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今天该咱俩给大家说段相声。 乙 说得不好大家包涵。 甲 我的主意是咱俩跟这讨论些个问题,观众面前各抒己见,抛砖引 玉,你说怎么样? 乙 好啊,真理不辩不明吗! 甲 那我就要问你了,你说现如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二 十一世纪里,什么最重要? 乙 什么最重要?――一下子你把我问懵了!……吃饭最重要? 甲 咳!什么时候吃饭不重要来? 乙 那就是环保最重要! 甲 (急)哎呀,我问的是,推动时代发展,什么最重要? 乙 这个……推动时代发展的是生产力呀,生产力最重要!使铁锹不行 了,得推土机。 甲 (启发)那发展生产力靠的又是什么呢?铁锹自动就变成推土机了 吗?――你舅舅家原本有大小三把铁锹,头天使完戳在墙根起了, 第二天起来往外一瞧,哎呀妈呀,顺墙根起一溜排开三台推土机, 威武雄壮,可把你舅舅乐坏了…… 乙 你讲童话故事哪? 甲 不讲故事,那你说,生产力怎么就进步了呢? 乙 怎么进步的?不就一步步的就进步了呗。 甲 弱智!推土机,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嘛? 乙 不是。 甲 是人世间本来固有的嘛? 乙 不是。 甲 那是从哪来的呢? 乙 我姥爷买的! 甲 咳!我问的是减轻体力劳动强度的这个用于挖土掘地的大型机械, 是怎么出来的? 乙 工厂里生产的呀! 甲 工厂是根据什么生产的呢? 乙 根据工程师的图纸啊! 甲 那工程师怎么就能设计出那种图纸呢? 乙 他上大学了啊! 甲 上了大学的就一定能发明创造吗? 乙 (思索)那倒不见得。 甲 没上过大学就一定不能发明创造吗? 乙 那倒也不见得。 甲 能发明创造的特别聪明特别有才的人,通常说是―― 乙 人才! 甲 (如释重负)好吗!没把我急死! 乙 我明白了。你不就是说人才重要吗? 甲 嘿!好象刚才糊涂的是我。 乙 你明说不就结啦!饶那么大弯子干吗呀?我又不糊涂。 甲 其实,人才问题,也不是个新话题。历史上各个时代没有一个时 代是不重视人才的。 乙 您能举个例子吗? 甲 那太容易啦。《三国演义》,历史文学名著,听说过没有? 乙 那怎没听说过呀!电视连续剧热播,家喻户晓啊! 甲 三国时代,人才问题,就特别突出。 乙 这个我懂。 甲 当时各个山头都拼命争取人才。大家好象都明白这个道理:政治 路线确立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乙 那个时候就有干部这个词啦? 甲 噢,那倒是没有。不过大概的意思古时候和今天也差不多。 乙 没有这么比的。 甲 比比也无妨。总之,人才特别重要。不是有那么句老话吗?千军 易得,一将难求。 乙 是有这么句话。 甲 三国时候,三个大的武装势力相对稳定,彼此之间有斗争有联合, 基本上是东吴孙权和西蜀刘备相联合,共同对抗曹操的格局。三大 势力心里都明白,早晚要有一场最后的较量,决定谁是最后的赢家, 所以都拼命吸纳人才、储存人才。 乙 这个自然,谁也不是傻子。 甲 经过研究我发现,错来各个山头吸纳人才的方式方法都很不一样, 各有各的特色,很有意思。 乙 是吗?都是什么特色呢? 甲 先说刘备吧。刘备厚爱人才,爱在骨子里。 乙 那么爱? 甲 你想啊?桃园三结义,和关羽关云长、张飞张翼德拜把子,在桃 园里祭告天地时候,都说什么来着? 乙 那我哪知道啊? 甲 书中有记载啊! 乙 你还记得? 甲 那怎不记得?倒背如流啊! 乙 不夸张? 甲 不信你听:――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 出榜招募义军。榜文行至涿县,引出一个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 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喜好结交天下豪杰。生 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 唇若涂脂,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履织席为业。年十五岁,母使其游学, 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及刘焉发榜招军时,年已二十 八岁矣。 