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石之雅趣


  奇石,是指天然形成的具有无与伦比的观赏、玩味、审美、陈列和收藏价值的各种岩石、矿石及化石。奇石称谓颇多,常见的有雅石、供石、玩石、寿石、水石、欣赏石、藏石、珍石、美石、嘉石、灵石、观赏石和石玩等。在众多的收藏中,奇石以其独特的魅力,永存于世,永葆其形,为人们的生活平添雅趣,深受藏家们青睐。
  奇石者,蕴天地之灵气,汲山水之精华,历经千百亿年风雨雕琢与沙砾摩挲,或山中隐卧,或洞中秀藏,或溪水为伴,或荒漠独傲,形成形态奇异、玲珑剔透、石纹奇特、色泽秀丽的观赏石。奇石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珍贵艺术品,每一块奇石都自然天成,浸透了万物生灵的精、气、神,集科学、文化、艺术于一体,也便都有了灵性。
  奇石的历史文化内涵极其丰厚,人类早年就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石器时代,最早的劳动工具便是石头,最早的饰物也是石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的神话传说已赋顽石以灵性,由此形成了对石的崇拜。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道:"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一境界的论述似乎非常适合用于对古代赏石文化的论述。
  爱石、玩石、采石、赏石、藏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籍《山海经》就有记载:"岷山,江水出焉,其下多珉"。珉是一种白色似玉的美石。商周就有石玩市场,西汉张骞出使大月氏国,曾带回一块奇石回长安,令朝野叹为观止。
  中国赏石文化大致可谓肇兴于晋唐,滥觞于园林文化的情境之中,可以说晋唐文人赏石以境界居上。东晋陶渊明的居所旁有一块奇石,他十分珍爱,酒后常睡于石上,称之为醒石。盛唐宰相李勉藏有"罗浮山石"、" 海门山石" 等名石。唐代诗人白居易是个有名的"石痴",不但对收集奇石有浓厚兴趣,还以石为伴。他在《双石》诗中写道:"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还在《北窗竹石》诗中咏道:"一片瑟瑟石,数竿青青竹。向我如有情,依然看不足。况临北窗下,复近西塘曲。筠风散余清,苔雨含微绿。有妻亦衰老,无子方茕独。莫掩夜窗扉,共渠相伴宿。"在石头的方寸之间,可见天地之宽。
  后来,文人雅士予石以象征意味和人格化:石之历史悠远,使它成为一种长寿的象征,雅称为寿石;石坚硬不变,常让人比德于石——"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然叩之湿润,被借称于朋友之间的牢固友谊,称谓"石交"、"石友";石之安固不移的特性为人所爱,常见斋阁厅堂正中的案几上,左摆花瓶,右供奇石,就是寓平安之意。
  宋代就有了不少案头赏石,如《铁围山丛谈》中述及:"江南后主宝石砚山,径长逾尺咫。前纵三十六峰,皆大如手指"及至米芾袖中之神巧。米芾曾守涟水,因好石,终日在书室中一一品题,不出门户。杨杰为朝廷派来的监察使,本打算教正米芾的爱石癖。对米芾正色说:"朝廷以千里付公,那得终日弄石都不省事,案牍一上,悔亦何及?"此时米芾不慌不忙从左袖中取出一石,其状嵌空玲珑,峰峦洞穴皆具,色极清润。米芾说:"如此之石安得不爱?"杨杰不理。然后米芾又掏出一块。叠嶂层峦,奇巧更胜。杨也不理。最后米芾拿出一块,尽天划神。对杨杰说:"这块如何?"杨杰说:"此石安得不爱!非独公爱,我亦爱也。"然后从米芾手上拿过这块石头径直登车而去。由此可见这样的赏石对文人有多么大的吸引力,这其中品观的乐趣与心赏方家自知。
  苏东坡也是中国赏石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艺术家之一,他嗜石成癖,赏石、玩石风格就与他阔达磊落的性格一样,在他的"雪浪斋"的案头,有山水景观石、纹理石、色彩石、抽象石等。他随兴所致,随兴赏玩,没什么拘束,不受任何影响。在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时,就在齐安江上用小米饼换取当地孩童下水捞取的个形奇异的石头,共298枚可爱的美石。"得意失意,奇石总成知己"。
  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万钟也是个石迷,在江苏六合当县令时,他出高价搜购雨花石。他拥有三座奇石庄园,即"勺园"、" 满园"、" 湛园",家中贮石无数,公务之余,常常是"衙斋孤赏,自品题,终日不倦"。他藏有18枚绝巧的奇石,分别以诗句命名,如"三山半落青天外","门对寒流雪满山"等。据说米万钟的夫人陆氏也是个赏石奇才,只要听到石头叩击声,就可辨别某石以文绮取胜,某石以泽润取胜,审音定品,不须目视,可算是玩石玩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清代著名诗人、岭南"梁园"创建者梁九图赏石别有风韵。他所收藏的嘉石都独具天然画意,而且最喜欢黄腊石,盛以磁盘,位诸琴案,"风亭水榭,自然为之改观"。虽然他的赏石也是案头之物,但会配一些很小的竹木枝柯,其意在于"令见者有穷谷深山之想"。并且他喜欢在清晨观石,安静的气息与石之品性最为相宜。于此石之深蕴便融入到文人清雅的韵味之中。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无论是大型赏石的境界高远还是案头清供的意蕴别致,都须通过"观"的过程得以体现。这种"观"是一种赏石行为的过程和方式,也是赏石目的本身。在眼为看、在心为品,成思于象。"观"的过程是一个视觉、思维、心理的综合体。从而拉近物我的距离,超越现实的界限。"观"的内涵正是古代赏石文化的真谛。
  古人赏石,讲究"瘦、漏、透、皱",后来人们又加上了"清、丑、顽、拙"。现代人赏石,大都要先看石头的成色,或崇形状重意境,或修凡骨悟禅机,又要求"奇、秀、险、幽",若将这十二个方面在观赏奇石时相互交叉应用,仔细品味,便能从总体上把握奇石之美。观赏石乃天工巧作,逼真程度不一,有时需要领悟才能体会出来。对于一些不达意之处,应当尊重大自然的"创作",切忌刻意雕琢,使其失去原有的天趣。
  "石奇含天地,雅趣意隽永"。 奇异雅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是无声的诗,是不朽的画,留给人间无尽的爱,无尽的雅。爱石藏石赏石不仅是人们崇尚自然、崇尚美的体现,而且还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美化居室,装点环境。欣赏雅石,能使人产生无数美好的情思和遐想,达到"人石交融" 的境界。
  石不能言最可人,人亦不言默品观。偶有闲情,安坐书斋,一杯清茶,一缕沉香,默对奇石,静心品观,人在石中,石在心中,天人合一,其趣无穷。
网站目录投稿:怀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