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探春与赵姨娘贾环的关系是关注的热点问题吗


  "说真道假话红楼"之探春篇
  红楼人物
  《红楼梦》第六十五回的回目叫《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一个"敏"字,就很能体现探春的形象特征了。敏,本义是"迅速、敏捷",引申义为"聪明、机智"。无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用在探春身上,都是非常贴切的。
  在《红楼梦》里,探春的地位也许只在宝、黛、钗之后,应该说,是曹公很下心力的一个极重要的人物。无论是曹公本人,还是读者诸君,一般都会喜欢这位"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贾府三小姐。
  探春是一个极聪慧的女孩。虽然,她"自忖亦难与薛林争衡"(十八回),但在贾府上下众人眼里,她却是非常有才干的一个人物。首先,是元春看重她。在第二十三回里,元春省亲回宫后,要把那天在大观园里所有题咏都整理出来,再由"她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元春没有把抄誊的任务交给宝玉、黛玉,也没有交给宝钗,独独"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看上去,这只是一笔带过的小事一桩,但在《红楼梦》这部几乎事事都有深意的巨构中,细想起来,是非同小可的。在贾府人眼里,元春的一言一语,无疑就是"皇帝诏曰"。元春看中的,认定的人与事,毋须多说,轻描淡写地一点,他们就能心领神会。也正因为如此,探春这位庶出的小姐,无论何时何事,都不曾受到过无论何人的轻视或怠慢。在五十五回里,探春的生母赵姨娘闹事时,曾对探春发恨地说过这样的话:"太太疼你,你越发拉扯拉扯我们。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就把我们忘了。"这话说明,王夫人对探春的态度在赵姨娘眼里都是"疼"了,别人还用再说什么?还有那位"人精"王熙凤,她是轻易看不上人的。但王熙凤对探春却也是推崇之极的。也是在第五十五回里,当平儿向王熙凤报告探春的处事决断的情况后,书中是这样写的:"凤姐儿笑道:‘好,好,好,好个三姑娘!我说他不错。只可惜他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平儿笑道:‘奶奶也说糊涂话了。他便不是太太养的,难道谁敢小看他,不与别的一样看了?’凤姐儿叹道:‘你那里知道,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是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殊不知别说庶出,便是我们的丫头,比人家的小姐还强呢。将来不知那个没造化的挑庶正误了事呢,也不知那个有造化的不挑庶正的得了去。’"接下去,王熙凤与平儿又说了一通有关银子亏空之类的事,但她又自己把话头拉到了探春身上:"这正碰了我的机会,我正愁没个膀臂。虽有个宝玉,他又不是这里头的货,纵收伏了他也不中用。大奶奶是个佛爷,也不中用。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这屋里的人。四姑娘小呢。兰小子更小。环儿更是个燎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坑让他钻去罢。真真一个娘肚子里跑出这个天悬地隔的两个人来,我想到这里就不伏。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心里嘴里都也来的,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比不得环儿,实在令人难疼,要依我的性早撵出去了。如今他既有这主意,正该和他协同,大家做个膀臂,我也不孤不独了。按正理,天理良心上论,咱们有他这个人帮着,咱们也省些心,于太太的事也有些益。若按私心藏奸上论,我也太行毒了,也该抽头退步。回头看了看,再要穷追苦克,人恨极了,暗地里笑里藏刀,咱们两个才四个眼睛,两个心,一时不防,倒弄坏了。趁着紧溜之中,他出头一料理,众人就把往日咱们的恨暂可解了。还有一件,我虽知你极明白,恐怕你心里挽不过来,如今嘱咐你: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如今俗语‘擒贼必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端。倘或他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辩,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他一犟,就不好了。"我之所以在这里不厌其烦地引用了一大段王熙凤的语录,就是想说明,王熙凤让探春作代理,是很有过一番考虑的。她不仅把自己家里的两位公子哥儿作了全盘思考,也对自家的姐妹连同宝钗、黛玉都作了综合分析,但她最后还是理由充分地选择了探春。王熙凤在平儿面前是肯说掏心窝子的话的。虽然她承认把探春推出去,有她"私心藏奸""行毒"的想法,但从根本上讲,她还是极看重探春的才智与才干的。她甚至还安心让探春拿她"开端",吩咐平儿为她"分辩"。如此的看重,对时时处处争强好胜的王熙凤来说,实在是太难为她的了。然而,这也正好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探春的能力与她在家人心目中的份量。
  还有就是那位德高望重的老祖宗了。第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大寿时,宴罢看戏时,南安王太妃问及众位小姐,贾母命王熙凤去把史、薛、林三位带来外,又吩咐"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有人从这里联想到探春后来会因南安王太妃引线远嫁,电视剧里就是这样处理的。这里我们姑且不说这个是真是假。只是,从贾母的作法上可以看出,探春在她心目中的地位,明显是要高出另外两位姐妹的。
  探春的受人欢迎,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这首先取决于她自身的学识行止。探春是很有才情的。她的文采虽不能与黛、钗比肩,却也总不会太落其后。大观园的第一个诗社"海棠社",就是她发起创办的。在第三十七回开头,探春就给宝玉写了封信:"娣探谨奉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痌瘝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正是这封信,这个念头,使得《红楼梦》里更是增添了许多的诗情画意。海棠诗社应该说很成功,甚至于很是红过火过,这是谁都始料未及的。然而,正如探春所说:"我不算俗,偶然起个念头,写了几个帖儿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大观园中这么多女孩子都没有想到,唯探春出了这个主意,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探春是个很细心机敏的人,无论说话办事,都干练果决,恰到好处。在"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这一回里,贾母糊里糊涂地责怪王夫人,"王夫人虽有委曲,如何敢辩?"此时,站出来陪笑的,是她探春;在第五十五回里,面对生母的无理取闹,决不拿原则作交易,是她探春;在下一回,"兴利除宿弊"的,也是她探春;在"茉莉粉替去蔷薇硝"这一回里,最后裁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还是她探春。探春的细心机敏,还表现在她对贾府中的种种矛盾与弊端的清醒认识。在七十一回里,探春曾说过:贾府中"糊涂人多,那里较量得许多。我说倒不如小人家人少,虽然寒素些,倒是欢天喜地,大家快乐。我们这样人家人多,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小姐,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利害。"在"抄检大观园"那一回,王夫人带着王熙凤、王善保家的一干人等到秋爽斋查抄时,探春极为光火:"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这话听来是赌气话,其实,是为她下面的慷慨陈辞作铺垫的:"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看看:"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再看看:"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有人觉得探春的这番话是"忏语",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是"敏探春"——贾府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有心人"对自己与家族不可多得的忧思。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忧患意识"。
  探春与赵姨娘、贾环的关系,以及她对赵姨娘、贾环的态度,似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甚至在不少人眼里,探春是一个只知攀高枝、无恩无义的小人。从现象上看,这种看法也不无道理。谁叫赵姨娘偏偏是探春的生母呢?赵姨娘再怎么坏,你贾探春的也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啊!然而,每一个理智的人,冷静地分析一下,都会明白探春的处境其实真的很难。无论哪一个人,如果设身处地地来作一个换位思考,面对赵姨娘这么一个生母,面对贾环这么一个亲弟弟,应该怎么办?
  因此,探春最值得人钦佩的,除了她的"敏"之外,还有的就是她的"真"了。你同意我的看法吗?
网站目录投稿:易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