那日见了榜文,刘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 国家出力,何做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高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 须,声若巨雷,势若奔马。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 德。世居涿县,颇有田庄,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 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 倡乱,有志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 招募乡勇,与公共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飞同去店中饮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 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中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 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风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 凛。玄德邀他同坐,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云长。河 东解良人。因杀了本处势豪,逃难江湖。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 募。玄德遂将己志告之。云长大喜。飞曰:吾庄园后有一桃园,花开 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 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我三人 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 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在上,实鉴此 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听见没有?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 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乙 (拍手)是挺感人的。就是违背科学。 甲 我背书违背什么科学? 乙 我说的是他们哥仨的誓言,违背科学。 甲 科学干吗?人家那是一种心情。到后来,关羽张飞一死,刘备果真痛 不欲生,连皇帝都不想做了,江山社稷都丢到脑后头去了,一心要为 二弟三弟报仇。――刘备爱才,胜过爱江山社稷呀! 乙 咳,什么呀!人家那是手足之情!多少年的大哥了,一下子―― 咳,能不悲痛吗! 甲 手足之情?哦,对了,关羽张飞要不是人才,刘备能让他们当手、当 足吗? 乙 (点头)好象不能。 甲 那关羽张飞是不是支撑刘备事业的主要干部? 乙 (点头)好象也是。 甲 (激愤)‘好象’也是?根本就是!有关羽张飞这样的人才、这样 的兄弟、这样经得起考验的干部,刘备就有指望,就有希望,就有江 山社稷;没有关羽张飞这样的人才、这样的兄弟、这样的干部,刘备他 就根本什么都不是。刘备深知道这个,所以,刘备爱才,非常真挚。你 说,他那种对人才的厚爱,是不是爱到了骨子里? 乙 爱才之心,没有不真挚的。 甲 哎,这话你可不能这么说。东吴孙权算不算是一方明主? 乙 好象还凑合。 甲 可孙权爱才,就不能说怎么真挚。 乙 三国里说的? 甲 我研究出来的。 乙 愿闻其祥。 甲 许是孙权手下不缺人才的关系,济济一堂文臣武将够他用了,所以, 孙权用不着象刘备那样为争取几个人才呕心沥血。他吸纳人才的办法, 就是高高在上地等,等着人才来投。 乙 你研究出来的? 甲 非也。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里有一句话:孙权自孙策死后,据住江 东,承父兄基业,广纳贤士,开宾馆于吴会,命顾雍、张延接四方 宾客。――听见没有?开招贤馆,就是说建立国家级的收罗人才的常 设机构,专人负责,等着人才来投。 乙 噢,人家要不来投呢? 甲 不来,大概也不去请。 乙 人才来了以后,再热情欢迎也一样。 