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一恒。 今天的文章算是硬货,虽然有些点我反复提到过,但是还没有写过像这样的学习方法总结。 别的不说,今天的文章一定要码住好吧。 从一个普通二本肥宅,变成了一个靠自学摄影、写作、营销实现月入过万的小作者,在学校就拥有小团队的98K纯帅哥(帅哥这点我编的,我坦白),这个改变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扎心的事实: 你是不可能喜欢学习的了,因为学习本来就是反人性的。 我们潜意识里总觉得自己可以爱上学习,然后自己就变得特别厉害,未来无限可能,这个想法本来就是阻碍我们进步的一个原因。 因为一旦你喜欢不来学习,你就会纳闷,为什么别人做得到的事情,在你这就做不到,于是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破罐破摔。 最后,你还会总结出像"反正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很舒服"这种歪门邪说。 如果你总觉得老是需要逼自己,才能勉为其难地去学习,其实不用怕的,这才是生活的常态。 读过《进化心理学》这本书的朋友们应该知道: 人类的大脑在认知上都是懒惰的,大脑总是习惯于选择对大脑来说,思维阻力最小的那个。 而学习要求我们跳出舒适圈,主动去接触阻力比较大的事情去做。 这个过程一定是充满痛苦的,你只能靠方法论缓解它,靠慢慢去习惯它,但绝对不可能让这些痛苦完全消失。 (这里说的学习,并不是单纯指读书,而是指一切有利于个人成长的输入) 接下来我说的5个方法,算是我的血泪总结。 1、向利益看起,深剖自身的欲望。 不得不承认,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最普遍的状态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我们绝大多数人,改变的欲望并不强烈,所以,视频会阻碍你学习,游戏会阻碍你学习,沙发跟床会阻碍你学习,基本上能让你爽的,都可以成为你的阻碍。 最大的原因就是:你勉强还过得下去!! 记得我进入大学之后,发现自己的专业不适合自己,前途一片迷茫,本来就是连学费都快交不起的家庭条件,要是以后还找不到工作,那就真的对不起在农村干农活的家人了。 那时候是真的狠,为了50块稿费,我可以改稿到凌晨3点;为了买个好一点的相机接单,我可以每顿都不点肉,因为我知道,只要熬过那几个月,我的生活就会有所改善。 不是所有人都是这个情况,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跟现实问题挂钩,才能真正产生动力。 不想学习了,就去招聘网站上看看那些高薪职位需要的技能跟经验,想偷懒了,就翻开淘宝购物车,看看一直想要的东西究竟有多贵,保证你会滚回去学习。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反馈机制。 比如学了一门手艺,就可以去猪八戒网或者淘宝上尝试着接单,学习了写作的理论,就试着向喜欢的公号投稿,看了一本销售技巧的书籍,就试着看自己能不能说服别人下单,直接跟变现挂钩,对收入的渴望就会自动逼你去行动。 千万不要羞于谈钱,鲁迅说过(这句是真的): 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所卖掉…… 明确了掌握自己经济权的重要性,自我驱动就会出现。 2、给自己特定学习节奏。 在《象与骑象人》这本书里,作者把人的心理分为两半: 一半像一头桀骜不驯的大象 另一半则是理性的骑象人。 你不想学习的心理,就是大象,而你想逼迫自己学习的心理,则是骑象人。 而你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样,你不能一直逼着大象表演,不然大象迟早要累死,或者是造反跑掉。 但你可以把它规律地放养。 也就是说,你逼迫自己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能是学一下,放一下。 比如你看课程,每隔一个小时,就可以安排一小段的休息时间,每周给自己一天什么也不干,或者干些自己享受的事情。 这也属于节奏管理的一部分,有了具体的功利性目标,接下来就是培养自己的学习节奏了。 每天哪一个时间段学习,哪个时间段放松,什么时候解决难题最好,什么时候锻炼发散性思维,做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情。 因为每天的不同时间段,我们的精神面貌是不一样的,确定自己什么时候学习最容易专注,最容易出效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称之为节奏管理。 你必须有这个想法,花一段时间总结出来规律,才能靠身体行为习惯,逼迫自己学习。 3、利用逆向合理化原理,逼自己向榜样看齐。 这招我非常喜欢。 逆向合理化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也叫认知失调,指的是,当你很想做一件事或者已经做了那件事,往往会寻找各种理由来支持自己的行为。 举个例子,一个有好几年烟龄的人,周边的人都劝他戒烟,而且给了他很多具体的科学依据证明抽烟有害健康,但他就是不戒烟,还拿那些抽烟但照样长命百岁的人来反驳,合理化他不戒烟的行为。 那怎么把这些用到的方面去呢?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你给自己创造像学习榜样看齐的理由,比如说打赏TA,这样一来,你的大脑就会给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 大脑:为什么要打赏这个人呢,买零食它不香吗? 我就经常以一个粉丝的角度,去学习并打赏那些我喜欢的博主,一个行为是需要慢慢培养的,不可能说来就来。 人很难抗拒规律跟概率,所以顺应人性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4、利用峰终定律,让学习欲罢不能 所谓的峰终定律: 是指对一项事物的体验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是在峰与终时的体验,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 我用更接地气的话来总结怎么利用这个定律: 1)要么在学到最嗨的时候停下来 想像一下,当你读一本书读到引人入胜的时候,正好你被迫得去帮你妈妈打酱油,你是不是会跑超级快,恨不得能立马翻开书继续看? 2)要么每次学习,都用你喜欢学的领域结尾 就比如我最近看那些比较晦涩的致用书的时候,最后都会看一会儿《明朝那些事儿》(二刷了已经),再结束看书这个行为。 这个就有点大棒加胡萝卜的意思了,在结束时,学点好玩的,轻松的,也能很好地提升这次学习的体验。 5、阶段性重复 有很多小伙伴经常有这样的疑问: 每次看一恒的文章,都会感到收获满满,但隔一两天就全忘了。 怕不是自己没天赋? 对于这种疑问,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学习能力跟天赋没有太大关系。 之所以我们老是记不住这些知识,就是因为缺少很重要的一步: 阶段性重复。 有个曲线图我应该提到过两次了,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个曲线,大致展示了新知识在我们大脑的留存动态。 你如果不去重复这些新知识,那一个月后,你还能记得20%就已经算谢天谢地了,还谈什么实践。 有一个理论是,把一个新事物间隔式地重复记住6次,你就可以记住它。 不过重复也是需要讲方法的,必须是间隔式的,比如说隔天记一次,三天后在记一次,两周后再记一次,每次的间隔都拉长一些,一次重复下去。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我每次码字的时候,都要尽量说得啰嗦一点,一方面,我是力求给大家说得清楚一点,另一方面,我也是在尽量多重复记起这些知识,掌握得更彻底一点。 所以说啊,没事别打什么游戏,看看一恒的文章多实用啊。 今天大概就说到这了,希望这些方法能够给到加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