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神奇水果, 只有海南琼中才有, 让陈福斌夫妻在危险的深山中守护9年, 年赚200多万, 它究竟有多神奇? 看准商机 克服困难坚持种绿橙 1990年,海南省琼中县推广种植绿橙,因为要7年才能进入丰产期,很多人都不敢尝试。1996年,几个江西人来到琼中,包下了大边河沿岸的350亩土地,开始种植绿橙,陈福斌的父母就在其中。到果园连条公路都没有,果园里还有毒蛇,条件很艰苦。撑到2000年下半年,这几人终于撑不住了,要卖掉果园,陈福斌决定买下来,他每天都在计算着自己能赚到多少钱。2000年5月,陈福斌带着已经怀孕的妻子来到了琼中,看到果园,他忍不住失望了。 没有路,他们就尽量不出门;没有水,就接山上的泉水喝;没有电,他们的蜡烛一点就是4年。一次,他看着怀孕的妻子每天连肉都吃不上,决定带妻子进城去吃点好的,补补身子。谁知道,就在经过原始森林时,突然一窝黄蜂出来,妻子被蛰了几十个鸡蛋大的包,整张脸肿得只能看见一只眼睛了。钻心的疼痛让妻子回家之后整整哭了3天,陈福斌看着心疼,但是夫妻俩却谁都不敢提打针吃药的事。孩子的出生,给陈福斌夫妻俩带来不少乐趣。陈福斌的果园距离县城有8公里,等到孩子应该上学的时候,陈福斌让年幼的孩子独自一人在县城租房,妻子有空就去照看一下。 2000年11月,水果成熟了,虽然结得少,陈福斌还是很高兴,决定把水果运到县城去卖。这时,他意识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这深山之中,只有一条人走的小路,怎么把水果运出去呢? 陈福斌:"把果装进袋子里,绑住,然后用大绳子,像穿项链似的,把每个袋子都串起来。然后把袋子丢到水里,人也得下水,拉着一排袋子走,直到上岸。再把水放掉,晾晾果子。"没有路,水果要靠人力从大边河拉出去,因为泡过水,还必须在一天之内售完,否则就会烂掉。 陈福斌决定修路。请不起专业人员,他只能和果园的工人愚公移山般一点点地修,一段200米左右的山地就修了4个月。3年时间,花了30万,陈福斌终于把路修通了。山体陡峭,有些地方需绕道,陈福斌修筑一个平台,方便车子调头。但是,一到下雨天,这条路上还是事故频发。 新品上市 卖点成缺点 2003年11月,水果进入了丰产期,陈福斌把水果运到海口,期望能在这里卖个好价钱。没想到,消费者根本不认同,以为绿橙是没熟的水果,他们甚至不知道海南能种出这种水果。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水果,在热带水果和外地水果的夹缝中艰难生存。而此时,陈福斌还发现了一个更大的问题:这种水果不耐存放。1个星期的时间,果子就开始迅速腐烂,陈福斌忍痛低价处理,最低的时候甚至只卖过4毛钱一斤。陈福斌做出了一个决定:把果子拿到岛外卖。2004年,陈福斌带上500箱绿皮橙子来到了湖南长沙。长沙是橙子的产销集散地,陈福斌希望他的橙子在这里能卖个好价钱。可是消费者依旧躲得远远的。9年,等来了一场空欢喜,自己最看重的卖点,消费者并不认同。他去过上海、沈阳,结果都一样。 免费试吃 绿橙受热捧 2005年12月,陈福斌来到了江苏南京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在这里,他认识了最大的水果经销商——帅康。帅康果断决定,在江苏各县市和南京各大超市铺货。为了消除人们对绿橙的误解,陈福斌提出:免费品尝,直到消费者认可为止。几天时间,对那张绿皮抱有成见的消费者觉得,绿橙皮青肉红、皮薄汁多、甜酸适度、口感很好,都纷纷购买。 2000箱绿橙试吃完,南京的超市开始要货,价格比普通橙子高出了2倍。陈福斌又相继打开了浙江、上海等地市场。 2005年,琼中县政府正式把这种神奇水果命名为"琼中绿橙"。绿橙的保鲜问题也解决了。琼中县政府与海南省农科院合作,将绿橙的保鲜作为重大课题来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冷库保鲜120天,常温16天。 琼中绿橙已经成为琼中县的主导产业。2009年,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上,琼中绿橙一亮相,展台前就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都想一睹琼中绿橙的风采。陈福斌还代表琼中绿橙协会与各地经销商签订了供货合同,总量达到3000万斤。 现在,绿橙年销量过百万斤,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