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探析


  刘团结+杜英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情况,指出了人文社科专业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自发挥主体优势、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实行创新服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性策略。
  关键词: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最近几年,我国高校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各个高校应用了不同的培养策略与教育形式。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已推行了五年时间,有效推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发展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出现了二个热门:第一,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商业计划与经营管理二个方面;第二,培养目标确定为技术能力的培养与科技成果的应用,以理工科专业为主。
  在外界与本专业思想的影响下,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学生在开展创新创业过程中主要依据自己的努力与探索。假如可以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融入人文社科专业在综合素质与社会化创新服务方面的优势,则可以有效改变当前文科专业创新创业培养发展不足的现状,开创创新创业教育新局面。
  二、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及时转变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第一,衡量创业的指标。认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保证学生毕业后开展个体创业,没有认识到创新在创业中的作用,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协调。创业教育与单一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不同,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发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现实的人"是为了生存,"发展的人"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化社会,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保证学生成为"发展的人"。第二,一味强调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没有认识到隐性知识的重要性。不能真正理解创业,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将资金作为创业的唯一条件。虽然知识与高新技术产品在创新创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全新服务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视,没有认识到人文社科专业在创新意识、企业文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优势。
  2、培养体系不能实现改革。由于大量专家学者对创新创业开展了深入研究,因此当前涌现出丰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有人认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包括:课堂、实践、综合式三种。由于研究成果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日益丰富化,人文社科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拥有了大量的方法与模式。但当前研究主要集中于科技化与商业化二个方面,还没有出现针对人文社科学科进行的研究。根据地方高校文科专业特点进行创新创业研究的还没有出现,因此不能有效应用当前出现的各种方法与措施。
  3、创新创业内容存在明顯的形式化。很多高校在刚刚开始创新创业活动时,大量学生积极参与,随着研究的逐步进行,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日益增多,大量学生流失,有的学生在研究中处于被动地位,一味应付了事,尤其是人文社科专业这种现象更为普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不能正确引导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将学生发展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即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欠妥之处[1- 3]。
  三、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
  1、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健全的人格心理。利用文科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与人沟通,掌握一定的人格心理。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不但可以与人良好沟通而且也可以开展独立思考、进行创造,这是人文社科专业人才进行创新的主要表现。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首先要求做好大学生的引导工作。创新创业活动是一种有着较强动机的心理活动,利用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相互作用,才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制订了保障与激励制度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人文社科专业利用建立创新型服务观念与创业项目实务模式可以推动内外动机的明显提高。
  2、发挥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的优势。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在管理、财务、经济、法律、服务、心理学、传媒等诸多领域有着明显的优势,本身还拥有较强的文科思维,善于与人沟通、有着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掌握着丰富的隐性知识,因此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创业教育内容,增加实验实践课,积极改革当前考试制度,在考核中引入创新创业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内容。
  3、逐步形成合理的项目培训体系。在培养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时可以应用"行动学习"模式,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活动与各种比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选择最为合理的创业实践项目,实行标准管理。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申报、立项、经营、中检、结题,有利于学生在实践行动中提高能力。利用建立丰富多样的创新项目实践基地,帮助大学生真正开展项目的创新。高校主要根据学院特点,发挥学院当中实验室、研究中心的作用,建立自己的创新创业基地;实行校企合作,为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利用教师的科研内容进行项目训练,保证学生在项目成果的引导下掌握项目操作过程。将教师的课题分解为不同的几个部分,鼓励学生在其中开展创新研究。指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创新自己的思维。教师在培养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可以综合应用上述各种做法,不但帮助学生得到了丰富的创新成果,而且对自己毕业后的创业也充满了自信。
  4、提高服务意识,开展创新活动。我国当前着力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以劳动力为主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变为以技术为主的生产模式,同时社会不同行业逐步提高了市场化与规范化意识。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主要集中于文化产业与创新型服务当中。再有,创新创业教育逐步由经济领域发展到文化与社会服务领域。如有的大学生依靠省法律援助中心与省级民生基地进行项目创新,为广大民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与社会工作服务,不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而且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起到了有效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欧阳霞, 谢晓晖. 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 财讯, 2016(29):77-78.
  [2] 董云飞, 郑丽波.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思考[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4(5):157-159.
  [3] 沈月娥, 杨松明. 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15(14):76-78.
网站目录投稿:采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