分为很多类型,这里举4个代表型的类型。 在⑤处的人,能力很强,可是愿意很差。就是说这个活他能干,但他就是不干。 就像有些公司的员工,明明这个活他能干,可他就是不干,这样的员工管理者一定要加强管理,一旦放任不管,就会变成团队里的"明星",去影响其他员工的状态,从而给团队造成很大的影响。 C象限:不能做不愿做(问题与执行力无关) 拿职场举例,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跨部门人员调动,或组织架构调整、新员工入职水土不服等方面。 这些情况的出现,很多情况是客观因素造成的,这就与员工的执行力无关了。 那你就需要从人员招聘、人岗匹配、组织配置等方面去分析问题。 D象限:不能做愿意做(执行力有问题) 这种情况就是"没有金刚钻,但是非要揽瓷器活",就像有些员工态度非常好,也主动积极,但是他没有这个本事,干不了这个事。 还有一种员工,就是拼命的加班,努力了半天看着挺勤奋,但是却没有任何效果。 这种情况下,管理者要考虑,意愿度好能力差的员工该怎么使用?能力不行是否可以通过培训来提升?或者找个专门的导师来帮带?或者找个意愿强能力强的人来做这个事呢? 如何提升执行力? 除了C象限与执行力没有太多关系外,其他的三个象限都与执行力相关,想要提升执行力,都要从"意愿"与"能力"方面进行改善。 (1) 能力低意愿低 ※ 帮助员工摆脱"舒适圈" 这类员工比较善于安于现状,处于"舒适圈"中不愿意走出来,或者没有找到走出"舒适圈"的方法。 作为这种员工的领导,可以帮助员工建立起更高的工作标准。 ※ 帮助员工建立"自信" 能力低意愿低的员工,通常也会比较缺乏自信,管理者需要帮助员工建立起自信。 可以善于发现这类员工的优势并加以利用,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2) "能力低意愿高型" ※ 多指导员工,帮他们提升能力 这类员工意愿度很高,通常领导安排工作都有积极的意愿,但是往往做出来的事不能让领导满意。 对这类员工,需要组织一些培训或安排一个专门的老师进行帮带,帮助员工成长。 (3) "能力高意愿低型" ※ 加以重用 这类员工一般不愿意主动表现自己,但是当你把工作分配给他时,他也能完成的很好。 对于这类员工,需要及时的给予肯定与表扬,并发掘他们身上潜在的优势,鼓励他们更好的将优势发挥出来。 (4)"能力高意愿高型" ※更多的放权给员工 对于能力高意愿也高的员工,管理者应该更多的放权给他们,给他们更高的发展空间。千万不要害怕自己的位置会被这样的员工取代,你只有让员工发展起来,你才能更加轻松,更加有时间去往更高的层面发展。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万不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去压制员工的成长。 最后的话 想提高执行力,需要深度了解执行力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