甲 热情欢迎?那要看合没合上孙权的眼光!孙权手下有一谋士陆绩,少 年时候曾经偷拿宴席上的一个橘子,被认为是有污点的人物,始终得 不到孙权重用。庞统庞士元怎样?社会上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先生, 就因为相貌丑陋,根本得不到孙权的搭理。 乙 还有这事? 甲 所以说,孙权挑剔爱才,爱在形式。注重表面的东西。 乙 还是人家不缺人才,缺了就顾不上吹毛求疵了! 甲 这话可不能这么说。曹操缺人才吗? 乙 (插话)对了,曹操爱才,我知道。曹操喜欢关羽关云长,上马金下 马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赠送美女锦袍,赤兔宝马,就为的 是苦留关羽。 甲 以优厚的待遇对待人才,这手段并不新鲜。它属于收买的性质,是很 常见的一种方法。 乙 可我没听说曹操还这么对待过别人啊? 甲 那是因为关羽特殊。曹操比起刘备和孙权,所拥有的人才是最多的, 可他从来没觉得多。 乙 他贪心不足。 甲 的确,曹操爱才,到了贪爱的地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凡是 人才你们都放心大胆地来吧!我这座人才之山哪,决不会有满足的高 度;我这片人才之水呀,决不会有满足深度的时候。 乙 是和刘备、孙权不同。 甲 曹操贪爱人才,体现在人才韬略上。 乙 不懂。 甲 就是费了心啦,想尽办法。 乙 你研究来? 甲 那当然啦!――咱们先从根上说:那曹操,人称乱世枭雄,挟天子 以令诸侯,有这话不?――舞台上一出场,就是一个大白脸。 乙 给人的感觉就不是个好人。 甲 ――(探讨地)哎你说,曹操到底是不是好人哪? 乙 当然不是啊! 甲 为什么? 乙 挟天子以令诸侯啊! 甲 合着不挟天子,就对。 乙 那当然啦!君是君,臣是臣哪! 甲 依着你,这么大的国家大事,全听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的,汉献帝 是个小孩子啊!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他懂什么哪?合着为了忠君,油 瓶子倒了都不扶,闪在一边看热闹,看着国家乱糟糟的,到处打仗, 好?百姓不知道怎么纳粮,做买卖的不知道怎么交税,好?为了一个 所谓忠臣的名声,当缩头乌龟没一点责任心,好? 乙 倒也……不好。 甲 总得有个胆大豁得出去的出来收拾收拾吧?江山破碎了,再把他统一 起来。赶上曹操就是这么个角色,有胆有识,最有能力完成这个使命。 怎么倒应该挨骂呢? 乙 他憋着篡权哪! 甲 他篡权又怎样?老百姓才不管谁掌权呢!谁掌权我给谁交税,谁管我 我给谁纳粮。只要你能叫我好好活着,我就听你的。 乙 照你这么说,曹操挟天子,挟对了? 甲 不是我说对,也不是你说不对。咱们看历史怎么说。《三国演义》里明 确写着,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挥师南下,那时候曹操就已经有马步水 军八十三万,号称百万,上将千员,谋士无计其数。可那时候刘备呢? 兵不足千,谋士大点的就数一个诸葛孔明。后来刘备拼了一辈子也才只 有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到了晚期就更惨啦,蜀中无大将,廖 化当先锋。我问你,如果曹操得不到群众拥护,能有那么庞大的军队? 如果曹操的干部路线不正确,能吸引那么多人才加盟?上将千员,什么 概念?那就是人才争先恐后纷纷投奔哪!如果当时人民都骂他,怎么可 能反倒都投奔他呢? 乙 有点道理。 甲 (饶回主题)为了完成江山一统的大业,曹操时时刻刻关注人才。书中 第三十六回,说的是,刘备由于任用了单福做军师,连打了几次胜仗。 曹操很奇怪,小小的新野县,区区弹丸之地,就至于拿不下来?一打 听,原来刘备有了军师单福。曹操纳闷呀,单福是何许人也?手下谋士 程昱笑曰:此非单福也,此人乃颖川徐庶,字元直。单福乃其托名耳。 操曰:徐庶之才,比君何如?昱曰:十倍于昱。操曰:惜乎贤士归于 刘备!羽翼成矣,奈何?昱曰:徐庶虽在彼,丞相要用。招来不难。 操曰:安得彼来归?昱曰:徐庶为人至孝,幼年丧父,只有老母在堂。 现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侍奉。丞相可使人赚其母至许昌,令作书 招其子,则徐庶必至矣。操大喜,使人星夜前去取徐庶母。 乙 老夫人来了没有呢? 甲 不一日,徐母至。曹操厚待之。 乙 厚待,我懂,就是好吃的、好喝的,伺候着,款待。 甲 看看差不多了,曹操就对徐庶的母亲实话实说了:您的儿子徐元直, 天下之奇才也。