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念了一遍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叶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念完后,便问:"谁给我解解这首诗是何意?" 二狗迫不及待站起来回答说:"老师,我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两个主题,一,陶渊明懒,二,陶渊明耐饥。" 老师做不解状,问:"你解释解释,为何这样怠慢陶渊明?" 二狗说:"从草盛豆叶稀和道狭草木长两句便可看出渊明大哥确实懒,地里面的草比豆叶还茂盛,试想,植物生长何其缓慢,少要半个月,长则半年,草虽然长得快,但至少也要一个月才长高起来,陶渊明地里的草比豆叶茂盛,说明了陶渊明至少有一个月没到地里去了,这难道还不够懒吗?农民伯伯可是天天劳作在地里的,道狭草木长,更加说明了这一点,道路那么狭窄,陶渊明就不知修宽一下,道路上的草那么长,已经影响到个人交通,陶渊明也不知道割一下,可见,他何其的懒。" 老师不爽地说:"那你说说为什么他耐饥?" 二狗接着说:"从晨兴理荒秽到和带月荷锄归两句可知,渊明大哥耐饥,""晨",是指大约早上六点到八点左右,"月",应该是晚上"十点"左右,为什么是十点左右,因为还有一个"夕露",连露水都有了,天刚刚黑绝对没有露水,只可能天黑了,月亮出来很久了,温度降低了,才有可能产生露水,由此推断,渊明干活至少干了十二个小时,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他耐饥吗?最后一句点名了主旨,"但使愿无违,"愿",内心,心愿,就是说渊明哥哥希望以后不要起早贪黑的,继续偷懒,毕竟饥饿十几个小时,谁都受不了。而且,耐饥的另一面也反映了陶渊明懒,花了十多个小时,南山地里面的草还没锄完,可见草之多。解答完毕!" 老师说:"二狗,你且坐下,我要通知陶渊明协会将你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