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 话说元朝末年,皇帝昏庸,官府贪婪,王公贵族豪强劣绅趁机抢夺土地,害得民不聊生走投无路形同水火。不久天下大乱,群雄四起,纷纷以红巾为号召,决心要推翻残暴的大元,于是便出现了无数次战争。河南地处中原,属于逐鹿之地,屡遭兵燹,因此百姓死伤殆尽。本来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河南却成了芦蒿遍地、狐奔鼠窜的荒凉之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洪武崛起,削平群雄,赶走元顺帝,建立大明。天下粗定,洪武帝即着手整顿旧河山。为了重新开发河南,他下令山西百姓东迁。山西百姓不知道河南的好处,认为迁移河南是受苦受罪,大多不愿东迁,官府不依,绳捆索绑,赶往河南。 当时山西洪洞县有一个小伙子,年方十九,还没有成家。因为父母双亡,没有田地,无职无权,受尽了恶霸豪强的凌辱,早就想离开这苦寒之地。移民令一下,他想哪里的黄土不养人,何不到河南去,虽然苦些累些,总比在这里饱受欺凌强得多,再说到了河南,说不定还能当个占地老祖宗哩,于是就第一个报了名,自愿东迁。官府能得这样一个响应迁移的人,自然是欢喜不尽,也就倍加优待,允许他到河南后,随意择地开垦。小伙子来到泥河(即黑河)南岸,看中了一条东西长十五六里南北宽四五里的好高地,四平八稳,形同一条卧龙,旱涝保收,于是就在这最东龙头处定居下来。他先搭盖茅庵放火烧荒,然后使用官府无偿贷给的耕牛、农具和种子,埋头苦干起来。这个地方时处项城上蔡汝南三县交界之地,就是现在的大魏寨集,这小伙子名叫魏昂,他就是大魏寨魏姓的山西来祖。 魏昂年轻气盛,个大力足,生来就是勤快的庄稼人,有官府资助,三年下来,开出良田二三百亩,可是荒地多得还是一眼望不到边。开出的土地多,自己一个人怎么也照管不过来,只好逐年轮换种植,轮上的就种,轮不上的只耕不种,不能再让它荒芜下来。农忙时收种,农闲时依旧开荒。这里的气候温和湿润,地肥力足,打的粮食多得没地方放,牛也下了犊子,有了属于自己的牲畜。魏昂请官府帮忙建起新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喝不愁自由自在。可就是这个地方地广人稀,魏昂在这里生活了几年,除了官兵来往,没见过一个外人,只有对天对地对牛说话,始终成不了家。没有个帮手,缝补洗浆没人照顾,也够难的。 魏昂眼看着这大片大片的土地荒芜着,心想自己一个人何时才能开完呢?白白丢下感到实在可惜,何不回原籍动员自己当年要好的伙伴朋友,来这里共同开垦呢?于是就向官府讲明原因,告了假,房门也没有锁,就趁农闲一直奔回原籍。回到原籍,见了姓萧的、姓程的、姓董的几个老伙计,大讲河南土地如何多如何肥沃,气候如何适宜,物产如何丰富,对自愿去的官府如何支持,几说几不说几讲几不讲,老朋友们动了心,遂携带妻子儿女,随着魏昂来到河南。当然魏昂也带回了一位夫人。 魏昂来这里最早,自然成了众人的领袖,魏昂帮他们划分地块安下家,贷来耕牛、农具和种子,奋力开起荒来。果如魏昂所说,荒地多得是,随便开,谁开归谁。开出的地种啥成啥,一年下来,硕果累累。众人很快忘记了山西那苦寒之地,爱上了这肥沃丰硕的地方。这些年轻人生命旺盛,适应能力强,很快就繁衍开来,分别建起了美好的家园。谁曾想,几百年后,他们都成了占地老祖宗。现在那一带,五个萧庄、程阁大程庄、大董庄,几姓人口非常旺盛,大庄子几千口人没多少外姓,小村子一拉一溜排成行,几个村都是一个姓。 魏昂的夫人一连生了七个儿子,五个女儿,个个成了人,长大后分别与肖程董各家连了姻,孙子孙女也生了一大群。荒地还是多得一眼望不见边,庄稼人有的是力气,开出的良田成倍成倍的增长。在魏昂的领导下,七个儿子个个成了出色的庄稼汉,五个女儿出嫁后也都成了治家能手。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收获丰硕,更加激励人们奋力开垦。到最小的儿子成亲时,魏昂一家人,人口发展到二三十,良田开出千把亩,牛驴骡马树下栓的成片,猪羊鸡犬村子里跑的成群,五谷杂粮仓库里堆积如山,日子过得如日中天。交了官租完了银子,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直如世外桃源一般。 后来太祖爷晏驾,成祖爷登基,迁都北京路过河南,地方官把魏昂的事迹上报成祖爷。成祖爷闻听大喜,为鼓励移民垦荒,特命工匠开凿石磨一盘,石碓窑一墩,嘉奖魏昂。并发下御札,令汝南府备案,凡魏肖程董各姓移民所居周围荒地,任其随意自由开垦,官府不得阻拦;以后再开荒地永不加赋,外人不得嫉妒,更不准巧取豪夺抢占一分一厘,某年某月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