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代的放假,大家可能并不是很清楚,因为古代,平民老百姓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节假日的,所以跟没有什么休假一说。而且在古代休假的说法也是有另外一个词。那么在古代,休沐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各个朝代的休沐制度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休沐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休沐,从字面意义上就是休息、沐浴,实际上就是政府官员的休息日,和我们现在的星期天差不多。 汉代官吏每工作五天休息一天,称为"休沐",一直延续到隋代。中间偶有间断,如南朝梁代,曾经十日一休。到了唐代,十日一休变成制度,称旬假或旬休,也就是每月初十、二十及月底(小月二十九,大月三十)休息。 2、古代各个朝代休沐制度有什么区别 2.1、汉朝 据汉律记载,早在西汉时,政府就在典章制度中明确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沐意思是说政府工作人员,每工作四天就休息天这个制度,在西汉两百年的时间里得到很好地贯彻到了东汉,这个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地实施司马迁在史记·百万君传中说道: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相比于西汉时期的规定,这时的休沐不但可以洗澡休息等,还可以回家看望老小夫妇团聚。 2.2、隋唐 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了隋唐不过到了唐代,延续了数百年的每五日休一天变成了每十日休一天,即在每月的上旬中旬下旬的最后一天休息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国事频扰,朝廷改五日休沐为十日休沐,此即所谓的旬休据王聘三古今事务考载:永徽三年以天下无虞,百司务简,每至旬假许不视事,以宽百僚休沐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官员工作十天才能休息一天,也就是上旬中旬下旬各一天这三天休息时间被称为浣,从此假日又有了浣的称谓。 2.3、宋元 旬休制度在宋元两代相以沿袭宋朝时期,除这些常规假日外,法定的节假日更加丰富据宋史笔记文昌杂录记载,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天庆节(正月初三)上元节天圣节(皇帝母亲生日那天)夏至立春人日中和节清明七夕末伏等也都放假这样,一年的法定假日达到了七十四天,加上三十六天旬休日,共一百一十天,和现在的法定节假日总数非常接近。 2.4、明清 或许是受了元朝的影响,到了明清两代,政府官员就没有汉唐宋时期宽松的休假制度了旬休制逐渐削减甚至取消,全年只保留三个假期,即春节冬至及皇帝的生辰具体的是月假三天,加上元旦元宵中元(农历七月十五)冬至等节日可放假十八天,每年休假只有五十多天清朝前期的休假制度基本上沿袭明朝。 3、休沐转制度起源于哪个朝代 据史料记载,我国休假制度最早记录可追溯到孔子时期,晋代陆云在《请吴王观书启》中称:"孔子假期玩年,至于韦编三绝。" 汉朝休假制度粗具雏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例假;另一类是节令假。《汉律》记载说:官员每过五日可以休一沐,称为"休沐",即休息和沐浴的意思。 宋朝公职人员享受的假日相对长,《文昌杂录》记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中元,夏至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另外,宋朝还有一个特别规定,各级官署,每年腊月二十日"封印"停止办公,回家过年。要等到次年正月二十日才返暑办公。这样,宋朝官吏全年享受的假日实际是九十八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