今在新野,助逆臣刘备,背叛朝廷,实在太可惜了。今烦 老母作书,唤回许都,吾于天子面前保奏,必有重赏。徐母问曰:刘备何 如人也?操曰:沛郡小辈,妄称‘皇叔’,全无信义,所谓外君子而内小 人者也。徐母急了,厉声曰:吾久闻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 玄孙,真当世之英雄也。我儿辅之,是得明主矣!你呢?虽托名汉相,实 为汉贼,欲使吾儿弃明投暗,岂不自耻乎?老太太脾气大,说到这,抓起 砚台便打曹操。曹操也急了,叱武士进来将徐母押下去,就要问斩。 乙 呵!真热闹!杀了没有啊? 甲 那哪能杀呀?又是程昱上来献策,暂时把徐母安顿下来。那程昱时不时 地去问寒问暖,也不谈国事。自称是徐庶的结拜兄弟,徐母也就不加防 备。再以后,就经常给老人送点小物件,小礼物。每次收到礼物,老人 都高兴,也就答应给程昱写收条。 乙 咳!一点小礼物,写什么收条啊!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甲 说的是啊!那是个直心眼的老太太,没往坏处想啊!程昱可乐啦,得 了老太太的笔迹,如获至宝,可逮着立功的机会了,每天灯下模仿徐母 的笔迹,夜夜至深。看看模仿的能以假乱真了,就假借老太太的口气, 给徐庶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被曹操绑了去了,下了大狱了,性命不保 了,儿子你快来救我吧! 乙 这姓程的小子真缺德。 甲 徐庶看完母亲的信,泪如泉涌,哭了,方寸大乱。也没多个心眼想想 这封信是从曹营里传出来的,可能是真是假,拿着信就来见刘玄德,说 了一大片话:某本颖川徐庶,字元直;为因逃难,更名单福。前不久某 至司马水镜庄上,水镜因说,刘豫州在此,何不事之?于是,庶故意狂 歌于市,以动使君。幸蒙不弃,即赐重用。怎奈老母被曹操赚于许都, 囚禁在牢,将欲加害,老母手书唤儿前去,庶不能不去。非是庶不欲效 犬马之劳,以报使君,实奈慈亲被执,不得尽力。今当告归,容图再会 乙 唉!没办法呀! 甲 刘备再三地表示依依难舍。可人家不是为别的事,是去救母亲于水 火,拦不住啊,也不能拦哪!就这么,徐庶就投进了曹操的怀抱。 乙 等等!这话我怎么听着那么难听啊? 甲 怎么难听了? 乙 什么叫……投入……怀抱? 甲 那你说该怎么说呢? 乙 徐庶是上了曹操的当啊,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他恨曹操还来不及 呢,怎么能说是……怀抱? 甲 一言不发管什么?他知道自己上了当以后,不是也没自杀吗?不是 也没逃跑吗?不是也没归隐吗?不是照样做了大官吗?不是一分钱工 资没少拿吗?曹操养了他一辈子,有吃有喝的,不操心不劳神的,多 得(读dei 三声,合适、得意)呀。我说他是投到了曹操的怀抱,错 了吗? 乙 照这么说,那曹操真傻! 甲 傻?浅见了不是!人家曹操是政治家,不在乎一个徐庶是不是一言不 发,爱说话的有的是,哪个不是高人! 乙 白养活着,还是傻呀! 甲 (急)你这人怎么那么不开窍!那曹操在乎的是‘一代名流徐庶投了 我了’这样的广告效果!那徐庶是什么人哪,人才呀!一流人才呀! 普天下的知识分子,那些个还没有找着主儿的人才们一听到这个爆炸 性的新闻,什么感觉? 乙 什么感觉? 甲 别犹豫啦!咱也快去吧!徐庶都去了,咱还慎什么呀?呼啦呼啦地就 都投了曹操了! 乙 有这样的事? 甲 曹操横槊赋诗,说的明白:我有佳宾,鼓瑟吹笙。 乙 这句话我明白,就是吹吹打打,欢迎客人。 甲 客人是怎么来的呢?越陌度阡,枉用相存。阡陌,知道不?就是田间 小道啊,大老远的,都是走着来的,没有路费呀!受了苦啦! 乙 是那意思? 甲 都是听说徐庶投了曹操以后,争先恐后跑来的! 乙 嘿!还真象那么回事。 甲 (总结)以此为例,曹操一旦发现人才,就想方设法弄到自己这来。 并且非常注重新闻效果,广告效应。换句话说吧,那曹操是拿徐庶做 了活广告。 乙 哟,那时候就有广告啦? 甲 广而告之,也不见得非得用在电视上。 乙 报纸也没有啊! 甲 一传俩,俩传仨,仨传百,百传千,行不行啊? 乙 噢,口碑相传? 甲 不也就广而告之啦? 乙 算你有理。 甲 干吗‘算’我有理啊?据我考证,我国最早的具有广告意识的就是曹 操了。 乙 这么说,是徐庶傻了。不知不觉就给人家做了活广告! 甲 又浅见了不是?徐庶什么人啊?何等聪明?他知道自己的价值,往曹 操跟前一站,只要还喘气,就是做了大贡献,就身价百倍,曹操就得 厚待他,哪还用得着他出什么主意啊?他俩才是心照不宣,配合默契, 谁都知道谁的心思。傻的是老百姓,还把‘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